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与商业合作的互动研究
2017-10-21王鲁江
王鲁江
摘 要:无论是对于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对于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对于高校体育赛事资源进行开发,做好商业合作的互动,这都是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说,高校体育产业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做好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积极做好市场的开发,这也是当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该文就对于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与商业合作的互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校体育 赛事资源 开发与商业合作 互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1(c)-0198-02
对于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来说,科学地资源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影响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配置也受到了更多市场化要素的影响,这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发展需求。虽然当前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成果,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但是整体资源的开发上依然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并且更加科学地展开商业合作工作,这样才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1 当前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与商业合作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同时整体市场化的发展运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契机,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
首先,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现阶段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市场化程度依然有限,并且对于市场化理念缺乏足够的认同。部分高校管理者在对于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自身的竞赛成绩,而缺乏对市场结合与企业配合之间需求的认知,整体观念上存在一定的滞后问题。在赛事合作配合中,高校自身的服务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为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其次,体育赛事的组织结构不够完善。当前高校体育赛事的组织结构上依然较为薄弱,大多是由有关教育部门发起和主导的,并且学校处于辅助的参与地位。虽然这种模式是当前我国国情和高校体育运动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是高校本身的主体性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地体现、整体组织架构上没有结合社会化的体育赛事管理的情况,高校本身也很难对自身的能力进行发挥,对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再次,体育赛事的数量有限,人才缺失。现阶段,整体体育赛事的类型上相对较少,同时赛事的数量也不足,参赛的队伍也相对较少。当前体育赛事运行发展中,友情赞助是重要的模式,商业合作方面缺乏足够的开发条件和基础,同时整体社会化的合作交流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前高校体育赛事的经济水平相对有限,人才需求方面具有很大的缺口。
最后,收入来源和分配方面的问题。当前高校体育赛事活动举办的过程中,收入来源较为丰富,具备多个收入来源的渠道,但是比赛与媒体方面的收入来源却十分有限。在分配方面,赛事的组织者具有较强的主导权,高校的运动队伍很难得到合理的回报,这就影响了高校运动队伍的后续发展。另外,高校运动队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利润被组织方大比例占据,而反过来又影响了高校运动队伍的竞争能力和水平。
2 推进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与商业合作互动的新路径
第一,对于赛事的运行模式进行合理地改革与优化。对于高校体育赛事的组织和举办来说,其管理工作面临很多的问题,同时也涉及了多个领域和学科的内容,整体组织活动的专业性较高,需要专业机构来进行负责和应对。在对于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与相关专业营销组织来进行合作,并且整合市场资源、资金以及人才,结合商业化的发展路径,同时也对学校的主体性地位进行更好地发挥。高校本身也要完成从组织者到管理者的转型,同时在内部各类俱乐部、社团活动过程中也要介入市场化的发展运作机制。在商业合作的过程中,也要对自身的理念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避免发生后续的责任纠纷。另外,结合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借鉴先进的体育赛事的举办经验,构建更加灵活、多样化的赛事体制,形成更加科学地经营管理思路。只有合理地调整赛事的运行模式,这样才能讓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得到更好地开发,同时为商业合作提供更加有效地前置保障。
第二,引入品牌化的赛事开发理念。对于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来说,构建品牌,提升经济水平是重中之重。只有打造了优质品牌,这样才能引入更加多样化的赛事模式,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从而提升了整体收入水平和社会关注度,这从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赛事活动的影响力,获取更多的广告、赞助等方面的收入。在经济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赛事的规模也可以进行更好地完善和扩大,本身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也可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当中。与此同时,在品牌构建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明确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特点,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凸显出高校体育赛事活动的特性。在对于项目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良好的社会基础、符合当代青年需求的活动,做好赛事的定位。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工作的起步相对较晚,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与社会职业赛事相比差距较大。但是,我们也要不断地进行跟进,无论是从形象设计还是比赛安排等,在整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高校体育运动的强大活力,展现出一个优质的高校运动氛围,向社会传达正能量,并且融合更多的体育文化活动,给予商业合作伙伴更多的参与沟通机会,这样才能达到良性互动。
第三,对相关资源进行全面开发。作为高校体育赛事的管理者,相关的体育协会以及各个高校都要融入更多的市场化意识和思路,引入更多的商业理念,对于社会体育消费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结合体育赛事资源的特性,以更多地形式机芯开发和利用。高校体育赛事本身具有一定的群眾基础,尤其是收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在体育赛事体系的构件上,要形成多层次、多风格的赛事体系,同时在赛事的组织和举办上也要与学校的教学秩序进行合理的融合。在体育赛事组织中,也要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沟通和练习。只有打破以往单一化、封闭化的体育赛事模式,打造出开放的体育赛事环境,这样体育赛事的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地开发与利用。我们也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和传统,设置更多的赛事项目和内容。另外,对于周边产品的开发也非常重要的商业合作内容。在附加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结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突破单一品类的局限,与商业公司进行充分合作。
第四,加强人才培养。针对于当前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过程总,人才方面不足的问题,我们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低于当前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不断地完善。针对于人才缺失的问题,我们要进行充分地调研分析,并且在高校的体育教育活动中融入更加丰富的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思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也要关注构建一直优秀地体育教师队伍。只有保障了体育教育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地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学生的整体体制水平。与此同时,学校也要进行大量的宣传,利用媒体和舆论,让学生群体对于高校的体育赛事活动产生更加正确地认知,提升关注度,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
第五,积极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合作。对于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来说,其成本费用的维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整体资源开发的一个关键要素。高校体育赛事在组织和举办的过程中,要进行更加科学地包装和营销,与赞助企业进行密切地商业合作。提升沟通合作效果,可以为高校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也可以提升赛事资源開发中包装、策划和推广工作的开展成效。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商业合作也可以提升赛事本身的变现能力,整体赛事收入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后续赛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具备更加强大的开发能力,这样整个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就可以步入一个良性循环当中。另外,高校本身也要给予企业更多的参与合作的机会,满足企业商业合作方面的更多需求。
第六,高校体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实。对于高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来说,体育向来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校园体育文化是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形成的基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育运动也深受广大师生们的喜爱。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目标就是育人,通过长期的运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促进了自主学习、锻炼意识的形成。高校体育赛事的文化建设,将对高校体育赛事品牌的塑造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赛事文化,也是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培养大学生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展现良好精神风貌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高校体育赛事要结合赛事,多开展与赛事相关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如围绕学校的体育赛事活动的专栏板报、征文评选、论文科研、最佳拉拉队评选、学生形象代言人评选、专题摄影比赛等等,还可以在比赛的暂停时间里穿插一些文艺表演等。
3 结语
總的来说,在当前高校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的不断推进,整体运作的方式也变得更加成熟。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的开展,要更加紧密地围绕体育行业的市场发展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寻找更加有效地商业合作契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地推进内外交流,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也为商业合作的企业提供更好地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 张金梅,张佳.高校体育资源可对外开发项目的研究[J].运动,2012(11):9,16-17.
[2] 赵子龙.浙江省体育赛事资源结构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2(3):27-30.
[3] 余晓玲.社会学视域下体育赛事资源配置环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4):8-9.
[4] 唐月琴,金永.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7):145-148.
[5] 蒋良骏.高校体育赛事面临的问题及营销对策[J].商业经济,2010(15):124-126.
[6] 文申明,刘刚,孙文婷.北京市实行业余网球分级赛的可行性分析[J].运动,2010(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