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洋泾浜英语的语言模因观
——以《英话注解》文本为例

2017-10-23谢蓉蓉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注音模因发音

谢蓉蓉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处,浙江 宁波 315016)

晚清洋泾浜英语的语言模因观
——以《英话注解》文本为例

谢蓉蓉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处,浙江 宁波 315016)

洋泾浜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与模因密不可分。本文以宁波方言注音的《英话注解》(1860)为例,以古本中的词汇、句子和方言注音等为语料,从模因论的角度对中国洋泾浜英语的语言模因进行阐析,发现汉语结构模因和省简模因是洋泾浜英语词汇、句法特征中复制传播最为普遍的模因;汉语结构模因和省简模因在洋泾浜英语的词汇、句子和语音中则细化为合成词模因、汉语句式模因、词义扩展模因、语法省略模因、语法共生模因、极简发音模因和方言注音模因等。本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洋泾浜英语的本质,对中国式英语的研究也有很好的启示。

洋泾浜英语;《英话注解》;语言模因;省简模因;汉语结构模因

1.0 引言

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交流共享中,相互碰撞、不断融合,实际上就是一个语言不断复制调和的过程。在语言模因论看来,语言迁移产生的推动力是人们藉由语言模因的复制、变异与重组实现传播和交流共享的现实需求。语言的发展流传,与语言使用者的不断模仿与传播是分不开的。洋泾浜英语没有句法、逻辑不清、词汇有限、读音不准,但它却是鸦片战争前100多年间中外交往的主要语言媒介。研究发现,迥然不同的洋泾浜语言之间,有着一些未知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和一些共同的语法规则,有人概括成洋泾浜语言普遍语法理论(张振江,2006)。但这些研究并未提及模因,显然,这种规则其实就是语言模因的典型体现。

晚清时期的中国洋泾浜英语(CPE)文本主要有广东英语文本和上海洋泾浜英语文本等,《英话注解》(以下简称《英话》)是1860 年由宁波商人冯泽夫联合其他五位宁波籍商人共同出资出版,用宁波方言标注英语发音的英语速成读本,标志着上海洋泾浜英语的诞生(吴义雄,2001)。《英话》(1860)出版前主要以广东英语文本为主,如《红毛通用番话》;《英话》之后,以上海洋泾浜英语为主,如上海话注音的《英字入门》(1874)和吴语语音注音的《英字指南》(1879)。

国内外目前极少有关于中国洋泾浜英语文本的研究。关于中国洋泾浜英语(CPE)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也不受重视,系统语料收集和研究始于20世纪末。相关研究集中于洋泾浜英语的产生历史、来源、传播、语言、作用、影响及跨文化解读等,代表学者有周振鹤(1996、2013)、季压西(2002)、周毅(2005)、张振江(2006)等。国外则较早较多地开展了对CPE的研究工作,如关于CPE 的形成原因、语言特点和语言功能等问题的研究,代表学者主要有Williams(1836),Hunter(1852),Dennys(1878)和Hall(1966);关于CPE源起、发展、传播和消亡等研究,相关学者主要有Hunter(1852、1882),DeCamp (1974),Holm(1988),Arends(1995)和Thomason(2001)等。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国内对CPE的研究较少,内容局限于CPE宏观方面的探索,CPE文本研究和微观研究甚少。国外的CPE研究尽管较多,限于国外研究者对洋泾浜文本材料中汉字、汉语特点和方言的认识,相关内容主要集中于语音收录整理研究,而非文本的研究。本文将以1865版《英话》文本中的词汇、句子和方言注音等为语料,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该古本所体现的洋泾浜英语语言模因进行微观阐析。

模因论是文化发展和进化的一种新理论,模因主要是指文化基因,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模因这个概念由英国学者 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专著TheSelfishGene《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Blackmore(1999)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称为模因。学者们用模因论解释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Chesterman,1997;Blute,2002;Salingaros & Mikiten,2002);2009 年,John Paul提出了模因地图的概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展示模因的萌芽、产生和发展过程。国内,模因论的相关研究始于世纪之交。模因论在语言学、翻译和教学领域的研究较为广泛,相关学者有陈琳霞、何自然(2006),尹丕安(2005),徐盛桓(2005),姚晶(2013)等。其他的应用研究则主要见于模因论对广告文化的阐释,如陈琳霞(2006),庄英美(2008)等。《英话》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和历史文化现象,集文化模因与语言模因于一体。其传播发展自然可以用模因论来进行系统阐释。两者的结合带来全新的研究视角,且相关研究在学界尚属空白。

