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辅导员为大学生就业服务长效机制构建
2017-10-23张琦龚涛
张琦?龚涛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阐述了构建与完善辅导员就业服务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提升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政引导水平的对策。要及时掌握学生就业信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强毕业生的安全教育,努力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服务;长效机制;构建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为全面贯彻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使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创业比例稳中有升,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5月10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同时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批示。强调:“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高校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能力,加大帮扶力度,引导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完善专业学科布局,加强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1]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学生行为的指导者,在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着引导、监督和组织的作用,研究完善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机制有利于更好推进大学生就业引导工作,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和更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
1、新增大学生就业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就业困难问题仍然是当前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就业困难群体不仅包括农转城、“4050”人员,还包括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对2017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强调,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就业创业工作虽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形势依旧复杂严峻。”[2]高校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将达到历史最高值,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据人社部有关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如果算上2016年尚未就业的学生和中职的毕业生人数,2017年总共需要就业的人数将达到1500万。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条件下,不断增长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工作机制。
2、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用工的需求出现新变化
一是传统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减少。总体上来看,由于传统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困难,就业岗位减少,特别是对无技能大学生需求减少。大学生刚刚毕业时,专业技能不扎实,理论知识多于实际技能的锻炼,企业需要的是掌握较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而不是仅仅适用于初级岗位的毕业生。近年来“三来一补”加工企业需求萎缩,招工岗位减少,同时,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改革,特别是“去产能”工作,导致部分产能过剩企业用人需求大幅度减少,大学生就业面临困难。二是新兴企业用工需求与大学生能力素质不匹配。近年来,新产业、新经济发展快,用工需求增加,但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与市场发展存在滞后性导致大学生与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岗位需求不对称,因此学生就业困难。这也说明,当前政府、高校、社会、学生没有建立完善的整合资源与需求对接机制,在学生就业方面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就业观念有偏差
学生就业期待值较高,就业中理想主义色彩浓厚,挑三拣四,大多不愿屈从一线基层岗位就业,经常出现毁约等现象。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经历,大学四年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以书本为主,缺乏社会锻炼的机会,加之对社会了解不深,导致择业时出现偏差。大部分同学都希望找个稳定的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是学生就业的首选。同学之间的互相攀比,不光体现在工作岗位、薪金待遇和单位名气上,更多的体现在地域城市的划分。大学毕业生更多的倾向于去资源和经济发达的沿海或是一线城市就业,很少有学生选择回到家乡或是到内陆城市就业。大学生这些心理困惑和焦虑应该给以高度重视,可以通过建立就业心理辅导等综合工作机制,帮助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
二、构建与完善辅导员就业服务工作机制的内容和措施
1、构建分类分阶段就业指导机制
将就业服务工作前置,并纳入学生学习培养全过程。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开展相应就业工作服务。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一是学习阶段的分类。大一和大二学年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在学生求职中发挥重要作用,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学生联系紧密,帮学生规划职业生涯,与学生沟通,创新思路,立足自身優势。大三和大四学年主要对学生进行模拟职场和系统的就业指导。辅导员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服务真正明确、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生。二是就业意愿的分类。根据学生个人和家庭的就业意愿,可以将就业分为:上岗就业、考研(或出国深造)、考公务员、报考部队士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即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等方向。帮助他们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让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建立起就业信心,准确定位好自己以后的发展目标,结合实际,脚踏实地。
2、构建订单培养模式
