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展综述∗
2017-10-23宋贵宝刘泽坤
刘 杨 宋贵宝 刘泽坤
(1.北京市西三环中路19号 北京 100841)
(2.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烟台 264001)
国外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展综述∗
刘 杨1宋贵宝2刘泽坤2
(1.北京市西三环中路19号 北京 100841)
(2.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烟台 264001)
文章简要介绍了舰空导弹分类与使用特点,详细阐述了国外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展概况、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国外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展历程对我军舰空导弹发展的启示,可以为我军新型舰空导弹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舰空导弹;防御层次;发展;启示
ClassNum ber E927
1 引言
在现代海战中,空袭与反空袭一直是主要作战形式。舰空导弹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在技术水平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进入21世纪后,海上防空体系与高强度空袭体系间的对抗强度愈发激烈,使得发展新型舰空导弹的需求更加迫切。如何应用高新技术研制新型舰空导弹,提升水面舰艇的防空反导能力,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研究的热点[1~2]。
2 舰空导弹概述
2.1 舰空导弹概念
舰空导弹是指从舰艇上发射,用以攻击空中来袭的各种飞机,拦截敌方从各种平台发射的各种制导炸弹、反舰导弹乃至战术弹道导弹的制导武器装备,是水面舰艇(舰队)对付空中和水面威胁的防空反导主战武器[3]。
舰空导弹与舰艇上的指挥控制、探测跟踪、发射系统等构成舰空导弹武器系统。
2.2 舰空导弹分类与特点
按照射程,舰空导弹可分为远程、中程和近程舰空导弹;按照射高,舰空导弹可分为高空、中空、低空和超低空舰空导弹;按照作战使命,舰空导弹可分为点防御和区域防御舰空导弹。
相比于其他防空武器,舰空导弹具备以下特点:
1)攻击目标多样,具备多目标拦截能力;
2)作战环境复杂性;
3)系统反应时间短;
4)具有高加速性和高机动性;
5)制导精度高,引战配合效率高;
6)武器系统复杂。
2.3 舰空导弹防御层次
空袭武器战术技术性能的不断发展,使得现代海战中,高、中、低空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批次、多方向、多弹道同时饱和攻击的战术发展极为迅速。日益严峻的空中威胁,要求舰空导弹具备防御不同类型、不同特性与不同突防空域的威胁目标的能力。舰空导弹防御层次主要分为以下几种[4~5]。
2.3.1 远程、中高空空域层次
远程、中高空区域,舰空导弹主要负责拦截侦察机、电子支援机等中高空、中远程飞机目标,以及从中高空突防的轰炸机和大型反舰导弹。远程、中高空层次的舰空导弹,一般具有射程远、空域控制能力强的特点,属于区域防空武器。
2.3.2 中程、中低空空域层次
中程、中低空区域,舰空导弹主要负责拦截各种轰炸机、大中型反舰导弹以及武装直升机等其他中近程、中低空飞机目标。该型舰空导弹射程适中,属于中程区域或点防御防空武器。
2.3.3 近程、低空空域层次
近程、低空空域,舰空导弹主要负责拦截低空、超低空、近距离攻击飞机和各类反舰导弹目标。该型舰空导弹射程近,属于点防御型武器。
2.3.4 末端自卫层次
末端舰空导弹主要负责拦截超低空来袭的反舰导弹目标,射程最近,属于自卫型武器。
图1 舰空导弹防御层次示意图
3 国外舰空导弹发展概况
舰空导弹自问世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3.1 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开始,水面舰艇的主要威胁来源于各种俯冲轰炸机。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轰炸机多采用从高空向低空俯冲投弹的方式对水面舰艇进行攻击。面对这种条件下的空中威胁,第一代舰空导弹主要进行中低空、中近程层次的防御,并且兼具中高空、中远程防御能力。典型的第一代舰空导弹包括美国的“三T”(“黄铜骑士”(Talos)、“小猎犬”(Terrier)、“鞑靼人”(Tartar)),前苏联的“海浪”(SA-N-1)、“风暴”(SA-N-3)、“奥萨”(SA-N-4),英国的“海蛇”和法国的“玛舒卡”等。
第一代舰空导弹虽然能够应对当时的空中威胁环境,但是缺陷很多,其中包括导弹体积质量大、系统反应时间长、抗干扰性和可靠性差、制导体制单一、作战空域有限且火力不足等。