从模因论的角度对洋泾浜英语及《英话》等洋泾浜英语文本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总结发现,洋泾浜英语语言模因传播最为普遍的两点为汉语结构模因和省简模因。汉语结构模因和省简模因在词汇、句法和语音中则细化扩展为合成词模因,汉语句式模因,词义扩展模因,语法省略模因,方言注音模因和极简发音规则模因等,具体可见图1。以下部分则主要以《英话注解》为例,对洋泾浜英语文本中体现的词汇、句法和语音模因进行解析,以更好地概括晚清洋泾浜英语的语言模因特点。

图1 中国洋泾浜英语语言模因图示

2.0 词汇模因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最富于变化的一个构成部分。它最直接、最迅速和最集中地反映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信息。《英话》的词汇量很有限, 易记诵与使用。文本(1865版)共39个门类,记载了2291条词汇,短语和句子,其中3字以上短语和句子约400余条,很多是公式化套语,以贸易和日用为主,可以洞悉当时商人们的一些活动和生意情况。《英话》词汇模因的语料主要源于1965版《英话》中的“二字语门”。首先,由于《英话》中的各个门类(各国镇头门至进口货门)都是与各个门类有关的类属词汇,总体而言,基本都是英文专属表达,不存在词汇合成等情况;其次,从一字语门至长句语门的各类短语词汇中,一字语门基本不存在词汇组合和表达的问题;而三字语门或以上,则大部分为句式表达。由此,词汇特点分析的语料来源基本源自于《英话》中的二字语门。

《英话》中,洋泾浜英语的汉语结构模因和省简模因得到了进一步的复制、变异与传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经常会用简单的词合成新词,用一词表达多种意思,以简单易记的小词代替难读难记的大词等,这些词汇模因的传播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词汇的作用。

2.1 合成词模因

合成词模因是汉语结构语言模因在《英话》词汇中的体现。沿袭了广东英语的构词法,《英话》的词汇源于英语,而词形和结构却反映了汉语的特点。很多英语词汇是由两个或几个汉语单词根据汉语词义逐字翻译拼凑而成。尽管此种英语非标准英语,但从19世纪末到现在,这类合成词模因却一直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而强势,时而弱势,并未成为消亡模因。

表1 合成词例词

表1例举了5个合成词相关的例子,如“谣言”、“还清”和“讲价”在《英话》中的表达为fake talk,pay clear和talk price。显然,这些英文表达是根据汉语结构和汉语表达习惯,由两个汉语单字简单翻译复合而成,尽管显示为英文表达,但并非标准英语。标准英语表达为“rumor”,“pay back”和“bargain”。类似例子充斥了《英话》全本,充分体现了合成词模因的基因特点。

2.2 词义扩展(引申)模因

词义扩展(引申)模因是洋泾浜英语省简模因在《英话》词汇中的体现。在洋泾浜英语中,词义扩展模因很常见。受汉语语义影响,通常部分英语词汇的意思和功能会被扩展或引申。《英话》沿袭了广东洋泾浜英语中的词义扩展模因。此类词汇经常表现为英语,但是词汇语法功能和语义却源于中文。以want为例,在《英话》中want不仅体现为本义:需要,想要;还引申为:be动词,助动词do,情态动词must、will和should,动词make等。

表2 WANT例句

表2为《英话》中want相关例句。1-5句为want的本义,6-10句为引申义。相较于标准英语,6-10句中的want应表达为:Donotdeceive me;Youshouldtake care;Youmustbequick.;Why youmakemistakes in counting;I’lllose in the trade,在《英话》中want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大为扩展。洋泾浜英语中词义扩展模因为强势模因,如在广东英语中,不仅want,其他词汇如talk, make等的词义扩展也极其普遍。词义扩展或引申可以一词多用,代替其他难读难记的词汇,达到易于记忆,方便使用的实用功效。

2.3 标准英语词汇模因

《英话》文本中,以上两种词汇模因比较普遍,但在《英话》中也有标准英语词汇存在,见下表。总体而言,从广东英语发展到上海洋泾浜英语的过程中,受标准英语的影响,洋泾浜英语词汇中,有一部分标准英语词汇。标准英语词汇主要指词汇的形态正确,但这些词汇的发音却和另外两类词汇模因一样仍是洋泾浜英语发音(《英话》中词汇的发音是用宁波话标注英语发音)。所以这些词汇从洋泾浜化的程度上来说,洋泾浜化更弱点,更接近标准英语,反映了洋泾浜英语向标准英语过渡的一个阶段和过程。具体可见以下图表:

