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一体”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7-10-21邓求平
邓求平
湖南省涟源市(以下简称“我市”)现有中小学校380所,幼儿园179所,在职教师7618人。教师优化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研训一体”新模式,着力打造一支品德好、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成效明显,已初步构建了“领域全方位、内容广覆盖、主体多层次、服务零距离”的教师培训格局。
一、理论提炼
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适应、引领教师培训工作新常态,坚持“将教学理论进行实践性解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反思“的理念,扎實推进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二、研训原则
1. 坚持以德化人原则
着力提升全市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师以德化人、身正为范的作用,确保教育导向正确。
2. 坚持统筹谋划原则
我市现有在编在岗教师 8623人,按照每年72学时的基本任务,市级及以上组织实施的培训总量应大于45万个学时。秉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规划培训项目,确保培训发挥最大效益。
3. 坚持机制创新原则
进一步健全“市教师发展中心——片区(乡镇)研修中心——学校教研室(学校研训小组)”三级联动机制。
三、研训定位
以“国培”为引领,重点建设教师培训团队,进行校(园)长培训,构建体系(组织与内容),形成模式,完善机制;以县级研训为主体,推进教师全员培训;以校本研训为根基,开展常态化研训,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四、研训体系
1. 保障体系
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了教师培训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相应成立了教师培训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出台了《涟源市“十三五”教师培训规划》《涟源市教育局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涟源市教师培训工作年度考核评价方案》等系列文件,形成了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责任区—乡镇督导站—学校督学视导员”组成的教师培训工作四级督导体系,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确保教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资金保障。市财政严格按照不低于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安排预算,共拨付教师培训经费626万元。各学校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8%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食宿、生活质量,按政策规定足额落实有关待遇。
2. 内容体系
一是因需施训。以问题为导向,学校、教师缺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二是因势施训。培训内容紧贴中小学课程改革、新高考以及市教育局质量提升活动的要求。三是因层(类)施训。关注四个梯度:区域梯度,如区别对待山村、城乡结合部、城镇等;岗位梯度,如教育管理层、班主任、科任教师、后勤财会等;学段梯度,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成熟梯度,如新教师、资深教师、骨干教师等。四是因时施训。寒暑假、双休日以培训的形式实施,工作日以教研的形式表现,实现教师研修常态化。
3. 实施体系
健全“教师工作股(教研师资培训中心)——送教下乡项目组(送培管理团队、专家团队、服务团队)——接培学校——受培教师”四级实施体系。
4. 评价体系
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奖优罚劣。评选优秀学员、学习小组、优秀送培教师、优秀项目组。将学员学习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挂钩,对不能胜任的送培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奖励优秀送培教师与送培项目。将学员参培情况作为教师培训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确保送教下乡培训项目有序、高效推进。对于不合格学员,由本人承担培训经费,并且三年内不得推荐参加此项目学习。
五、研训模式
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研训一体”模式可以归纳为:培训即是集中的教研,教研即是分散的培训,教研是力量之源,培训是工作之本,培训和教研实际上是职能互通、职责互融、功能互补的,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两种不可分割的重要手段。
六、研训团队
1. 构建团队
教师培训工作以专家指导团队为引领,以专职研训团队为核心,以兼职培训团队为主干,以学科教学研究会成员为根基,层层推进,步步落实,确保成效。一是专家指导团队,依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对接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专家、名师,组成专家指导团队。二是专职研训团队,按照各学段各学科配置需求,由我市教师发展中心42名教研员与培训教师组成专职研训团队。三是兼职培训团队,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中,选取155名优秀教师组成兼职培训团队。四是校本研训团队,依托22个学科教学研究会中的673名会员,组成校本研训团队。
2. 培养团队
为提升教师培训团队专业素养,我市坚持内训与外训、集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加大培养力度。教师培训团队成员除参加省里组织的集中培训以外,优先安排外出学习。同时,对培训团队成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专职研训团队每年落实好“八个一”,即重读一遍教材并写好解读报告,精读一本关于教研、教改或教育理论的专著,指导一位以上教师参加县级及以上教研部门进行的竞赛活动,听课一百节以上,撰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方面论文或调研报告,组织一次以上全市性的教研活动,联系一所学校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上好一堂指导课或做好一个专题讲座。兼职培训团队和校本研训团队落实好“六个一”,即阅读一本与学科有关的专著,主持、组织或参与一个小课题研究,在所在乡镇或学校上好一堂示范课,作一次有质量的专题讲座,结对帮扶一名新教师,参与一次县级以上教师培训活动。
