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思考
2017-10-21赵润秋
赵润秋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强调实践性,但目前很多学校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中遭遇瓶颈,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百色学院为例,旨在探索“(3+X)+1”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熟练的双语能力、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外汉语教师,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专门化和专业化需求。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建构
引言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 为高校转型指明了方向,说明实践教学具有重要地位。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外汉语专业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有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 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从这个培养目标的定位可以看出,对外汉语专业主要培养的是语言教学实践型人才。[1]
2012年,本科阶段的对外汉语专业名称改为“汉语国际教育”,这种提法更加凸显该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可见,为了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不仅要加强日常教学管理,还要注重学生的实习活动,加强学生教学实习和实践环节的管理与开展。从这个角度提出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造就应用型人才,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各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现路径。
但是,当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效果不佳。高校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往往将理论与实践剥离,导致学生理论学习过程枯燥无趣,而在实践操作环节又缺乏理论的引领和反思强化,从而使实践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很多同学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感叹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派不上用场,其实症结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回归理论,在实践中重新审视理论,强化理论的运用。
(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应包括课堂子系统、校园子系统、基地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立体化、多层面的教学实践体系可以使实践环节多样化、系統化,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校园里、基地内和社会上都能进行全方位的实践,努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最终达到国家汉办规定的国际汉语教师的标准。但目前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内,或者仅仅局限在国内,无法与海外机构共建实习基地,很多学生无法体验真实情境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受地域所限,而实践形式多为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从课堂中来,又回到课堂中去,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空洞。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构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从宏观上把握几点策略: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拓宽实践渠道。从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来看,对外汉语的学生应该具备很多的优势,那么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开拓学生的实践形式,除了能够在学校及其他教学培训机构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岗位,还可以就业于国内外各级学校、文化交流传播机构、涉外管理部门、涉外企事业单位,既可以从事教育、文化传播与交流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外事、国际贸易等涉外政治经济领域方面的工作。
(二)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整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设置还不太切合实际,没有太强的针对性。一些课程对学生用处不大,学校可根据实践需求调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计,将个别性质或者内容重复的课程删除,增设实用性课程,比如开设小语种课程、中华文化教授等方面的课程。同时,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贯穿实践案例,避免理论知识充斥课堂,多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重新构建学科教学体系。
三、(3+x)+1实践教学模式设想
百色学院自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来,也在积极努力地构建理想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学校“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探索经验,设想构建一套适合本校汉语国际教育学生的(3+x)+1实践教学模式。
何为(3+x)+1实践教学模式?从学生四年本科学习年限来看,“3”即大一至大三的三年本科学习经历;(3+x)则意味着在前三年的学校学习中,既要顾及专业基础课,也要将专业实践贯穿其中,体现学科的实践性,而“x”则是该模式的创新之处,旨在探索校内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既包括虚拟情境的教学尝试,也包括真实情境的海外对外汉语教学体验;最后的“1”,则是指最后一年的沉淀学习,强化职业选择指导和技能的强化升级。而要真正做到并实施(3+x)+1实践教学模式,学校必须着眼于以下几点:
(一)以校内外资源为主轴,丰富实践形式。
1、传统校内资源的优化利用
各高校都会有不同数量的留学生,这些资源能极大地丰富实践形式。除了传统的走进留学生课堂观课,议课,说课,摸拟课堂以及课堂教学等,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进行一对一教学辅导,或者按国籍、年龄和汉语水平分组辅导,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能体验具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情境,留学生也能得到针对性的辅导。此外,还可以组建文化兴趣小组和学习型社团开展譬如茶文化,民族风俗介绍,书法、武术等讲座,甚至可以采用助教制,辅导员助理等方式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尝试参与留学生教学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在出国实习之前多角度接触留学生,多种实践形式进入未来职业情景,有利于强化学生实践效果,增强职业体验感。
2、独特校外资源的有效利用
除了传统校内资源,校外也有很多可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进行实践的机会。虽然百色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的代名词,但也有一些地域优势,成为某些国际赛事的首选之地,吸引较多外国友人来到百色,而这些,都可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资源的生成。比如目前在国际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首推在乐业举办的“中国·广西百色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和在田东举办的“百色田东芒果文化节”,高校应以类似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为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外商和游客提供志愿者服务,从而提升汉语国际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结语
(3+x)+1实践教学模式是在反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遵循模式建构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和地方特色打造出来的比较适合本专业学生发展和需要的实践教学模式,能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专业素养,形成科学的择业观。
注释:
[1]余波.构建对外汉语专业实习实践模式的思路与方法[J].文学界,2010.8
[2]梁京.CDIO理念指导下的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
[3]王彬.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10
[4]姜红.论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化[J].江淮论坛,2009.3
参考文献:
[1] 张如梅. 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多模式探索———以大理学院为例[J]. 大理学院学报,2010.11
[2] 郭志斌. 地方院校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7
[3]姜红.论对外汉语专业教育的国际化[J].江淮论坛,2009.3
[4] 王彬.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