3.2 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开始,航空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得飞机超低空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与此同时,低空、超低空飞行的各型反舰导弹也已装备许多国家的海军,成为了水面舰艇的重要威胁。为了应对逐渐发展起来的多空域、多方向、多批次的饱和攻击战术,美国、前苏联和现俄罗斯等军事大国开始建立起能够应对多防御层次的舰空导弹体系:美国海军装备了远程标准2增程、中程标准2、标准1增程和标准1、近程“海麻雀”以及末端“拉姆”等四个层次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6~8];现俄罗斯海军则装备了远程“利夫”、中程“施基利”、近程“克里诺克”、末端“嘎什坦”等四个层次舰空导弹武器系统[9]。
图2 “拉姆”舰空导弹
图3 “海响尾蛇”舰空导弹
当然,由于许多国家海军并未装备如巡洋舰、驱逐舰等大型舰艇平台,再加上研制与装备经费十分昂贵,绝大多数国家包括英、法两大国都未能装备如此全面层次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而是根据其任务属性、舰艇规模和经费能力,重点发展和装备中近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并在经费条件允许下,研制与引进装备相结合。例如,英国海军用中程“海标枪”和近程“海狼”导弹建立了中近程两个层次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10~11];法国海军用美国的中程标准1、自行研制的近程“海响尾蛇”、末端“西北风”建立了中、近程和末端三个层次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日本海上自卫队用标准2中程、标准1中程、近程“海麻雀”建立了中、近程两个层次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
第二代舰空导弹特点是:尺寸较小,质量较轻;系统反应时间较短,低空性能好,具有一定的拦截多目标的能力;采用多种制导体制,导弹命中精度高,可靠性高。
3.3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舰空导弹逐渐发展成为具备抗饱和攻击能力的高性能防空反导武器系统,被称之为第三代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的“宙斯盾”(Aegis)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宙斯盾”作战系统,全称为“全自动作战指挥与武器控制系统”,是美国海军现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舰艇作战系统。“宙斯盾”系统共有8种不同的基准搭配(Baseline),不同的搭配不仅代表了系统的改良,也与所装备的舰艇种类有很大关系[12~13]。
图4 装备“宙斯盾”系统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图5 “宙斯盾”系统中标准6舰空导弹
第三代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将多种性能不同且能够相互搭配的防空武器,通过指挥、控制、通信及情报(C4I)系统有机地组成一个多层次、多节点的防空体系,其特点在于:能够同时进行360°全空域作战;对舰空导弹本身强调对付多目标、适应多空域作战的能力和“发射后不管”的性能;多种制导手段并用,光电结合,提高了对付小目标、隐身技术和抗干扰的能力;提高了武器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自适应能力和智能化程度,并进一步提高了舰空导弹的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武器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尽可能做到系列化、模块化、通用化,以适应不同的载体和作战需要。
3.4 国外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战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多目标饱和攻击、低空或超低空突防、电子对抗等已成为通用战术。与此同时,许多国家认识到,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和制导炸弹将是水面舰艇的主要威胁:全球将近有70个国家部署了海射及陆射反舰导弹,20多个国家拥有空射反舰导弹;反舰导弹射程越来越远,速度越来越快,机动性能更好,红外和雷达特征更小,飞行高度越来越低;特别是性能先进的“捕鲸叉”、“飞鱼”以及俄罗斯部分反舰导弹的迅速扩散,使得反舰导弹的威胁日益严重。
反舰导弹的迅速发展,使得舰空导弹的防御能力越来越捉襟见肘[14],主要表现在:
1)隐身技术的发展应用,使得反舰导弹雷达和红外特征越来越小(反射截面仅为0.1m2~0.5m2)。反舰导弹尤其是亚音速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普遍尺寸较小,加上一些隐身措施,使得现有舰艇的探测手段发现目标导弹的距离都非常近;
2)反舰导弹装载弹载干扰机,对舰空导弹施加强烈的干扰,使其对来袭目标的探测识别能力大大降低,复杂的干扰环境使得舰空导弹自身生存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3)反舰导弹飞行速度越来越快,弹道机动变化大,通过采用掠海飞行、蛇形机动、大俯冲角灌顶攻击等方式,突防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给舰空导弹的精确制导跟踪带来了困难。如美国“战斧”BGM-109B反舰导弹改型Block 3,末端海上巡航高度不大于3m,且具备航路规划和二次攻击能力;
