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案导学”的《DNA的结构》教学

2017-10-22史沛举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

史沛举

摘 要:“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以《DNA的结构》为例,阐述导学案的制作及使用过程,突出强调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通过教师点拨复习思路和重难点,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攻关要塞,通过问题串导学,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通过精讲点拨,深化完善知识。

关键词:学案导学 DNA的结构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110-01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探究,此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点拨,达到知识技能的提高。笔者以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DNA的结构》为案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分析导学案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希望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能够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

1 导学案的制作

一轮复习时,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教学案的制作过程中,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巩固的同时,适当的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导学案的设计要紧扣教材,教学目标要明确,能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深化拓展,使学生在复习时,能够有练习可依;对每节的重难点内容要有强化,有练习,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真正做到循序渐进。例如:《DNA的结构》导学案中,包括了课前自我梳理、课中的核心突破及课后巩固提升三大部分。在自主梳理部分,以知识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DNA分子的结构层次和结构特点进行复习,在课中的核心突破环节,以探究的形式,对学生认为有难度的“DNA 中碱基数量的计算”进行集中突破。每个活动探究之后都有针对性的对位训练。学生在课前能够结合课本,自主复习,并能够对探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思考。通过对位训练,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导学案”的使用

2.1 点拨思路,引导基础复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师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主要的复习工作应该回归到课堂,回归到学生本人。导入新课时,语言要简洁,思路要明确,激发学生复习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本节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回顾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直接导入《DNA的结构》的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的基础知识填空,完成相应内容的复习。

2.2 教師点拨重难点,攻关要塞

在本节内容的复习中,DNA的结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在导学案中以三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能够完成大部分的内容的复习。在此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多写,多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问题1:画出一条链中碱基顺序为AGCAT的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式图,有些学生审题不清,只画出一条链,或者虽然画出了两条链,但是碱基顺序不对。再如问题3:DNA两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什么相连?在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什么相连?很多学生没有区分清楚一条链和两条链。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重点的讲解,强化学生对于重难点的把握。

2.3 以问题串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巩固知识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上继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讨论交流,巩固知识。比如,在本节内容中,我通过PPT展现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1)DNA分子初步水解的产物是什么?有几种?(2)DNA分子彻底水解的产物是什么?有几种?(3)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之间的数量比是多少?(4)除DNA末端的两个脱氧核糖外,每个脱氧核糖连接几个磷酸基团?(5)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是什么?请在图上标出。用哪些酶处理可切断?用哪些酶处理可连接?(6)碱基对之间以什么化学键相连,可以用什么酶使之断裂?在讨论交流部分,教师切忌滔滔不绝的讲解,使讨论流于形式,学生不能充分的参与到讨论中来。通过以上问题串,及时巩固了当堂复习的内容,还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真正做到了由点到面的复习,提升了复习的效率。

2.4 在精讲点拨中将知识深化、完善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黑板上板画的DNA分子的结构图以及问题串的相关内容,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精细讲解,在精讲点拨中将知识深化、完善。精讲不仅仅是内容要精,教师的语言也要做到精炼。在本节内容中,比如磷酸二酯键的位置,五碳糖中碳原子的位置,不同的酶作用的部位等都是需要精细讲解的内容。在学生掌握了DNA分子的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此部分内容进行延伸,主要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相关的计算,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计算中去。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一堂成功的“学案导学”课,离不开成功的导学案和成功的课堂教学。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重难点精讲,学生的自主复习、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评价者,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的学习,并通过练习进行及时的巩固,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晨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预设与生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孙建.学案式教学改革成败的案例对比分析——以山西新绛中学与江苏X中学为例[J].科技风,2013(04).

[3] 周华,刘阳,宁志恒.生物单课时学案编写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职高数学教学中设计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初探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