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政治之“生活”二字

2017-10-23钟读敏

青年时代 2017年25期
关键词:必要性内涵策略

钟读敏

摘 要: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政治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要“立足现实社会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课堂并不仅仅是讲解教材,更重要的是让教材回归生活予以丰富深化,课堂回归生活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本文中,笔者分别从高中政治生活化的内涵,必要性以及实施策略的角度来阐述“生活”二字。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内涵;必要性;策略

高中政治课堂,经常会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慵懒学习的情况。学生常常反馈:一方面政治是国家大事,与自己生活无关;另一方面,政治课不少老师囿于教材,脱离实际,空洞说教。鲜少有学生真正热爱这门学科。对于那些考试拿高分的,很多都是因为政治学科高考必考,从而功利学习。然而,我认为真正的政治教学,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让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就尤为重要。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教学生活化,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这一概念由来已久。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下,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出发,合理的引入生活素材来辅助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刻把握教材,寻找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站在理论的高度将知识回归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做到日常生活政治化、政治教学生活化,实现“以教学影响生活,以生活促进教学”的目标。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人文社会性学科,民族风俗,风土人情,时事政治,学生生活都可以成为实现教学生活化的素材。

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指出:“学生是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因而教学需从理论回归到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通俗的案例讲解知识,有利于实现学生从知识认知到知识认同的转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心系祖国的良好公民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高中政治课涉及一些理论性强,理解难的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学科语言进行解读,课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做题予以巩固,势必让学生感到晦涩生硬,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而生活是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学生可感知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大量经验,感受到很多政治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有利于搭建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沟通的桥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伦理、哲学智慧等各个模块知识的意义,获得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价值认同感。

(三)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

重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既是教师应该有的教学理念也是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从目前政治课程的安排——《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来看,高中政治课的基本内容也是立足于生活,反映生活的。当前正在不断深入的教育改革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引入高中政治课堂已早就被提上日程。在这一改革过程中,我们所提倡的微课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翻转课堂等都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将教学回归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和社会奇闻轶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教育的改革。

三、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实现固化角色的转变

陶行知先生提出对教育进行“六大解放”,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身体性参与。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操作、去实验、去做事情;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将功课把他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余时间还给他们。要真正做到这“六大解放”,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走下三尺讲台,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带到学生中、课堂上。实现教师固化角色的转变:即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由“教师”向“学友”的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的转变,由“教书匠”向“探究者”的转变。唯有如此,才能在现代中学政治教学中从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的转变中从容面对,更理性和智慧的去处理教材和生活的关系。

(二)展现生活原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给予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生活才是学生的真實世界。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于生活的细节,是让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根本着陆点。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是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桥梁。由于真实,所以理论更有说服力,学生记忆更深,理解更透。endprint

例如在进行《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时,在介绍民主监督的信访制度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在你的身边,你有没有发现哪些事情国家机关没有做好,你需要进行监督举报的?”。这个问题抛出来之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非常高,有涉及高考选拔制度的,有涉及学校门前没有安装红绿灯的交通安全问题,有涉及道路两旁有安装路灯却在学生晚自习下课不开灯的,有涉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生活问题的,有涉及六安房价疯涨人们收入却很低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正当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时,有一个学生突然说道:“我们即使发现问题,向谁反映呢,有没有效果呢?”。此话一出,学生慢慢的集体沉默了。这其中既有对政治生活知识匮乏的因素也有对政府的不信任因素。我将学生的问题简单总结之后,挑出了学校门前路灯晚上不开的这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当着学生面免提状态拨打了六安市市长热线的电话。工作人员接听了电话并认真的做了记录,答复会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解决。放下电话,看到学生满眼的惊喜与期待。第二天晚上门前的路灯就亮了,再次上课时,学生谈到这件事时都说自己因为不太了解以及受一些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影响,对政府存在一些不信任因素。我及时的给予学生以引导,教育他们要接受政府的管理与服务,也理性分析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政治观念。

(三)开展活动,体验生活,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的重要性。课堂合作探究离不开生活实践,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在探索实践中理解知识内涵。

例如,在讲解《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组数据:2016年高校毕业生预计765万,加上中职和初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青年总共有1500万左右。就业离学生生活很近,这一组数据很有冲击力。我布置了一场辩论赛:“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正方辩题为:中国就业问题主要靠劳动者积极就业,提高素质。反方辩题为:中国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政府”。利用班级活动课程时间,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我做好了主要观点的记录并进行了总结引导: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一方面国家要积极引导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劳动者本人也要积极的提高自己的劳动素质,提高劳动技能,适应新时代对劳动者的要求。

总而言之,在努力推进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理念的转变还需要创新多种教学模式。同时也要意识到教学生活化并不是意味教学内容就是个体日常生活经验的重现,也要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而导致思想政治教学主题的迷失。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版).

[2]杨之.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对策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3).

[3]刘柞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哲学思考[J].政史地教学,2008(4,中旬刊).

[4]史璟.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2009(01):150-152.

[5]广东省教育廳教研室.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

[6]叶澜.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必要性内涵策略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挖掘习题的内涵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