表3 标准英语例词

图2 标准词汇例词

3.0 句法模因

和词汇特点一样,《英话》中的句法复制了广东洋泾浜英语中的省简模因和汉语结构模因,语法存在着大量的简化与删改。句法中无数、格和时态等曲折变化,各句子成分基本上按照汉语(或方言)的词序来排列,依据汉语语法而来,少数共有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特征。总体而言,《英话》复制传播了广东洋泾浜英语的句法模因,即接近汉语句法特征的特点,但在中外交流过程中,受标准英语的影响,比广东英语更接近英语语法。

3.1 汉语句式模因

汉语句式模因是洋泾浜英语汉语结构模因在《英话》句子中的体现。和合成词模因类似,《英话》中的长句,词汇源于英语,但结构和语法却追随汉语。洋泾浜英语尽管被称为“英语”,但其并没遵循英语的基本语法和结构,而是服从于汉语的表达习惯和结构。《英话》的句式被尽量简化、汉语化,汉语结构模因在句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汉语句式模因符合汉语的语法和逻辑习惯,便于毫无英语语法基础的使用者使用,当时,在民间被广泛复制传播,是强势模因。

表4 汉语句序例句

表4为体现汉语句序模因的例句,例句的英文原句毫无英语语法可言,是英语单词根据汉语语法结构组合而成。如例1“you bring cargo first pay me”一句中无断句,无条件句引导词“if”,动词“pay”前无情态动词“should”;句子的结构源于汉语语法原句,句中的词语和顺序与汉语原句一一对应。其他例句也是如此。目前还在使用的此类典型洋泾浜英语结构的句子有:长久不见你Long time no see you。(出自《英话》P83)这句洋泾浜语现今已成为广泛使用的英语日常表达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洋泾浜英语也丰富了英语的表达和词汇。

3.2 语法省略模因

语法省略模因是洋泾浜英语的省简模因在《英话》句子中的体现。洋泾浜英语不遵从英语的基本语法,英语的人称、时态、语态、数和格等曲折变化,在《英话》中基本都被省略。如,Tomorrow have cargo come(明日有货到。出自《英话》p85),正确英文表达应为The cargo will arrive tomorrow.句中没体现将来时态;Cargo not yet Settle.(货未曾定。出自《英话》p81),正确英文表达为Cargo is not yet ordered. 句中没体现被动语态这个语法点;另,纵观《英话》全本,冠词省略现象也很突显,《英话》中仅一句有不定冠词:I’m not a steward.(不是我经手。出自《英话》P83)。在四字语门至长句语门中,各种语法省略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如,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等等,而其中又以系动词和助动词省略现象最为突出,见表5.

表5 语法省略例句

《英话》中无系动词和助动词,更无系动词和助动词的曲折变化。在具体表达中,直接根据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对英文句子进行改造。表5例举了部分系动词和助动词省略的句子,也标注了这些原句的标准英语表达,相比可见具体省略情况。省简模因可以使学习者用最少的精力来学会这种在商业贸易中可盈利挣钱的语言。

3.3 语法共生模因

语法共生模因是指在《英话》中有大量的汉语语法结构的句子,也有部分英语语法特征的句子。下表以疑问句为例对语法共生模因现象进行例证。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句法有很大差异,《英话》中两种疑问句结构并存。如,英语的wh-疑问句句型中,疑问词固定地放在句首,而中文的疑问词处于句法原位,无需改变位置。在《英话》中,形式上没有形成统一,表达方式同时受两种源语的影响,共有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特征。

表6 疑问句句法特征例句

从表6第一部分可见,继承了洋泾浜英语的语言模因,《英话》中的疑问句结构受汉语结构影响,位于汉语句法原位。但是这种模因结构并非单一,部分模因在中西语言交流和跨文化交际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受标准英语影响,出现部分进化和改变,有语法共生现象。表5的第二部分,疑问词受英语句法影响,位于句首。语法共生模因的其他例子在《英话》中也比较常见。如人称代词的曲折变化:I trust you talk(我信你话。出自《英话》p77)此句中无所有格曲折变化;You talk to him(你对他说。出自《英话》p78)此句中的人称代词he变成了宾格him,有正确的曲折变化。语法共生模因说明洋泾浜英语模因经过广东英语的发展以及中外交往的增加,在语法上,《英话》比早期的广东英语有比较大的进步,更接近于英语语法。