4)反舰导弹采用饱和攻击的战术,提高了同时临空的密度,研究表明在现代海战中,10s内有6~8枚来袭反舰导弹同时到达舰艇已经成为现实,再加上舰空导弹武器对这类目标的拦截次数一般也只有1~2次,现有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已很难有效防御反舰导弹的突防;
此外,小型快艇这类水面机动小目标,在复杂地形及海岸环境掩护之下,能够避开大型舰艇的探测系统。当后者发现目标的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使用反舰导弹和舰炮,因此利用反应迅速的舰空导弹来打击这类目标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这就要求舰空导弹不仅能够拦截敌方反舰导弹、来袭飞机等空袭目标,而且具备打击水面目标特别是水面快速机动小目标的能力[15]。
基于以上情况,世界军事强国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舰空导弹的研制或改进[16]:
1)研制更为先进的雷达探测系统,发展相控阵雷达技术,并通过发展空中预警机等预警探测设备,提高对反舰导弹的探测识别能力。如美国的“宙斯盾”、俄罗斯的“利夫”等,均采用相控阵雷达技术。
2)采用复合制导技术,提高舰空导弹抗电子干扰能力,同时发展攻击敌方预警机等信息探测装备的远程舰空导弹,降低不利于我方的电子干扰环境,增强对反舰导弹的探测、识别和预警能力。美国标准6采用惯导+中段指令修正+主动/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方式,在制导体制方面保持稳定且不僵化,值得借鉴[17]。
3)采用先进的制导、控制、滤波技术以及目标运动参数估计的算法,发展捷联惯性导航技术,提高对反舰导弹的精确跟踪能力与超低空掠海反导性能[18]。法国的“海响尾蛇”采用红外跟踪制导技术,英国的“海狼”、以色列的“巴拉克”、国际合作的“海麻雀”、俄罗斯的“嘎什坦”等均采用毫米波跟踪雷达技术,而俄罗斯的“施基利”、“克里诺克”均采用高抛弹道技术。
4)采用协同制导技术(美国CEC系统)、垂直发射技术和“发射后不管”技术,提高中近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拦截多目标的能力,有效对抗反舰导弹饱和攻击。CEC系统指的是,将战场上的舰载和机载雷达链接起来,把舰艇、飞机和其他武器装备通过中继设备联为一体,实现防空反导协同作战与超视距拦截。该系统已应用于美国“宙斯盾”系统中[19];垂直发射技术具备360°全方位作战、系统反应时间短、导弹发射率可达1发/s、全寿命周期费用少等优势[20],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宙斯盾”、俄罗斯的“利夫”、“克里诺克”、英国的“海狼”等舰空导弹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发射后不管”是指导弹具备自动寻的功能,不需要舰面制导雷达的控制,即可自动跟踪和攻击目标,目前美国“拉姆”、俄罗斯“嘎什坦”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射后不管”技术较为成熟[21];
5)对原有舰空导弹型号进行升级改进,通过改进探测技术、制导技术、火控技术等,使得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具备打击水面机动小目标的能力,提高舰空导弹执行多任务的能力。如美国海军曾在北约演习中进行过“海麻雀”导弹攻击土耳其军舰的试验;同时美国正在改进标准6舰空导弹,使其能够打击水面机动目标。
4 对我军舰空导弹发展的启示
从国外舰空导弹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新一代舰空导弹的形成,都是由于空中威胁环境的变化而提出了新的防空需求,进而引发对舰空导弹的改进升级[22]。国外舰空导弹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对我军舰空导弹发展的启示有如下几点。
4.1 利用多种手段,获取空中信息优势
夺取制信息权是打赢现代海上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重要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装备的作战范围越来越大。在现代海战中,要想发挥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火力优势,必须获得目标指示信息获取和处理方面的保障。
一方面要发展相控阵雷达技术。多功能相控阵雷达集目标搜索、识别、跟踪和导弹制导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并已经成为舰面制导站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美俄已将相控阵雷达应用于新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中[23];
