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协同模式探索

2017-10-21孙敏敏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协同高校

摘 要:众创空间除了能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全要素,专业化的创业服务能力。高校的众创空间也必然是在现有孵化器和创业服务基础上,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本文主要对高校发展众创空间如何协同创新进行模式探索。

关键词:高校;众创空间;协同;创新

创客空间最早出现在Make 杂志上,现在通常用“Makerspace”表示。它是指拥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一群人聚集起来,可以分享资料和知识的开放性交流平台。1981年,德国成立了欧洲最大的Hackerspace—Chaos Computer Club,随后美国、奥地利等国家也相继成立创客空间,全球创客运动热潮不断高涨。

众创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趋势,把握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不能满足创新2.0时代的要求,因而转向了以用户为中心、以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和开放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模式。

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6年2月,国务院再次印发意见,鼓励我国高等院校应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建立众创空间,并鼓励科技人员重点参与,促进成果与现实生产力对接自此高校加大了对众创空间平台搭建的注重,并从理论研究升到了实践搭建上来。

众创空间重点在于大众参与,而非精英参与,创新不仅指创新创业,还包含创意创投,泛指创业服务的全链条,因此众创空间除了能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全要素,专业化的创业服务能力。高校的众创空间也必然是在现有孵化器和创业服务基础上,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

本文主要对高校发展众创空间如何协同创新进行模式探索。

一、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实现跨学科的人才互动和关联协同创新

高校天然的平台具有大量丰富的人才资源,包括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具有扎实基础的学生人力资源,高校在推动众创空间平台时,利用媒体介质,让各高校人才互动、关联,可以利用当前大学城的人力资源平台实现人力资源互动,为创客平台打下坚实基础。

二、搭建优质平台、实现供给和需求耦合

高校“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实训室、实践基地、孵化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发挥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创业活动的规模优势;同时进行政校企三方合作,把高校的需求和社会资源有效的链接,并与外部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机制,争取外部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协助审批等“一站式”创业服务。此外,高校把自身拥有的科研设施、专业化仪器设备、宽带接入和科技文献等资源进行开放式运行,实现资源共享,将学科专业优势和地方资源等紧密结合,着眼于创业精神培养、创业知识传授、创业能力锻炼,实现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

三、组织机构协同,联動创新

众创空间一般由学校直属管理部门发起建立,学校本身作为运营主体,负责众创空间日常的运营和管理,运营和管理人员由学校行政人员担任。企业作为参与者基本不涉及资金投入,只负责提供有企业经营和管理经验的人员为在校师生提供创业咨询和指导服务。众创空间的运作经费来自政府的专项资金和学校的划拨款项;学校提供众创空间的场地空间和水电、物业、网络通讯等配套设备,同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服务。高校主导型众创空间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师生和刚毕业几年的校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的。

在发展高校众创空间平台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政府、社会组织及相关企业,积极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和企业、高校和政府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进一步引导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进行投资或辅助管理运营平台,并以政府部门提供的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协助审批等服务为保障,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协同创新。

四、构筑生态环境,打造循環创新体系

高校众创空间需要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大学创业教育生存的空间,形成一个彼此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为打造协同创新的创业生态公园,学校与政府、企业共同进行众创空间的建设,提出“政府引导、高校主抓、企业参与、社会开放”的原则,打造以高校为社区的开放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

五、线上线下双线结合,构筑融合平台空间

众筹平台线上学习,获取导师咨询和学习资料、线下通过创客咖啡馆或者论坛活动积极进行实践、通过高校众创空间所建立的诸如项目管理平台、众筹平台、推广平台等平台,对各项资源进行监控与管理,并对其进行开拓创新,实现全方位的运营服务。

高校众创空间协同创新的意义在于高校众创空间为协同创新提供全要素的资源。协同创新有其固有的特征和规律,有赖于科教资源网络中多种要素的组合,创新链条上多个环节的衔接,服务体系中多元主体的协同。协同创新要求高校摆脱现有的创新要素分散、孤立的发展形式,努力构建创新资源有机融合、充分共享、高效利用的发展模式。而众创空间则可以将“产、学、研、政、金、介、用”结合起来,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能够在更大范围组织调配资源,为创新创业团队、个人提供全要素整合服务的能力,这也是众创空间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众创空间为协同创新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地方高校的科研必须瞄准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坚持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这是推动成果转化的最有效途径。由于协同创新要求地方高校的科研更加注重实际研究,因此,众创空间内的企业或创客在生产过程中的众多技术问题与实际难题,都可以通过地方高校的应用研究成果而迎刃而解,这就给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持。

参考文献:

[1]创新2.0时代的众创及众创空间国内外发展[J].办公自动化,2016(6):26-29.

[2]王佑美,叶爱敏.从创客空间到众创空间:基于创新2.0的功能模型与服务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5-12.

作者简介:

孙敏敏(1982—),女,山东枣庄人,研究方向教育学,山东协和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协同高校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