深化教学改革,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学校要随时完善学生的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培养。在课程的设计上,增加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内容,加大学生实地参观和考察的次数,也可以开展企业现场教学的授课新模式。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结合专业学生特点及学生需求,建设新的竞赛载体,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内功,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endprint
3、构建就业应聘指导机制
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提前做好自己的就业简历,学习掌握应聘基本要求和技巧。大二的时候学生可以以观摩的心态去参加招聘会,了解就业形势。大三的时候带着了解市场需求的心态去参加招聘会,熟悉自己的就业岗位。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以做出实物为主。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将大学生自己的专业项目成果或者毕业设计作品作为自己应聘的硬实力。
4、构建困难帮扶机制
主要涉及心理困难、经济困难学生。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有来自同学之中互相比较的压力,也有来自父母催促的压力,加之投出的简历不能及时得到回应,容易导致求职学生丧失信心。高校辅导员应通过查看学生的QQ空间、微信动态等随时关注求职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鼓励和疏导。针对学生的经济困难,可以寻求学校的帮助,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如面试的路费、参加考试的报名费、报考学习的书本费等进行适当补助。
5、构建资源整合共享机制
一是建好就业信息平台,当好桥梁纽带。学校通过qq群、短信平台等形式发布就业信息,提高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加大学院与学校的信息沟通,实现部门间、区域间、学院间、校企间求职招聘信息畅通,为完成就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广泛动员,主动出击,积极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就业模式,在学校、教师联系用人单位的同时,鼓励学生走出去“找”工作,不等不靠,进一步联系学生的家长为学生找工作。
二是充分收集招聘企业需求信息,推进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整合过去三年来校招聘企业、招生就业处发布企业,教师、校友推荐企业等信息,建立招聘企业信息库,制定企业需求信息卡,印制纸质信息材料,每2周一次发放到学生公寓,供学生选择。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全覆盖的动态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创新就业推荐模式,发挥周边工业企业资源优势,使引进来向走出去就业推进模式过渡,改为由帮扶教师将学生送到企业模式,深入企业一线,将参观、实习、面试相结合。创新就业新形式,深入企业一线,将学生就业由被动变成主动。
四是积极发挥校友优势。利用校友资源,提高就业精准度。组织“创业讲坛”,邀请校友以身说法,让在校学生感悟、了解校友成功的就业与创业心路,从而树立良好的就业意识。帮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主动与校友沟通交流,做好职业规划。[3]成立校友会,结合学院毕业生分布特点,按地域划分,建立校友会,依托校友力量,充分发掘校友社会资源,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五是层层动员鼓励机制。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就业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层层细化分解。辅导员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推进“4+3+2+1”就业精准帮扶包干制度,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数据库,原则上,从第八学期开始,各班班长每人对接4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各班团支书每人对接3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已考上研究生的同学每人对接2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已就业的同学每人对接1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就业。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职责,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作为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主要抓手。一是及时掌握学生就业信息,带动全学院参与就业。建立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施行就业进度周报制度,在毕业前,定期跟进各专业、各班级就业进展。从第八学期开始,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向学院领导、各专业主任、班导师、教职工党员按专业、班级报送就业进展情况。报送内容包括“签订就业协议、升学、考取公务员、项目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其他形式就业、出国、自主创业、参军,已达成就业意向尚未落实、有就业意愿未就业、暂不就业原因、就职单位名称、就业岗位、入职薪金、其他问题”等各项数据。同时报送学生个人就业意愿统计表,将工作精准到人,具体到事。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对就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从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长成才的良好风尚。[4]鼓励并支持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西部地区、辽宁省西部地区和大连北三市以及内地中小型城市发展。[5]鼓励学生报考国家公务员、研究生,提高就业质量。
三是重点加强毕业生的安全教育。努力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倡导毕业生文明离校。顺利就业是大学毕业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毕业生能否顺利毕业、就业也是学校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辅导员要在加强毕业班学生管理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防范就业过程中的危险,警惕就业诈骗。
【参考文献】
[1] 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EB/OL].新华网,2017-5-10.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5/10/c_1120951430.htm.
[2] 2017届全国高校毕业生795万人[EB/OL].网易新闻,2016-12-7.http://news.163.com/16/1207/00/C7L2VL4300014SEH.html.
[3] 蒋伟中.如何有效发挥校友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2016(11).
[4]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EB/OL].新华网,2006-4-20.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6-04/20/content_4451482.htm.
[5] 张琦,沈毅,周春明.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務工作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5(13).
【作者简介】
张 琦(1987-)女,满族,辽宁丹东人,大连民族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龚 涛(1980-)男,汉族,宁夏中宁人,大连民族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