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课课型分析及实施建议
2017-10-25张照勇
张照勇
[摘 要]
化学是初中学生在初三时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对学生来说没有学习这门课程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要真正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凸显第一课的价值取向,那么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几种不正确教学设计思想的课例分析,提出了实施建议。
[关键词]
初中化学;第一课;课例分析;实施建议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节课的内容即教材中的绪言部分,从教材编排角度来讲,该部分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鲜活的实验、有趣的情境、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充分展示化学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让学生了解化学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初步建立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方法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对绪言要求的理解不同,教学目的、设计、手段不同,其产生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意义也就不同。笔者根据观察,对几种教学类型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更好的实施建议。
一、化学第一课(绪言)教学类型
(一)“知识主干”型
这种课型的特点就是把绪言内容中具有化学专业性和考试考点的知识单独抽出来,就知识而教知识,为考试而教考点,不及其余。一般是先介绍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然后把教学重点就放在了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的区别、联系上,并对此部分知识进行大量的训练,以求到达考试要求。这是目前多数教师采取的教学课型,认为是最实用、最直接、最简洁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能满足考试的要求,教师觉得心里很“踏实”。其实,这种类型的课完全背离了绪言的设计目的,急功近利心态严重,没有达到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了隐患。
(二)“科普讲座”型
这种课型的特点是通过罗列资料、展示图片、叙述现象等教学手段,采取教师自我“叙述式”教学,教师就像一个“说书”先生在讲述一个历史故事,学生像是听了一场课外“科普讲座”。一般是从介绍化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开始,再罗列化学的重要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举些带有猎奇性的例子)。事实证明,教师试图通过这样的介绍让学生觉得学好化学很重要,并由此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意图并不能实现。
(三)“街头看戏”型
“好奇”和“兴趣”并不是一回事,“好奇”可以引起“兴趣”,但“即时的好奇”不一定产生具有“持续性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必须有可持续性、内化性的兴趣才能产生真正的学习动力。有些教师想通过刺激学生“好奇心”的教学手段,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般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电”效应,加上“魔术师”式的教师自我实验表演,这样确实能引起学生教学现场感官好奇的需要。但由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不知道各种实验现象的化学原理,就像“街头看戏”一样产生“即时好奇”,过后并没有引起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任何思考,也就不会产生“持续性的兴趣”。
以上三种化学第一节课课型是普遍存在的,是对绪言课的重要性及其功能、价值、使用手段等方面认识不足的表现。过多地强调了绪言内容的考试功能、文字图片功能、单纯的好奇功能,而缺乏对化学学科思维、化学学习方法、化学兴趣的培养等内涵功能的认知,造成教师的教学设计简单化、表面化,不能真正寓思維于知识、寓方法于手段、寓兴趣于趣味。
二、化学第一课(绪言)实施建议
(一)化学第一课(绪言课)的基本价值取向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对化学的兴趣等。九年级化学第一课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了解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体现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让学生形成热爱科学、探索物质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社会、爱生活的健康志趣。
(二)化学第一课(绪言课)的实施建议
根据以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第一课的功能及体现的价值取向,笔者对如何在教学实施中发挥其功能、彰显其价值提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建议。
1.树立通过学生活动得出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思想
任何方式获得的经验和兴趣都没有亲自经历获得的更深刻,如了解化学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这一内容时,不能仅仅在文字上给学生做一说明或者仅仅让学生记住而已,要设计一定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
教学设计案例:教师准备好适量镁条、砂纸、一个金耳环备用。
活动一:给每个学习小组配发适量镁条,让每个学生用手感觉其硬度,然后再让学生感受金耳环的硬度。同时要求学生观察镁条和金耳环的颜色有何不同。目的:引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研究物质的不同性质是化学的一个研究内容。
活动二:指导学生用砂纸把镁条的表面擦干净,然后仔细观察其颜色变化,而金耳环却不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学生有其生活经验)。目的:引出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一个内容。
活动三:由回顾小学科学学过的空气的成分为引导,说明物质的组成也是化学研究的一个内容。
通过以上三个学生动手、用眼、用脑的活动,让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内容有个感性认识,教师做总结并得出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树立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化学基本途径的教学设计思想
在第一课中教师设计实验要淡化注重知识掌握、验证事实结果的惯性思维,把培养学生兴趣、观察能力和体会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基本学习方法作为目的。
教学设计案例:准备磁铁、小铁片和小铝片的混合物。
活动过程:一是教师提出问题。怎样将铁片和铝片分开?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方法(和同伴交流)。二是让学生动手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离实验。三是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过程的体会(老师在此引导学生体会完成这一任务的思维过程,强调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3.树立让学生感受学科价值的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镁条在空气中就能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在一定环境中会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进而引申到对环境的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是化学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生动的教学课件(如新材料发现和应用)、典型化学历史事实(或科学故事)、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等,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学科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化学学科素养、维护人类美好生存环境的责任意识。
[参 考 文 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2]王琼,秦浩正.基于人本主义课程观视角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J].化学教学,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