另一方面要建立远程对空预警网,提高远程预警能力。尽管目前各国海军主流的舰空导弹最大射程已经达到几百公里,但是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舰载雷达系统对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无人机等来袭目标的探测距离也仅有25km~40km,仅仅依靠舰载雷达系统来探测目标、获取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立由天基预警卫星、预警机、无人机和防空警戒舰等系统组成的海上远程对空预警网,对来袭目标早发现、早预警,对于获取空中信息优势,及早拦截来袭目标是十分必要的[24]。
4.2 适应复杂干扰环境,保证武器作战效能
舰空导弹作为海上作战有效的防空手段,必将面临十分复杂的干扰环境。其典型的干扰威胁环境包括机载自卫干扰、机载拖曳诱饵干扰、弹载干扰机、反辐射导弹以及天气海浪等无意干扰等。为了适应未来战场电磁对抗的需要,新研制的舰空导弹系统都将具有抗各种各样干扰的能力。可以预见,舰空导弹系统将会采用自适应和智能化抗干扰技术,并将多种抗干扰措施进行多重组合,以便提高导弹系统的抗干扰应变能力。
一方面采用复合制导体制,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制导体制结合起来构成复合制导,可以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保证舰空导弹在面对愈加复杂的海上干扰环境和对抗载有干扰机的反舰导弹时,能有效对抗反舰导弹的攻击,保护水面舰艇安全[25]。
另一方面要针对敌方预警机指挥机、巡逻机、电子干扰飞机等装备,发展远程舰空导弹,提高打击敌方信息探测、电子干扰装备的能力,降低不利于我方的电子干扰环境。
4.3 强化末端舰空导弹超低空反导性能,做到精确制导、精确打击
舰载末端舰空导弹,用于舰艇在末端拦截来袭目标,是舰艇保卫自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来袭目标的威胁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虽然中近程舰空导弹逐步提高了对反舰导弹拦截的要求,但从效费比分析,舰载末端防御导弹仍然是拦截掠海反舰导弹的必要装备。对于我军而言,必须强化现有末端舰空导弹的超低空反导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型高性能舰空导弹武器系统[26]。
要强化舰空导弹超低空反导性能,采用先进的精确制导技术是“灵魂”。舰空导弹系列化发展改进中,核心是对制导系统的优化升级。通过采用毫米波雷达、红外跟踪制导技术,高抛弹道,先进的抗镜像干扰、杂波干扰处理软件,高性能导引头、引信等多种技术途经,不仅能显著提高对各类低空、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和制导精度,而且可以大幅提升抗干扰和对复杂战场环境的适应性能。
图6 “宙斯盾”系统的制导过程
4.4 提升中近程舰空导弹火力密度,推进防空反导网络化、一体化与自动化建设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多方向、多目标、多批次饱和攻击战术的普遍应用,对舰空导弹中近程抗敌方反舰导弹饱和攻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俄罗斯海军认为,利用远程区域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拦截反舰导弹的载机已非常困难,而抗击反舰导弹饱和攻击对于解决反导问题来说尤为重要,为此俄罗斯海军今后重点发展“施基利”改型和近程末端反导武器系统“特列卓别兹”,最终提高俄水面舰艇中、近程反导火力密度。
一是强化综合集成。世界上各个海军强国都非常重视各种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的高度融合,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宙斯盾舰艇自卫防御系统(SSDS)和机舰协同作战技术(CEC)。SSDS和CEC技术将单一舰船和区域内其它各平台联成一个集成的防空网络,通过信息获取处理和各个作战力量的互联互通,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打击效率,有效提升抗反舰导弹饱和攻击能力[27~30]。目前来说,我军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与舰艇编队所具备的协同交战能力不足,平台间制导等信息难以相互利用,防空反导作战的网络化、一体化与自动化程度不高。因此,提高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网络化、一体化与自动化作战能力,实现舰艇编队和空中平台各种信息的共享,是提高我军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抗饱和攻击能力,实现武器效能最大化的当务之急[31~34]。
