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在政治课堂“立”起来

2017-10-23高国新

关键词:高度主题维度

高国新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统一起来,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能够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让生活在政治课堂“立”起来,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习得知识,更在知识中感悟生活、运用知识。

关键词:生活;情境;主题;维度;高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7-086-2

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中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根植于现实生活,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把政治理论和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使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从生活入手、从身边的现象入手,去学习、分析、掌握、运用教材的基本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尝试着让生活在政治课堂“立”起来,下面结合《价格变动的影响》的课堂设计与反思来谈谈这一尝试。

一、“立”要有主题

生活是零散的、琐碎的,多以片段在我们经意和不经意间继续着。如机械地将生活的碎片直接搬进课堂,极易导致课堂的一盘散沙和天马行空。为此,我们需要像烹饪师制作佳肴一样的将精挑细选的生活的点有机地进行串联、丰富,使之成为具有逻辑化、主题化、立体化的生活的面的情境,串联的线索则是课堂上需要同学们理解、识记、掌握的知识。《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框题在内容目标上要求领会价格变动的意义,评估商品和服务市场上各种营销手段和方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简言之则是要明确价格变动对生活、对生产有哪些影响。在明确知识目标后,我将情境设置的地点定在了大型生活超市——永辉超市。一是逛超市对于同学们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经历,符合学情;二是永辉超市在营销策略上主打价格优势,非常符合本框的探究对象——价格变动;三是超市作为中间营销商,连接着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很好地将价格变动对生活、对生产的影响进行一体化情境设计。情境的人物设计我根据需要安排了包括奶奶、爸爸、孙女一家祖孙三人和自己以及超市的负责人。在构思好各个情境的点后,我将本节课的课堂探究情境的标题确立为《高老师陪亲戚一家人逛超市,悟价格变动对生活之影响》。这一主题在课堂一经亮出,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伴随着PPT中情境的人物、地点和琳琅满目的超市用品的展示,同学们了解了情境探究的背景,由此很顺利地进入到本节课的探究情境中。

二、“立”要有维度

【情境一】

奶奶:怪不得这么多人来,东西真便宜!这个虾子大菜场20块一斤,这儿才18块,我要再买点回去冷冻起来,过年了还会涨价。

奶奶:哟,也不是所有东西都便宜嘛!这个盐就比大润发贵两毛一袋,今天就不带了。

探究一:你在逛超市时会有跟“奶奶”一样的情形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价格变动会使商品需求量发生怎样的变化?

情境一通过日常生活中同一商品价格变动的对比,让同学们感受到价格涨落带来的不一样的反应。再经过设问的引导,同学们自然联想到自己的日常消费,在产生共鸣后稍加思考便能推论出价格变动帶来的最一般的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消费者增加购买。生活永远不止一面,由一般走向特殊,由常态走向动态,由单一走向立体,只要我们细心留意,生活总会给我们更多的发现和惊喜。在得出价格变动对生活的最一般影响之后,我引导同学们思考了生活中“买涨不买跌”的现象,让同学们明白了它“买涨不买跌”现象的出现是人们受各种客观情况影响,是消费心理预期在起作用,这一特殊现象的存在并不否定情境一中我们对价格变动所带来的一般经济规律的认同和遵循。由此折射出了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引导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指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情境二】

高老师:马上要过节了,你们肯定再搞促销活动,到时你们的销售量又要攀高峰了吧?

超市负责人:我们不像卖家电、卖金器的商店,节假日我们虽然也搞促销,但油、米、面、蔬菜等生活用品的需求量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探究二:从超市负责人的经验之谈中我们能悟出价格变动会带来怎样不同的影响?

情景二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有差异的,通过对比、归类,同学们可以得出价格变动对生活的第二个影响: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的影响大。

【情境三】

孙女:我要吃排骨。

爸爸:那就买点排骨回去吧,夏天排骨涨价厉害,我们家平时鱼和鸡蛋吃的多,这次调整下。

【情境四】

爸爸:这路够堵的,今年镇江又增加了不少汽车。

高老师:是啊,前两天油价虽然涨了1毛,但今年前面的油价跌了几次,汽车能不增加吗?

探究三:情境三、情境四中的排骨和鱼,汽车和汽油是什么关系,你还能例举出哪些?它们的价格变动对对方有何影响?

情境三、情境四很鲜活地反映了今年暑假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价格变动的典型,同学们感同身受,经过一番对比、联系的讨论后,他们知道了什么是替代品和互补品,进而又发现了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引起其自身需求量的变化,还会引发其替代品和互补品的需求量的变化。

【情境五】

高老师:榴莲的价格不低,这买的人也不少啊。

超市负责人:是的,喜欢这“臭”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在攀升,现在我们已经增加了进货量。这不,马来西亚的“猫山王”也快来了。

探究四:榴莲价格的不断攀升对榴莲的生产经营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你是生产榴莲酥等食品的厂家负责人面对榴莲不断涨价你会如何应对?

生活的“立体”也来自于我们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就经济生活而言,我们是消费者的同时,往往也是或将是生产者。价格作为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它的变动在对消费者生活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在指引着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境五的设置在主题上跟前面的情境一脉相承,但很自然地由探究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过渡到对生产的影响。在前面课堂探究节奏的基础上,第一个设问同学们很快便能得出结论:价格变动会促使生产经营者调节其产量。当榴莲价格上涨时,作为生产经营者会适当地增加自己的生产和经营。第二个设问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说有明显的难度,在初次合作探究中同学们未能有效地展开思考和讨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又引导同学们区分两个设问中经营者的不同,第二个设问由此可以转化为以榴莲作为原材料(生产要素)的企业经营者面对榴莲涨价该如何应对。经过第二次的思维碰撞,学生不仅会将价格变动对生产影响的第二个方面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这一知识点得出来,顺势也会归纳出企业经营成功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这一话题的延伸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也高度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开放性和实践性,使源于生活的课堂能回归生活的实践。

三、“立”要有高度

情境性课堂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但也必须高于生活。在课堂情境的探究中,不仅要让同学们从生活的感悟中获得剥离出来的感性知识,也要引导他们利用抽象思维提炼出理性知识。本节课有三个情境探究在生成具体的知识后,我让同学们在坐标轴中通过画需求曲线、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变化线以及供给曲线,进一步以简洁、直观的图示揭示价格变动对需求及供给的影响,由此加深对结论的理解。在最后的小结部分,我联系了前一框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引导学生得出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对关系的背后其实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这对关系关乎到的主体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由此本节课由具体到抽象,最后引导同学们感悟经济生活,遵循经济规律,做理智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唯有将当下有广阔外延和丰富内涵的生活在政治课堂“立”起来,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师道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立”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地“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的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祥麟.杜威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08).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高度主题维度
基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探讨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思考
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探析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谈评课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