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7-10-23王烨
王烨
摘 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只有清晰认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消除沟通障碍,才能实现有效沟通,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 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价值认识不足
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是以课堂规训和说教的教授为主,没有意识到有效沟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的价值与作用。比如有效沟通准确传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作用;情绪表达及调控情绪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沟通拉近彼此心理距离,消除隔膜的作用;加深彼此间感情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用等等。相对于规训式、说教式的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手段,有效沟通被教育者置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化地位。在大多数教育者看来,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每当提起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很少想到如何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及交流,对有效沟通的重视不足。
(二)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内容缺乏价值性
沟通内容的价值性是在同接受信息的主体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容的价值性应体现在适应大学生的特征、联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上,没有大学生的实际,或者说没有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就失去了价值属性。沟通内容要具有价值性就必须适应大学生的特征,联系大学的实际生活,与现实脱节的内容,既缺乏现实性,也缺乏价值性。目前,教育者选择的内容理论性、政治性较强,而对于联系大学生现实生活及思想实际的内容,选择的较少,较为忽视;还有一些教育者回避社会热点,回避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缺乏与大学生辩论、产生思想碰撞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理直气壮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论分析与论证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思想热点、理论热点,给予大学生正确引导的信心。这些都导致了沟通内容缺乏实践性、现实性;而脱离现实生活的沟通内容缺少适应性、生动性、亲和力,也就不能发挥其价值效应,缺乏价值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沟通双方互动的缺乏
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教育者仍然采用单向式、机械式的教育方式及手段,习惯于以教育者为中心的单向灌输的思维模式。也正如杨德广教授所言:“长期以来,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平面教育法较多,就是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视为一个平面,只做单向的平面分析;把学生放在一个平面上,采用单向的思想教育方法。” 教育者的这种单向灌输及教育的思维,决定了教育者在与大学生进行沟通时,也只是注重单向的沟通、单向的信息传递,而不重视大学生对信息的反馈,不重视信息的双向传递与交流。不注重信息的反馈,只采用单向式、机械式的沟通手段及方法,教育者就不能及时了解其所传递信息的可接受程度,也不能了解大学生意见及建议;对大学生反馈意见的忽视,会使进一步的沟通缺乏针对性,会让大学生感到失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互动的缺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者观念、素质方面的因素
1.教育者缺乏正确的沟通观念
教育者的沟通观念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十分重要,教育者是否具有正确的沟通观念决定着教育者是否能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及手段。正确的沟通理念、沟通观念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得以实现的基础及前提条件。然而在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不少教育者的沟通观念陈旧,许多教师仍然受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沟通理念地束缚,没有真正的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的在意识里把大学生视为平等的主体,没有意识到沟通的双主体性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双主体性,仍然把大学生置于一个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简单地把大学生当作的达到教育目的的工具,从而导致了目前多数教育者习惯于上情下达、而忽视下情上达,依然惯用单向沟通的方式进行沟通。
2.教育者缺乏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一个双向的动态过程,教育者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去感知、理解学生所传递的信息,同时也需要教育者清晰地传递其所要表达的信息。这些都离不开教育者的较高的政治及业务素质,如果教育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高,会使其导向性、可信度降低。如果教育者对大学生所了解的、关心的问题较少,或者对于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的了解不够透彻,都可能会使教育者降低自身的可信度,造成教育期待丧失的现象。比如,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到来的今天,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多,信息來源广、信息量大,而教育者可能对于一些问题的了解还没有大学生多,或者是对青年大学生关心地一些问题,教育者根本就不了解,那么在沟通过程中,就这些问题进行沟通及交流时教育者就会失去主导地位,也会使其导向性及可信度降低。再如,如果教育者对与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了解不够透彻,不够清晰;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特别是知识能力不足,当大学生遇到问题,与教育者进行沟通时,教育者不能富于逻辑性的、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也会让其自身的主导性及可信度降低。
(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1.大学生消极对待沟通
在时代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第二社会的今天,大学生普遍喜欢或习惯于网上交流,还有不少大学生过分依赖网上的交往和交流,而忽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间的交往和交流。网络中的交往和交流具有平等、自由、快捷等优点,当大学生沉溺于网上交流和交往这种形式时,就减少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性交往的机会,消弱或者弱化了他们与老师、同学、校友之间的社会性交往和交流。也就是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网上投入的时间和智慧越来越多,减少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与教育者沟通的机会,造成大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感情淡漠,人际关系疏离;加之教育者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也缺乏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动性,使大学生更加地消极地对待师生之间的沟通。endprint
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产物,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是一种反控制的逆向思维,它是学生施展自我形象,强调个人意志的一种手段,其实只是为了寻求独立于自我肯定,为保护自己逐渐形成的、还比较脆弱的自我,为了抵抗和排除在他们看来压抑自己的那种外部力量。 具体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沟通中,即指由于教育內容、方式 方法及情景等因素产生的与教育目的、方向相反或抵抗的一种反应态度。就逆反心理本身而言,它有双重性:一方面表明青年人的反抗精神,独立意识;另一方面,不少青年人不能确切把握反抗,表现出过分的逆反心理。
首先,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向关心职业生涯规划转化,呈现出现实性、功利性的特点。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与现实有一定距离,所以不少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意义。
其次,青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自尊心也比较强,对于教育者的不良好的沟通态度,不恰当的方式手段都会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造成沟通障碍,阻碍有效沟通的实现。
(三)沟通双方的心理差距、情感差异等因素
每一个时代的人的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对社会的认知、生活的感知不同,通常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代际差异,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同代人因为有着似的成长背景,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背景相同,因而有着共同的或像近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情感倾向及心理状态,同代人之间拥有共同语言,比较容易沟通;而教育者与大学生由于年龄、阅历、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情感状态及行为方式上存在着差异,造成两者之间的分歧,甚至是隔阂。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多是90后,伴随着改革开放成才起来的90后,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思想特点、行为方式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思想开放、个性独立,崇尚“我的地盘我做主”“不走寻常路”;心态开放,易接受新鲜事物;情感经历丰富、情感波动大,据调查,90后的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50%以上进校前谈过恋爱。他们的情感经历超出人们的想象,这与父母、老师希望的“不问感情、多问学业”有些出入。而目前高校中的教育者多是70前,他们比较的成熟、稳重,而且受到传统的文化、观念的影响比较多。两者之间的差异使教育者对于大学生的一些思维、观点、行为方式,感到费解;甚至对他们有偏见,认为他们娇惯自私、不可理喻、缺乏责任感、“独“性十足、难以接触。大学生也不能理解教育者,认为他们刻板,老套,思想及行为方式都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两者之间的差异导致教育者与大学生不能相互理解,既不利于两者之间的人际交往,也不利于两者之间知识、观点的交流与沟通。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代际差异是造成两者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对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的探析[J].崔寅.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6(03).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J]. 李妍. 教育与职业. 2015(24).
[3]高校教师政治学习实效性研究[D].赵亮.四川农业大学,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