4.0 语音模因

《英话》的语音模因复制传承了洋泾浜英语的省简模因,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极简发音模因;二是方言注音模因。

4.1 极简发音模因

《英话》词汇源于英语,语音上是用宁波方言模仿英语原词汇的发音,语音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变异性。《英话》中关于宁波方言注音的读音规则,在《英话》首页,有专门说明,简短易懂。该文字表述共1页,116字。全文如下:

英话注解凡例:

讀漢字從右至左,读英字從左至右,英字綱領惟二十六字而已,然正体有二,草體有二,於第首頁書明便覽摒成话音不及備刊详细惟学者自揣摩之。一所註之音字大者音響小者音低逢圈者音宜斷,無圈者音宜長。字之大小均匀者音之仝声也。逢點者即句之讀斷矣。

以上一段主要说明了汉语和英语的阅读习惯,读汉语是从右至左,读英文则是从左至右;宁波话注音若所注之字型大则读音响,字型小则读音弱,看到所注之字有圈圈之则断音,无圈圈之则音读得长。若字型大小均匀的则读同声,有点标注之处则句断。以上一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读音和断句,除此之外,无其他发音说明。同时,此段文字又强调在具体学习和交流中需要学习者自己加以揣摩,练习,有提纲契领之作用。

图3 出自《英话注解》第7页 图4 出自《英话注解》第80页

汉语阅读习惯为从右至左,图3的中文短语为:恭禧新年;英译为:Happy New Year;宁波方言标注发音为:“嚇、必、牛、爺”,中间有点,所以要断音,但字体大小一致,所以发音无强弱;图4的中文短语为:看对不对;英文阅读习惯为从左至右:See like no like;另外,用宁波方言注音为:“西来衣克挪来衣克”,根据前段说明,字体大小不一,字型小则读音弱,所以“西来衣克挪来衣克”中两个“衣”字发音为弱读,其他正常发音。然而,由例子可见,若想完全弄清《英话》的发音和语音体系有一定的困难。这种极简的发音规则只能粗略地指明发音情况,无准确或精确可言。

4.2 方言注音模因

由于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教育文化状况,当时社会无语言学习的正规途径,在中西语言文化的接触过程中,在经济文化的往来中,民间自发形成了洋泾浜英语。由于葡萄牙人比英国人早到中国近百年,所以,广东英语的前身是“澳门葡语”或洋泾浜葡语。19世纪初,随着英国对华贸易的增加和广州成为国际大商港,广东英语取代了澳门葡语,出现了用广东话标注英语发音的英语学习文本,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1837)和《华英通语》(约1855)等。之后,中国五口通商,经济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中国洋泾浜英语也从广东英语扩展到上海洋泾浜英语。《英话》不仅承袭了洋泾浜英语的方言注音模因,并在广东英语向上海洋泾浜英语的过渡过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英话》是模仿广东英语的注音体系而来,标志着上海洋泾浜英语的诞生(吴义雄 2001)。《英话》出版后,其方言注音模因在江浙沪地区被复制、传播,出现了用上海方言注音的《英字入门》和用吴语语音注音的《英字指南》,上海洋泾浜英语逐渐发展成熟。如图3,图4为宁波方言标注英语发音,图5为广东话标注英语发音,图6为上海方言标注英语发音。这种简便的方言注音模因在晚清时期风靡一时,成为强势的洋泾浜英语语言模因。

图5 清早期广东英语文本 图6 出自《英字指南》卷六,第11页

5.0 结语

综上所述,从模因论的视角对《英话》的语言模因进行阐析,可以对洋泾浜英语语言现象从语言“基因”的角度加以理解,可更好地认识洋泾浜英语的词汇、句子、语法、语音等所体现的语言模因,可从根本上更全面地理解洋泾浜英语的语言特点,也有助于更好地厘清和认识现今的中国式英语;另外,从《英话》模因变异可知,面对文化差异,变异后的模因更容易被接受主体所融合。相关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洋泾浜英语的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于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式英语等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1] Arends, J., P. Muysken & N. Smith (eds.).PidginsandCreoles:AnIntroduction[M]. Amsterdam: J. Benjamins, 1995.

[2] Blackmore, S.TheMemeMachine[M]. Oxford: OUP, 1999.

[3] Blute, M. The Evolutionary Ecology of Science[J].JournalofMemetics-EvolutionaryModelsofInformationTransmission. http://jom-emit. cfpm, org/ 2003/vol7/blute_m. htm.2002.

