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文化的翅膀,建设有品味的班级
2017-10-24曾文雄
曾文雄
【摘要】 学校是文化教育的主阵地,而班级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班级管理中进行文化建设,是为了在班级内部形成独特的价值观,树立师生共同的思想、作风行为准则,让班级环境、班级设施、学习风气、师生关系、学生关系等都维持较高的水准,从而让班级成为一个有品味的班级。一个有品味的班级,必定能培养出如秀外李洪奇校长所说的“人格独立、学养深厚、诚信守法、谦恭有礼、敬业乐群、志趣高雅、和谐优美”的有品味的学生,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顺利开展有品味的班级文化建设,才能让班级活动顺利开展,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让校园和谐文明。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管理功能,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笔者结合班级文化内涵和功能,对班级文化建设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给班级插上文化的翅膀,建设有品味的班级谈谈自己的浅显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班级文化 班级管理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號】 1992-7711(2017)09-194-02
0
1. 班级文化内涵及功能
1.1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彼此协作,共同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能够体现出班级整体的风貌,侧面反映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1.2班级文化的构成
班级文化由班级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这四种不同层面的文化相辅相成,对学生的智能的提高、思想道德的形成、身心的健康发展都产生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努力形成班级文化的不同层面:
(1)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表层面,主要由学生生活学习必备的教学设施、硬件配备、文化环境等方面内容组成,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
(2)行为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浅层面,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
(3)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中层面,是班级的学生行为守则、卫生制度、考勤制度等,管理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制度文化是人与物的中介,是班级文化的关键。
(4)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深层面,包括教学氛围、思想观念、学习目标、师生关系、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等内容,是让学生积累精神财富的重要方面,是班级文化的内核。
1.3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与学生校园生活的各方面相衔接,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实质上是一门隐形课程。
2. 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内外部因素分析
2.1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
班级文化的建设仍然存在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相悖离的方面,导致实际的建设工作产生偏差,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部分教师对班级文化存在误区,认为其主要体现在教室环境、学生行为守则等明确、具体的方面,对于其精神内核缺乏认识,不能将之化用到学习、管理工作中。其次,班级文化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压榨下,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让班级文化与考试挂钩,而非注重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流于表面。上述两方面都会对学生的精神层面造成影响,容易让学生产生考试至上、行为让路的心理,高分低能的现象随之产生。并且,如果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缺乏民主性,学生只能被动跟随教师,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原本构思合理的班级文化脱离了正常发展轨迹。
2.2产生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内部因素
产生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因素,首要问题是教师对班级文化的概念存在误解,导致班级管理工作和文化工作的开展没有指导方针,不能体现出教师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意识水平。教师传统观念如不能得到改进和革新,就会不自觉的依靠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意图控制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模板来,抑制学生个性的形成。学生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服从”,缺乏自己的主见,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没有看法,只是人云亦云,当好老师的乖学生。另一种是“反叛”,学生消极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内驱力无法得到提高,且师生关系不融洽,影响文化建设活动的效率。现代社会的学生心理更为复杂,心理状态不稳定,思维和行动方面都存在不平衡,心理问题迭生。这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自身等因素导致的,如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学生就会产生各种不成熟的行为,影响班级和谐,阻碍班级文化建设。
2.3产生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外部因素
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还包括外部因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新课改的不彻底。以考试成绩定成败还会导致班级管理的不平衡。部分教师做不到一碗水端平,班级内部存在由于学生的成绩好坏、学生是干部与否、学生的智力高低甚至家庭条件背景而产生的教学不公平性,这些不良风气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自然会产生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并且,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接触到的不良信息也越来越多,网络上信息泛滥,大部分信息在传播时并未事先筛选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造成物质至上、攀比虚荣、精神颓废等现象。
3.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3.1营造有品味的物质文化,让学生在文明的学习环境中飞翔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课室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所在班级课室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
因此,为了给学生营造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学生一个人文的,有品味的课室,我在课室养花,绿化教室,精心设计小组课桌的摆放,完善班级卫生管理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课室保持干净清爽;同时,我还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墙壁,开辟了小组文化墙,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设有“小组风景线”、“小组考核表”、“黄金屋”等栏目。“小组风景线”可展示小组活动照片、学生优秀作文等;“小组考核表”登记在各项活动和平时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表现情况,按月评出表现优秀的“小组之星”,在榜样的感召下学生们则在无形中变不文明行为为文明行为。“黄金屋”通过读书笔记、最喜欢的一句话等子栏目激发学生读书热情,逐渐使学生养成与书为友,多读好书的阅读习惯。
实践充分证明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潜移默化,远胜于枯燥呆板的说教。课余时间静静阅读,悄悄欣赏取代了追逐打闹,争吵不休。同学间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展示自我……
3.2创设有品味的行为文化,让学生在多彩活动与平等交往中飞翔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中学生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不满足单调得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丰富多彩的立体生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满足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释放出他们的青春活力,开发出他们创造发展的潜能,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我想方设法让学生们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有品味的课外活动中,让他们去体验生活的乐趣,让他们走向社会学会学习。在学期初,我就召开班委会,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本班一学期活动安排,如主题班会、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科技游戏,研究性学习活动等,使一学期的班队活动错落有致,有效开展,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教育性。在活动中学生明白了集体活动需要团结与友爱、分工与合作,关切与尊重,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尝试走向社会,關注社会。
总之,丰富多彩的有品味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和能力,和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良好个性,也让学生增进了了解,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对于班级管理和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3构建有品味的制度文化,让学生在宽松、规范的体制中飞翔
制度是班级的学生行为守则、卫生制度、考勤制度等,管理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制度文化是人与物的中介,是班级文化的关键。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统计,如表一:
从表一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完善的有品味的制度文化对一个班的整体风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会在学期初尽早引导学生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师生共同商讨,公开公正决定班级守则,采用一人提议,大家举手表决方式确定,这样的软性条款更容易获得学生的配合。依此原则,我班先后产生了“班干部轮换制度”、“每周一夸制度”、“犯错有奖制度”等一系列班级制度。让学生当班级制度文化管理的主人,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执行和监督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引导学生做到“有错必究,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班规面前一律平等”。通过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不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让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具有正面认识,受到自身创造力的感染,对班级管理产生了积极效果。
3.4追求有品味的精神文化,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集体舆论中飞翔
创造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浓厚的有品味的班级精神文化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牢固树立“人人都是班集体的主人”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同时注意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先通过少数学生做出榜样,通过一件件事例的积累,发展到班级的一部分人,进而扩大为班级大多数人的行为,最后成为全班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习惯。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还要时刻注意把握班级的集体舆论和心理倾向,不仅要把一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保持下来,让它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一些消极的负能量,要能及时加以引导。如有段时间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展了“帮扶带”的活动,部分男生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成绩较差的女生,引来一些学生的讥讽。我就召开班会组织讨论,同时进行了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在班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即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理应得到大家的赞赏,而不是讥讽,从而使学生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又不至于影响同学间的正常交往。
[ 参 考 文 献 ]
[1]郭希愚,汪文忠.我爱我班——也谈班级文化建设[J].中国基础教育,2007(4):52-53.
[2]刘陈陵,秦贤.人际交往团体咨询的实验研究[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谈.2004,1,(1):73-75.
[3]黄丽春.大学生团体生涯咨询的探讨[J].青年探索.2004,(4):29-31.
[4]唐亚琴.浅谈构建和谐班级[J].教师,2010(3):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