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兴趣教学法浅探

2017-10-21雷洪

魅力中国 2017年4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师

雷洪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兴趣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信息素养。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才是教学的关键。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学生应更多的去探究信息技术内在知识,兴趣无疑是最好的动力和催化剂。我们作为教师应立足学生,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不断增强自我信息技术技能。在此,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有效导入,激发兴趣

初中生是心身逐步发育的阶段,他们的特点是开朗、活泼、易动,对他们的长处教师要加以引导,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新颖的导入,引人主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教师应该注意经常采用提问的方式,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初中教育中,要牢牢抓紧课堂前二十分钟,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突出教學的重点与要点。如在进行excel筛选操作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喜好,列出了一个有关流行歌曲点击率的排行榜,学生在看到表格时的惊喜和兴奋我至今还记得,接着我提问:在这么多的歌曲里面,大家最喜欢哪首歌,想不想知道哪些歌的点击率最高?很自然的就引入到了新课的讲解当中,那堂课的效果也非常好。好的导入环节的确可以大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我们老师在导入的时候也不能偏题太远,否则学生的思维很难回到正题中,那将会适得其反。而且要非常重视每次课引入任务的设计,力争每节课都能为学生带去一个能够满足他们好奇心的任务,每一课都设计丰富的任务,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路。如:上excel的函数知识时,先导入学生的期中成绩情况表(在学生允许公布的情况下),然后由老师速度地操作出学生求平均分、总分、优秀率,学生的疑团就上来“到底用什么方法能计算的这么快”,学生为了解开疑团会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听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后,然后再讲解函数的相关知识。

二、把握时机,浓厚兴趣

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离开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是没有办法顺利推进教学活动并完成教学任务与达成教学目标的。但学生不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者,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展现其主动性与充满个性的学习是教学活动的应有之义。因而,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时机,恰当借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领学生对教学内容展开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以电脑游戏为例。很多家长对孩子玩电脑游戏非常反感,甚至谈游戏色变,理由无外是浪费时间、损害视力、沉迷其中、误了学业。但这恰恰是初中年龄段学生的爱好,并有其好的一面,如开发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等。因此,在七年级上册教学之始,当我发现第一次上机学习就有学生偷玩游戏时,立即调整教学内容,临时改为“鼠标及其操作”,在与学生看似闲谈的关于电脑游戏的交流中,逐步引导学生说出与学习到有关鼠标左键的单击、双击,右键的使用与作用等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与热爱之情是有很直接的作用的。当然,在课堂末尾给学生一定游戏时间的同时,也不忘告诫学生避免沉迷于此及其危害等。

三、启发讨论,活跃兴趣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疲劳甚至厌倦。只有积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环境,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启发讨论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在引出路径概念时,我问学生从校门中到教室怎么走?学生们纷纷议论,说出各种走法。然后我又在黑板上画一棵简笔的苹果树,指着其中的一只苹果,问学生:一只虫子如果从树根开始,必须经过哪些树枝才能到达这只苹果处?并请一学生把所经过的路画出来。就在轻松、愉快、兴奋的气氛下,我把苹果比作文件,树枝比作目录,引出路径的概念,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抽象的四季径的概念及目录结构。

四、尊重学生,保护兴趣

在我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上升到事关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的层面,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谓。而在中学阶段,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同时,中学生还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模式,知识迁移能力迅速。因而,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表现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学生不受教师要求的束缚,天马行空,意趣所至,创作出极富独特性的作品。这时,教师不应受教学目标与习惯的约束,打消其积极性,而应另辟蹊径,尊重学生的创作,保护其创新之心,既为了保护其在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的幼芽,也为了保护其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以教学第一册“图像处理”时为例。我要求学生利用矩形工具设计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其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矩形的画法。但最后的作业呈现,却有一名学生画的是椭圆形鱼缸,理由仅仅是自己喜欢。显然,以作业“要求”来说,这样的作业是不合格的。但这个作业的亮点在于椭圆形的画法,并不为大多数学生掌握。于是,我在表示“惊喜”之余,要求这名学生“向其他同学讲述,你是怎样画这个椭圆形鱼缸的”,给予学生“意外”的肯定。这样,既极大地保护并激发了这名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又给予其他学生一次学习与提高的机会。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门学科课堂教学都要重视的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兴趣教学法的有效性,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充分发掘学生身上的兴趣与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师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