[4] Chesterman, A.MemesofTranslation[M]. Amsterdam: Benjamins, 1997.

[5] Dawkins, R.TheSelfishGene[M]. New York: OUP, 1976.

[6] Dennys, N. B. Pidgin English[J] .Nation, 1878,(11):118-119.

[7] DeCamp, D. & I. F. Hancock ( eds.).PidginsandCreoles[M].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74.

[8] Hall, R. A.PidginsandCreoleLanguages[M].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6.

[9] Holm, J. A. ( ed.).PidginsandCreoles(vol.1, 2)[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10] Hunter. W. C .BitsofoldChina[M].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 Co., 1852.

[11] Paul, J. Meme Maps: A Tool for Configuring Memes in Time and Space[J].EuropeanJournalofScientificResearch, 2009,31(1):11-18.

[12] Salingaros, N. A. & T. M. Mikiten. Darwinian Processes and Memes in Architecture: A Memetic Theory of Modernism[J].JournalofMemetics-EvolutionaryModelsofInformationTransmission, 2002,6(1):23-42.

[13] Thomason, S. G.LanguageContact:AnIntroduction[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1.

[14] Williams, S. W. Jargon spoken at canton[R].TheChineseRepository, 1836,(4):428-435.

[15] 曹骧. 英字入门[M]. 上海: 上海文英书局,1904.

[16] 陈琳霞,何自然. 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17] 陈琳霞. 广告语言中的模因[J]. 外语教学,2006,(4):43-46.

[18] 冯泽夫等. 英话注解[M]. 守拙轩藏版1860(咸丰庚申年镌).

[19] 何自然. 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J]. 山东外语教学,2014,35(2):8-13.

[20] 季压西,陈伟民. 近代中国的洋泾浜英语[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23-27.

[21] 王斌. 密母与翻译[J]. 外语研究,2004,(3):38-44.

[22] 吴义雄. 《广州英语》与19 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J]. 近代史研究,2001,(3):172-202.

[23] 徐盛桓. 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1):59-67.

[24] 杨勋. 英字指南[M]. 上海:上海求志草堂/商务印书馆,1879/1899.

[25] 姚晶. 模因论视域中的大学外语教学与多媒体资源整合研究[J]. 外语学刊,2013,(2):120-125.

[26] 张振江. 中国洋泾浜英语研究述评与探索[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8-38.

[27] 周毅. 洋泾浜英语在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J]. 中国文化研究,2005,(1):110-122.

[28] 周振鹤. 鬼话·华英通语及其他[J]. 读书,1996,(3):134.

[29] 周振鹤. 中国洋泾浜英语的形成[J].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5):1-18.

[30] 庄英美. 模因工程——如何打造强势的广告语言模因[J]. 外语学刊,2008,(1):83-87.

(责任编辑:赵卫)

OnLanguageMemesofChinesePidginEnglishintheLate-QingDynastyTheCaseofAnnotationofEnglish

XIERong-rong

(Science&ResearchDepartment,NingboRadioandTVUniversity,Zhejiang315016,China)

PidginEnglishasakindoflanguageandculturalphenomecanbeanalyzedwithMemetics.ThispapertakesAnnotationofEnglishasanexampleandthevocabulary,sentencesanddialectphonetictranscriptionsinAnnotationofEnglishasitscorpussource,andanalyzesthekindsoflanguagememesofPidginEnglish.TheresultshowsthatmemesofChinesegrammaticalstructureandsimplificationarethemostcommonspreadmemesandthesetwolanguagememesareextendedtomemesofcompoundword,meaningexpansion,omissioninsyntax,simplifiedsentences,dialectphonetictranscriptionandsimplifiedpronunciationrulesinwords,sentencesandpronunciation.

PidginEnglish;AnnotationofEnglish;Languagememes;Memesofsimplification;MemesofChinesegrammaticalstructure

H04

A

1002-2643(2017)05-0019-09

10.16482/j.sdwy37-1026.2017-05-003

2017-05-26

本文为2017年度宁波市与中国社科院战略合作研究重点课题“宁波晚清洋泾浜文本《英语注解》语言文化研究”(项目编号:NZKT201716)和2017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晚清英语教材视阈下的《英话注解》研究”(项目编号:2017SCG107) 的阶段性成果。

谢蓉蓉(1978-),女,宁波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注音模因发音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说文解字》注音释义识略
Playing with h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Playing with /eI/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注音有变化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Playing with u_e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