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遵利,形意拳传承人

2017-10-24王晓易

金秋 2017年14期
关键词:形意拳拳术济南市

◎文/王晓易

杨遵利,形意拳传承人

◎文/王晓易

谷雨时节,济南市玉函路西邻的六里山,清净而幽远。都说深山有高人,六里山也不例外。半山腰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就有一位形意拳大师,名叫杨遵利。

从习拳到传承,杨遵利将人生的四十余年倾注在了形意拳上。现如今,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杨遵利仍旧在传承形意拳的第一线,六里山这块场地,见证了他二十年的传承之路。

习拳四十载,侠风道骨

初见杨遵利,粗布大褂下,身材稍显瘦削,他面带笑容,和善又不失威严。在我们一群小伙子面前,杨遵利展示了一套拳法,掌中带风,脚下砰砰作响,动作干净利落。练完拳,杨师父邀请我们同他过一下招,无人能消受得了他哪怕一拳的捶击,“这就是形意拳的杀伤力,平时是要慎用的。”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形意、太极、八卦)拳种之一,与少林拳并称中国四大名拳,硬打硬进,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形意拳源自岳飞,吸取道家的哲学和养生思想,内为养身之术,形为运动之道,生克变化为攻防之法,神形并重,内外双修,使内意、内气、内劲与外形、外气、外力相结合。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外形与内意的高度统一与结合,才成“形意”,是养其本而壮其体,实其内而坚其外的内外兼修之拳术。

清初,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广泛的传播,近百年来名手辈出。新中国成立后,形意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7岁的杨遵利拜师名家高医俗先生门下,开始了自己的武术征程。“儿时就怀揣着行侠仗义的武侠梦,从桩功练习到桩功找劲,再到苦练拳功。在别人眼中无论多无趣、多枯燥,我始终都有一股劲儿,就希望某天能像电影里面的大侠那样保护弱者”杨遵利说。

在杨遵利看来,形意拳习练有三个层次,也可以算为三大功效,“首先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第二,由形意拳技击的特点,延伸出攻防艺术;第三,修行入道,通过习练拳术,养浩然之正气,这也是习武的最高境界。”

走南闯北,获誉无数

23岁学成出山,杨遵利用精湛的拳术,在武林当中树起了自己的威望,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济南的形意拳。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杨遵利走南闯北,甚至迈出国门,将拳术发扬光大。1990年首届北京全国形意拳交流观摩大会上,有杨遵利的身影;2002年中国齐鲁首届形意、太极、八卦精英赛,他带队参加;2016年9月,他又参加首届中国(安丘)非遗文化武术项目展演大会,并获得个人金牌和团体金杯奖。

2007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形意拳文化,他提出了“申遗”申请。经过周密准备,2008年6月10日,济南市公布了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单,形意拳是惟一一个入选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

今年初,杨遵利又将济南形意拳成功申报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同时被命名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亲力亲为,桃李满园

在不断钻研功夫,提升形意拳理论的同时,杨遵利也深知传承的重要性。为了让更多人熟悉形意拳,练习形意拳,他几乎耗去了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

采访中,杨遵利列了一张自己一周授拳的时间表:周一晚上山东职业学院,周三晚上济南大学,周四去财政学院,周五去中医药大学,周六去党家庄的山东力明学院。“一周我就在这几块场地来回转。”杨遵利说。

至于空出来的周二晚上、周日一天,杨遵利坦言,这两天的安排早已固定下来:“周日就在这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周二晚上,在趵突泉公园北侧护城河边练拳,我已经坚持了二十年了,这是两个我每周必去的场地,不管天气怎样,我都会去。”

满满的日程,让杨遵利充满了成就感,“我看到了更多的徒弟在传承形意拳文化。一个传承人不付出努力,不去扎实地做事,不战斗在传承一线,这门拳艺恐怕难以长久传承下去。”

不懈地努力,也让杨师傅桃李满园。据统计,正式拜杨遵利为师的入门国内外弟子已达300余人,其中,有52人获济南市文化局颁发的非遗技能武英一级、二级、三级,这为济南形意拳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形意拳拳术济南市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关于明清时期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济南市工程咨询院
少林拳术图说(七)
拳术论
少林拳术图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