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现状及策略研究

2017-10-23杨冯圆

青年时代 2017年25期
关键词:整合现状信息化

杨冯圆

摘 要:近年来信息化在高职教育中逐步应用,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便捷,逐步改善了传统教育模式导致的信息不畅的问题,为高职教育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推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只有在调研实践的基础上了解高职信息化整合的现状,怀抱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创新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探索高职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实施策略,才能保障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成效。

关键词:课程;信息化;整合;现状;策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在各行各业愈加重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已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高职教育的角度来说,近年来信息化在高职教育中逐步应用,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便捷,逐步改善了传统教育模式导致的信息不畅的问题,为高职教育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二十一世纪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就在于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的整合,因此,只有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以信息化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才能进一步保障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国内高职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

(一)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未充分意识到对高职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没有将高职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重点纳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并将承担高职信息化教育的部门放在图书馆或机房,很多高职教师在信息化教育观念上也比较实际片面。

(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整体不高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则愈显匮乏,加之高职院校对人才的激励机制不足,导致承担信息化教学的教师斗志不足且不愿积极花费心思去改变教法。

(三)学生信息技术意识薄弱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较低,大多数学生除了会用计算机打字外,他们很少把计算机用在丰富知识和查找信息化资源上,且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信息道德薄弱,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弱,不懂得保护个人隐私,也有不少学生没有掌握网络查找获取学习资源的方法。

(四)信息化教学内容片面且滞后

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信息化教育均没有一套能完整贯穿高职学生入校到毕业的教育体系。且在教法上以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练习为主,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容量有限,教学观念滞后,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五)网络技术不能在信息化教学中充分应用

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办学经费紧张,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教学管理软硬件的建设、管理和更换上,无法满足有些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展示需要,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进程。

二、高职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施策略

(一)找准整合切入点,改革传统教育理念

伴随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应用越来越普遍,教师应该顺势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教师要把大量的精力用在钻研整合信息化课程方面,要努力把教学内容从以知识灌输为重心转到以能力培养为重心上面,要把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助力者,要设计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要善于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进而促进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养成。

(二)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

首先,高职院校要继续在政府投资方面借力,高職院校需要政府持续地、更多地资金支持,进一步发挥政府“主投入”的角色,兼顾拨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发挥政府“保基本”的作用,扩大高职院校的自主办学权,保证高职院校获得稳定的办学经费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其次,高职院校应该积极调动各种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吸纳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力求形成多元主体来共同分担高职院校办学的经费来源。政府应该根据我国国情确立高职教育费用的分摊办法,建构政府、高职院校、社会力量的深度合作关系,多种融资渠道可以帮助高职院校解决过度依赖财政教育资金和学费收入的状况。

(三)提高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

1.转变高职教师角色

高职院校领导应该首要加强任课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使他们在教育观念上与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对接,使他们反观自身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内心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信任感,激发出对信息化教学的探索热情。

2.提升高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高职院校领导应该在校内分层次、分专业的对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培训,应该有组织、分步骤的对教师组织多媒体操作技术和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方法、网络课程制作技术培训,从而为教师养成信息化技术打下基础。

3.加强高职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研究

高职教师对于教育学生责无旁贷,他们应该用信息意识武装头脑,使用多元化的信息手段设计适于学生接受的、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对教育信息化的规律进行深入思索和研究,创新教学成果,为更好地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积蓄能量。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设计

1.单一媒体转变为多元媒体

“媒体”被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分为五大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在实际教学中,五种媒体形式应该综合使用在高职课堂教学中,既可以依托单媒体媒介进行教学,还可以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电脑操作技术制作PPT、电子文案、视频会谈等多种信息化传播渠道来传播教学内容。

2.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将课堂与工作间无缝链接,让学生在虚拟仿真实践中扮演相应的职业角色,获得真实的职业操作体验,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和“体验性自主学习”,达到虚实结合的课程教学效果。

3.促进静态型媒体向流式媒体的信息传输转型

静态型媒体这种形式经常出现在传统教学当中,本文更提倡师生或同学之间通过流媒体平台,进行多层次的交流学习,从而增加学习的容量和沟通的渠道,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便利。endprint

(五)全面创造信息化环境 加强创新素质人才培养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高职学生应该自觉将意识观念做以下调整:由原来的教育传承者的角色转变为信息创新者的角色;不再把知识的学习局限在课堂上,更应该利用好课程教学与网络信息化资源的互补学习,善于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勇于创新。

2.塑造学生的创新品德

高职院校要积极对高职学生进行信息化道德培训,对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遵纪守法教育,教育大学生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与不良信息行为做斗争,对待信息怀抱公平公正的态度,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将自身的信息活动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相统一等。

3.培育适于学生成长的创新环境

高职院校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机会,线上线下共同创建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如建设数字化校园、组织信息化科项目研小组、定期针对全校开办信息技术培训班、出台使用网络信息的学生规章制度等等。

4.丰富创新实践内容

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高职学生的创新实践主要应考虑两方面内容,其一,可以适度加强实践实训课程的比例,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其二,政府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增加创新教育的投入经费,制定相关的帮扶政策,鼓励支持师生进行创新性的科研工作,借助多层次媒体宣传科技创新成果给社会和人类生活带来的重要作用。

(六)运用多种信息载体 强化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

1.利用图书馆的信息优势,增强学生的信息興趣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站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如充分利用图书馆使用指南、多种数据库检索、各类搜索引擎供学生自由查询;利用电子邮件、图书馆公众账号等平台及时向学生推送新书信息,好书推荐、优秀专题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力度。

2.创建完备的教学资源库

创建完备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能够给学生提供全面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帮助,可以帮助教管部门建立学生管理信息数据库和教务管理平台,作为师生沟通的平台,方便教师及时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和接收信息,了解最新教科研动态,综合实现了成绩管理、选课评教、成绩上传、请假、实习安排等功能,真正实现了网络化、现代化、的管理,将教学管理模式从群体管理转变为个体管理,真正体现了因势利导、以人为本、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靳琳.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析[D].天津:天津大学.

[2]郭雷.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的探究[J].教育研究,2014(2):81.

[3]张佑祥.高校信息化体系建构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整合现状信息化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