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策略

2017-10-21陈登强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课堂实效策略小学语文

陈登强

【内容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试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作一些探讨,从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应对策略包括:研读文本、学生预习、课堂提问、等4个方面入手,扎实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实效 策略

【正 文】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在进行大胆创新、同时也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处心积虑,追求虚假的繁荣,最终付出的代价是使语文课变得苍白、杂乱、学生失去兴趣。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几点不足:

(一)、不能准确把握文本主题

一些新的课改理念的确给予教师在教材使用上以极大的自由,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不过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对教材中每一篇文章所表现的价值观还需准确把握,这些课文是经编者精心挑选的,有它自身的文学意义与现实意义。如果我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产生偏差,就有可能让这些课文丧失了作为教材的应有意义。

(二)、学生学而不思

其一是书声琅琅,听起来学生读得有滋有味,而更多的学生是在模仿别人,他们并没有感悟语言的真正含义。其二,不给学生有效思考的时间。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老师提出问题时基本上都希望立即有学生站起来解答。可遇到冷场是时有的事儿,尤其是公开课上。因此,老师要么立即降低难度,要么作比较明确的暗示。

(三)、多媒体运用不当影响学生思考

现在大多数教师的公开课,几乎都有多媒体课件,为了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耗费了许多的精力,有时真是得不偿失。恰到好处的课件使用会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激发情感,而有时学生被课件中音画所吸引,注意力关注的是与文本内容关系不大的细节。

(四)、课前预习不充分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学生要清楚自己应该完成哪些任务。低年级学生最起码应读通顺课文。中年级学生要读顺课文,要自学生字,要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高年级学生在此基础上要能概括课文内容,划出精彩的句段,查阅相关资料,记下不懂的问题等等。高效的预习时语文课成功的基础条件。

如何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那么,怎样才能更加科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呢?

二、通过学习和不断实践我探寻出提高课堂实效的一些策略:

(一)、学会深入立体的研读文本,准确把握文章主题。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充分理解和感悟了文本,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分析,才能将教师的理解内化成学生的理解,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新的生成和自己独特的感悟,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深入立体的研读、感悟文本。

深入研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本源所在。如何解读文本是教师教学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深入、立体、适度的解读文本,教师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文本价值取向,才能准确领会编者、作者的意图,才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来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式,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二)、学生课前预习要充分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这样教学,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不得要领。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

(三)、善于运用优化简约的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表现力强,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适时、有效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但过多教学方式粉墨登场,看似精彩,其实再研究教学效果時,才发现这种做法注重了形式淡化了实质,学生一堂课下来没有学会什么能力,掌握什么知识。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来选择简单易行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率!

哪种教学方式简单易行,哪种效果更佳就采用哪种,教师要具有得心应手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要会组合和取舍,做到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学语文,还原语文课堂的本色,真正做到低投入,高收益!

(四)、 变更提问方式,追寻有效提问的立体式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创造性、有效性的提问能记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

讲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改变以往的串问式的提问方式,改变以往的线性提问为立体提问。立体性问题是就同一事物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提问,这样的问题思路宽、跨度大、答案多种多样。问题的提出,不是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课堂提问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而且是多角度,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结束语。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7年第7期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老百姓在线》网站

【4】《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猜你喜欢

课堂实效策略小学语文
巧设教学情境 增效英语课堂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