二是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导弹垂直发射技术与斜架发射相比,具备很多优势,例如可同时360°全方位作战,装弹量大、火力强,系统反应时间短、导弹发射率高,成本低、全寿命周期费用少等。垂直发射方式大大提高了舰空导弹系统的作战效能,使防空系统火力产生了质与量的双重飞跃。该技术对于我军舰空导弹武器装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采用“发射后不管”技术。世界大多数国家海军的中近程舰空导弹,其制导系统多为遥控导引模式。但随着空袭目标与空袭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海战将以体系对抗为主要特征,采用遥控导引模式的制导系统已经很难满足中近程舰空导弹抗反舰导弹多方向多弹道饱和攻击的要求。研制和发展“发射后不管”的自动导引模式的制导系统成为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趋势。
4.5 发展舰空导弹执行多任务能力,提高防空反导作战效率
我国海军目前已经由近海防卫作战向远海机动作战转型,水面舰艇编队会抵近到对方近海执行作战任务。目前,周边国家和地区海军都在大力发展导弹快艇,并配备较为先进的反舰导弹。因此在濒海复杂地形和海岸环境下的掩护,利用导弹快艇进行多路突击,避开大型舰艇的探测系统,往往是我国海军舰艇编队面临的问题。因此需要发展舰空导弹打击这类水面机动小目标能力。
与此同时,战术弹道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使命,即具备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拦截防御能力[35]。许多濒海国家已经感受到战术弹道导弹的日益严重的威胁,并开始着手对部分舰空导弹的改进升级:美国海军为保护海外基地、港口和陆岸免遭敌方战术弹道导弹的攻击,准备将远程标准2 Block 4导弹改进成能反战术弹道导弹的标准2 Block 4A导弹;法国为保护其本国的安全,准备改进PAAMS系统,使其具有反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36~37]。我国作为濒海国家,海岸线长,国土和要地防空至关重要,需要利用舰空导弹对来袭的战术弹道导弹进行及时警戒、探测和拦截,建立起国土之外的首道防线。
因此,我国海军需要更加重视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执行多种任务能力的提升。要对舰空导弹现有型号的改型升级,使得舰空导弹不仅能够打击水面目标特别是水面快速机动小目标,而且兼具拦截敌方用于攻击国土要地的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
5 结语
水面舰艇空中威胁目标和战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舰空导弹的改型升级。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海战中,空袭兵器的战术技术性能更加先进,种类和作战手段更加多样化。在水面舰艇面临的空中威胁日益严峻的今天,舰空导弹已经成为水面舰艇的主要防空力量。紧贴作战实际,顺应防空反导发展新趋势,根据海上防空作战需求,不断改进升级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是新时期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娄寿春.面空导弹武器系统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1-14.
[2]AIR DEFENCE GUNS--DO THEY HAVE AREALISTIC CHANCE AGAINST MODERN ANTI-SHIP MISSILES[J].Naval Forces,2006,27(6):66-74.
[3]沈如松,宋贵宝,周文松等.导弹武器系统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285-294
[4]李翼,钟新生.舰空导弹防空体系分析[J].现代防御技术,2005,33(1):1-4.
[5]李晓,郭磊,马其东,张德源.末端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对空防御作用与发展[J].飞航导弹,2008(8):47-50.
[6]Crabtree D.Ship self-defense missile weapon system:US,US6610971[P].2003.
[7] SHIP WEAPONS:SURFACE-TO-AIR MISSILES[J].Sea Power,2007.
[8]SCOTT,R.SM-3 achieves intercept in ASD15 coalition test[J].Jane's Navy International,2015,120(9):6-7.
[9]滕克难.俄海军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趋势[J].弹舰与制导学报,2003,23(3):97-99.
[10]高智.不列颠神盾英国舰队区域防空导弹发展简史[J].国际展望,2006(14):48-55.
[11]Missiles LO.SeaWolf(missile)[J].2015.
[12]Orourke R.Navy Aegis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BMD)Program: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J].CongressionalResearch Service Reports,2013.
