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企业社保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2017-10-23李霞
李霞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社保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积极践行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才能在提高管理效果的基础上,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本文对企业社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展开了讨论,旨在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保工作;问题;对策
一、企业社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社保管理问题之制度有待提高
在企业社保管理机制建立的过程中,由于制度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的不完善,会造成保险管理工作效率严重滞缓的问题。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影响保险工作的开展并执行的重要因素,若是企业管理人员缺乏重视,就会导致整体管理效果失去实效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各种保险名目相继增加,其中,企业员工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都相继颁发了规章制度,这使得企业的社会保险成本以及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成本逐渐增多,相应的控制难度也会增加。另外,由于传统管理机制和控制体系存在漏洞,就导致管理体系中依旧留存一些企业遗留弊端。只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才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若是制度存在偏差,就会使得相关问题留存隐患,长此以往,会对企业社保管理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企业社保管理问题之人员素质不强
在新时期,企业管理水平的直接决定因素就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社保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是企业社保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不足,就会出现资源管理不当以及保险管理缺失等问题,工作效率低下以及工作效果不足等弊端也會逐渐暴露出来。另外,有部分企业在招收社保管理人员时,更加侧重学历而忽略综合素质,例如责任心、计算机水平等工作能力,这就对导致一部分企业社保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偏差。
(三)企业社保管理问题之信息化水平滞后
在日常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水平决定了工作的效率和整体水平,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由于社会保险事业的逐步发展,其实际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足以完成管理需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管控诉求,积极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模型,为社保工作的全面升级奠定坚实基础。然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却是多数企业在社保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多数企业的社保管理信息化建设结构较为落后,管理人员和管理设施并不配套,加之企业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社会管理信息化系统,就使得管控措施不能和信息化管理机制融合在一起,相应的管理模型和控制效果也差强人意。正是由于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力度的缺失以及发展的滞后,企业会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传统化工作,不但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也会导致企业的发展速度受到约束[1]。
二、企业社保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在落实管理制度的同时,要积极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机制和质量监督系统,确保企业社保工作有序推进。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社保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要从思想意识层面提高对社保工作的重视程度,针对社保体系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综合性控制,提高企业发展进程的同时,践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实现新时期企业社保管理工作的全面升级。
(一)优化企业社保管理制度
在社保管理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问题和具体需求,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应用体系和控制机制,确保管理模型的综合性升级。因此,要强化完善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
第一,要给予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机制充分的重视,在实际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要结合管理需求建构统筹管理措施。相关管理人员要区分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情况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全细化的工作方针和控制机制。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趋势,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情况,建立健全细化的管理制度,并且,在制定相关制度的过程中,要从根本上了解企业社保对职员的重要性和意义。只有秉持尊重和统筹管理的心态,才能使得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更加贴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另外,相关管理人员也要区分不同的职员,针对不同群体建立健全相应的“特殊化”管理机制。例如,资深职员、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职工等,管理部门要针对具体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更高的保险和福利政策。
第二,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由于管理工作涉及层面较广,在实际工作开展进程中,要对员工职责和工作规范性进行全面升级和综合性管控。要对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核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工作落实情况符合标准。管理机制要贴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落实动态化管理措施,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保证社保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社保管理综合水平[2]。
第三,要从根本上规范好制度管理的实际价值和效率,着重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企业员工对医疗保险的重视程度,从而一定程度上建构系统化的医疗保险体系。例如,针对企业可能出现的工伤事故、职工的生育、医疗报销情况做好申报流程并公示,以便于在发生情况时可以有效及时申报以享受工伤、生育、医疗保险。确保保险费用能得以区别处理,提高管理效果。
(二)优化企业社保管理人员素质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社保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就要提高人才管理的水平,建立健全系统化的人才管控机制。一方面,要强化培训工作,针对已经在职的社保管理人员,企业要定期组织专业化的管理培训。不仅要对其专业知识和社保业务进行集中讲解,也要对其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进行统筹培训,提高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只有保证其工作认真负责,专业能力强,才能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有效维护企业社保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从招聘制度入手,把好人才关,不仅要关注招聘者的学历,也要对其责任心、计算机水平等工作能力有一定的了解,为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借助短期绩效考评机制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评估,确保管理工作得以全面落实,也为企业社会保障管理工作效率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在招聘机制建立后,相关管理部门要严格控制招聘人才的实际水平,保证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三)优化企业社保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要强化信息建设的水平,不仅仅要对社保工作的管理措施进行统筹安排,也要对信息管理体系的稳定程度给予高度关注。信息化应用理念是社保管理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路径,也是节省管理资本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提高信息化的重视程度[3]。第一,从思想意识层面提高企业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度,要在增强信息化工作管理力度的同时,保证信息化技术培养效果的全面优化。借鉴企业经验的同时,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第二,要利用信息化共享平台,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确保管理工作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符合预期。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信息化管理机制的综合水平,才能提高管控效果和社保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在信息资源中逐步提升企业社保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效性,也为工作结构的全面升级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企业社保管理工作要符合企业的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国家相关制度,为企业社保工作的持续性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子富.加强铁路企业社保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C].2014改革发展新时期铁路社会保险管理研究交流会论文集.2014:1-5.
[2]屈保社,王久琛.企业标准化体系与QHSE管理体系的关系探讨[C].第十一届石油工业标准化学术论坛论文集.2015:23-25.
[3]钟向东,樊行健.企业社会责任、盈余管理及其战略配合对财务业绩的影响[4].第十七届中国财务年会论文集.2015: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