3. 管理团队
出台《涟源市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管理办法》《涟源市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明确评审认定、权利义务等具体要求,从培训、送教、辅导、主持四个方面严格考核,并实行“末位淘汰制”解聘各学科最后一名培训团队教师。endprint
七、研训形式
1. 国培计划
(1)中小学送教下乡项目。①问题诊断。这个环节分六步走:调研,采取走访学校、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找准疑点、热点、难点问题;研讨,邀请专家以及专职研训团队、校长代表和教师代表召开专题研讨会,找准问题,明确方向;定位,确定培训科目、片区和学校;组建送培团队,研究培训主题,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培训工作,遴选學员;围绕培训主题着手打造示范课,设计专题讲座。②通识培训。举行开班仪式,做好培训动员,阐述送教下乡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学员对“送教下乡”活动的深刻认识;与乡镇中心学校签订责任状;针对学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及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讲座;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班级交流平台;学习培训有关制度和纪律要求;确定下阶段任务。③示范教学。微讲座,在名优教师上示范课之前,安排教研员或专家开展《如何观课议课》等方面的讲座,让学员明白观课议课的方法技巧,并布置好观课议课的任务;示范教学,通过示范课使学员解决过去教学中的困惑;说课,名优教师示范课后现身说法,说说上课的感受和体会;分组研讨;分组微格评议;专家点评;布置研课磨课任务。④研课磨课。这阶段,我们以同课异构的形式,根据预设课题,全员参与教学设计,然后开展3轮研磨。一是个人研磨,学员模仿示范课例,进行教学设计,形成个人课例。二是小组研磨,在集中培训时,小组内交换教学设计、研讨。小组在个人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小组课例。班级辅导员或邀请专家系统分析总结个人研磨、小组研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在班级中展开研讨。开展教学设计及好课标准的讲座。小组进一步研讨课例、打磨课例。三是校本研磨,参培学员回校后以小组为单位,与同校其他教师一起上研讨课,并进行集体观课议课,进一步优化设计,辅导员入校指导打磨,打造小组优课例。⑤成果展示。小组课例展示,各小组将反复打磨出来的小组优秀课例展示;分组评议;专家点评,由辅导员或专家对展示情况进行深入点评;分享微案例、微故事;专家再次点评;再次修改,形成班级精品课例、优秀微案例、微故事。⑥总结提升。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分六步走的方式进行总结:个人总结,形成个人心得;小组总结,形成小组研修报告;班级总结,形成班级研修报告;收集课例、案例、故事、总结报告;评选优秀学员和小组;集中评价优秀教师和培训项目;表彰、奖励先进个人集体;生成资源,成果推广,制订研训规划。
(2)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①培训形式。线上学习研讨:学员通过网络进行视频课程和文本课程学习,在网上做好课程学习笔记;学习课程后,学员以班级为单位,在辅导教师的组织下,在“班级沙龙”中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课程研讨;辅导教师结合课程学习内容和第二次集中研讨布置网络作业,学员必须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学员成绩评价的重要内容。线下集中研修:在我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下,学员必须完成两次线下集中研修。第一次线下研修暨开学典礼包括师德教育、班级团队建设、网络学习与沟通应用;第二次线下研讨课堂教学汇报、课例研修、观课议课、成果展示、学习效果反馈等内容。线下研修的出勤、活动参与、任务完成等情况与结业成绩挂钩。网络校本研修:在辅导教师(坊主)的组织和专家的引领下,各学校组织研修小组,依托教师工作坊,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目的,设计研修主题,重点进行网络备课、网络观课、网络议课、网络反思和网络指导,开展主题研修、反思实践、交流研讨和成果展示等活动。②培训措施:一是项目申报评审,学员自主申报项目,学校申报,中心审批,激发学员内驱力。二是理顺管理体系,建立机构,四级联动,明确校长是一责任人,管理权限、评价权下移;实施分层管理,加大区域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追求管理的实效性。三是夯实培训环节,线上研修、集中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既要求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也强调同伴互助、小组合作。
2. 自培计划
对学员进行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开展教研活动,举办教育考察、专家讲座;举办校长、班主任论坛;开展一师一优课、网上集体备课;设立名师工作室。
八、研训成效
“国培计划”项目县(市)培训项目的深入实施是破解欠发达地区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与方式,为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奠了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市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教师有效学习为主题,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培训项目,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完善管理制度,切实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得到全面提升。目前,我市形成了一套教师培训考核、评价、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城乡联动”同步研训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学校研训一体化,让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近三年来,我市共有32项课题先后被列为湖南省教育科研立项课题,20余项荣获湖南省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奖,50余名教师在省级创新、技能大赛等活动中获奖90次以上。
“研训一体”充分调动了教师研训的积极性,加快了教师的成长,带动了学校的校本研修,促进了教育的内涵发展,城乡教师素质均衡发展的难题得到有力破解。
(作者单位:湖南省涟源市教师发展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