APP下载

《雪》教学设计

2017-10-25宋园园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对联课文设计

宋园园

随着“核心素养”的火热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被广泛要求,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语文学科素养,也成了语文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全面发展的新课改理念以及核心素养要求的指导下,笔者对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的《雪》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取一个意向来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是第二单元所有课文的主要特征。《雪》写于1925年的北京,正值“五四”退潮期,作者只好把苦闷,烦躁的心绪诉诸文字。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分离出两幅不同情调的雪景,营造出不同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及对黑暗现实的反抗。且本文生字、词语难理解,因此,教学时应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两幅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通过平时授课可知,本班学生已具备借助参考书预习课文的能力,课堂可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同时,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应继续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与领悟能力;最后,初中生基本的情感价值观已经形成但尚不稳定,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三、课标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课程标准,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课下的资料研究,来深刻理解课文,体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中获得启迪和教育。

四、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学习对比、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味本文清新优美、内蕴丰富的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式阅读,把握在不同雪景中作者的精神追求。

3.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精神,养成勇于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点

学习对比、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其中情感。

六、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七、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法、比较分析法、设疑促思法、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

教师活动:

1.教师PPT出示对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让同学们齐读PPT上的对联,说说对联中的“先生”是谁?从哪判断出来?之前学过他的哪些文章,还记得都选自哪里吗?这位先生还有哪些作品?

2.同学们回答得很全面,鲁迅的作品还有散文诗集《野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野草》中的一篇抒情散文诗《雪》。

学生活动:

全班学生大声齐读教师出示的对联。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这位先生是鲁迅,从“呐喊”“彷徨”等词语可以看出是写的鲁迅先生。学生们列举学过的文章,部分学生进行归类,如《孔乙己》《社戏》选自《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等,并举出其他作品《野草》《且介亭杂文》等。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学生感兴趣的对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该对联曾在初中试卷中出现过,与考试接轨。简单问题的设计,唤起学生旧知,引出将要学习的作者。问题由简到难,检查学生们对旧知识的掌握及对新知识的预习。由学生们的回答自然地引出新课题。该过程以对话问答形式呈现,逐步引导学生,并在过程中把握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及预习情况。

(二)初读课文

教师活动: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给文段标上段号,并画出不熟悉的字词。

2.教师在PPT上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并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自己标出的字词,然后请同学们组内相互解答,依靠同学的力量来解决一部分。

3.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解答情况,对错误解释和依然未解决的生字词及时提示。

4.同学们接下来再次齐读课文,朗读时要感受本文清新的语言,根据本文语言风格尝试猜想散文诗的特点。学生说完后,教师PPT给出准确定义。

学生活动:

1.学生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落,并勾画出不熟悉和不甚理解的字词。

2.学生们小组内解决部分生字词,后齐读PPT生字,提出未解决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并说出自己对散文诗的理解。

[设计意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习课文的基础,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确保学生能够认清字词、读通文章、理解文意,是后面进行主题深入的必备前提。学生在有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分析散文诗的特点,学生直观感受更清晰,记忆更深刻。

(三)细读课文

教师活动:

1.女生读1至3段,男生读4至6段。

2.引导学生思考:①想一想,老师这样安排的用意何在?②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出描述性的词语或句子吗?③朔方的雪又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赏析。

3.解决疑问。

学生活动:

学生读完课文后,先自主思考,答案组内交流共享,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然后回答问题,提出疑问。疑问先由其他小组帮忙解决,不能解决的由老师解决。

[设计意图]

此过程先以学生自学,组内合作学习为主,后师生就文本内容进行对话。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通过研读课文与合作讨论,深入理解文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四)精读课文

教师活动:

1.全班同学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思考:①作者写江南和朔方的雪的意图是什么?用了哪种方法?②更喜欢哪里的雪?为什么?③作者仅仅是在写雪吗?他想表达什么?用了哪种方法?(这些问题以对话的形式分步骤提问,在学生回答前一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本)

3.在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PPT出示《雪》的写作背景。当学生们讨论遇到困难时进行点拨,后就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学生活动:

学生朗诵课文,根据问题和老师进行对话,全班合作交流学习解决难题,在此过程中学习对比、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借助背景提示,更深刻地领会作者意图,迁移自身,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

在此次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中,更注重引导学生对背景、语言、写作方法的理解,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写作背景放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出示,先感知,再了解背景,让学生思路不受限制。只有做到把“教师主导”的课堂转化为“学生主体”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对话,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课后拓展

教师活动:

1.课后搜集写“雪”的散文,与文章进行比较。(提示:可从语言、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入手)

2.作者笔下的雪让我们陶醉,那你认为雪是怎样的?写一篇关于雪的小散文,与同学们分享。

以上二选一。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二择其一完成。

[設计意图]

课后作业贴合所讲内容进行延伸,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易于出色完成作业。

九、总结

本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教师设疑把握课堂节奏,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课文,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体会到文章语言的美,更能理解作者文字背后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把发言权留给学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文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助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联课文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巧出对联
端午节的来历
有种设计叫而专
背课文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