[13]岳峰.国外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J].飞航导弹,2012(8):57-61.
[14]Boese W.,Ship-Based Anti-Missile System Scores Hit[J].Arms Control Today,2005,35(10):24-25.
[15] Hooton T.Ship-Killers and Ship-Savers:Anti-Ship Weapons and Counter-Measures[J].Military Technology,2013,37(12):60-63.
[16]Lundquist Edward.Sea-based BMD Is Effective Flexible Solution[J].Naval Forces,2016,37(3):52-55.
[17]AMRAAM(Air-to-airmissile).USNavy Deploys Standard Missile-6 For First Time[J].Asia Pacific Defence Reporter,2013.
[18]汪朝群.精确寻的技术在美国舰空导弹发展中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36:18-22.
[19]MORTON,John F.The Aegis Warship[J].JFQ:Joint Force Quarterly,2016,(80):110-115.
[20]LiW,Cao Y,Zhu L.Simulation Research on Electromagnetic Vertical Launcher for Shipborne Missile[J].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2015.
[21]Schlink M.RAMWeapon System For Ship Self Defense--Basic Requirements[J].Naval Forces,2002.
[22]朱传伟,童幼堂,斗计华.美国舰载标准系列导弹对海军防空导弹发展的影响[J].国防科技,2014,35(1):40-44.
[23]郑宏建,余宗敏.舰空武器系统发展特点分析[J].飞航导弹,2004(6):17-21.
[24]鲍新郁,赵廷弟,赵巍.舰空导弹武器抗干扰与反隐身技术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11,39(8):78-82.
[25]郑宏建,孙有田.水面舰艇防空体系的发展趋势分析[J].飞航导弹,2010(11):28-32.
[26]张宏俊,吴强,张铁兵.舰载末端防御导弹及其技术发展[J].上海航天,2013,30(5):1-6.
[27]罗华锋,杨志群,倪春雷.舰空导弹技术的发展趋势[J].飞航导弹,2003(2):24-26[28]DH Zhou,RK Yang.Strategy of Informationization Development for Ship to Air Missile Weapon System[J].Modern Defence Technology,2011.
[29]周旦辉,杨润奎.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信息化发展对策[J].现代防御技术,2011,39(4):11-14.
[30]金钊,钟志通,王富宾.外国海军舰空导弹体系发展现状及其火力运用特点[J].飞航导弹,2010(3):38-42.
[31]李大鹏,杨根源,谭乐祖.舰空导弹超视距协同反导技术及发展趋势[J].飞航导弹,2012(7):61-65.
[32]Zhao Y T,Hu Y A,Chen Y.Solution of antenna pointing angle of seeker for over-the-horizon ship-to-airmissile[J].Systems Engineering&Electronics,2012,34(11):2329-2333.
[33]荀飞正,金钊,邹德广.美国海军防空反导一体化火控系统发展研究[J].飞航导弹,2015(2):36-40.
[34]金钊.网络化条件下的舰空导弹远程提示交战样式[J].现代防御技术,2015,43(5):52-57.
[35]Frienman,Norman.BMD From The Sea[J].Naval Forces,2015,36(5):34-38.
[36]Raytheon's Proven Standard Missile Family ofBMD Interceptors[J].Naval Forces,2015.
[37]Office U SG A.Standard Missile-3 Block IIB Analysis of Alternatives[J].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Reports,2013(2):203-228.
A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Ship-to-air Missile Weapon System
LIU Yang1SONG Guibao2LIU Zekun2
(1.No.19 Central Xisanhuan Road,Beijing 100841)(2.NavalAeronautialand AstronauticalUniversity,Yantai 264001)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use characteristics of ship-to-airmissile.It also expounds the situ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end of the foreign ship-to-airmissile weapon system development.In themeantime,It discusses the revel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foreign ship-to-airmissile weapon system to ourmissi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direction ofournew typesof ship-to-airmissile.
ship-to-airmissile,defense hierarchy,development,enlightenment
E927
10.3969/j.issn.1672-9730.2017.09.002
2017年3月8日,
2017年4月27日
刘杨,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装备管理。宋贵宝,男,教授,研究方向:导弹武器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刘泽坤,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器系统决策、运筹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