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与景相伴相随,形影不离
2017-10-21薛了东
薛了东
摘 要:古代诗词中没有纯粹的写景,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写景、抒情总是和谐统一、协调一致的。同样,融情入景,可以使景物更加美丽、动人,可以使诗词所抒发的感情更加美丽、动人,爱憎更加鲜明、突出。
关键词: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一描写景物的语句、语段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反过来有影响改变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中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辅相成,相伴相随,形影不离。因此,清代的王夫之有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情与景总是形影相随,抽去感情孤立写景,诗歌就会失去灵性与感染力,从而失去生命。单纯写情,离开了景的烘托,诗歌又会显得突兀,不自然,缺少形象性和含蓄性,唯有心物融合,才能写出意境浑成的佳作。
但是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景”与“情”的关系,既不会品味教材中许多经典美文是怎样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的,也不会在写作中通过写景来传达感情,抒发内心感受。
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许多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课文,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文让学生理解景与情的关系,理解作者写景是为了抒发感情,情感的抒发也可以通过写景来表达。同时让学生在写文章时学会正确处理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做到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和谐一致,情景交融。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范例。这首小令表达的是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作者开篇一反常规,连用九个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而“夕阳”之景犹如电影中的“特效”一样: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肃飒中呈现出一派灰暗的景象,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动态的“流水”和静态的“小桥“人家”互相映衬,“西风”与“古道”相互映衬,更让读者领略到“古道”的苍凉,凸显出环境的幽静;作者用“小桥、流水、人家”,营造出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让人感觉其乐融融,想起一家人相亲相爱,相互鼓励,相互关心,让天涯游子顿生羡慕、嫉妒之情,更加突显出“断肠人”强烈的悲愁。这首小令中景是灰暗的,即使有一轮太阳,也是“西下”的“夕阳”,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子,溫暖、幸福是属于“人家”的,自己独自一人,孤单、寂寞,不仅自己感到悲苦、伤心,也让人产生怜悯之情。同时也让人体味到在经济萧条、交通落后的社会背景下,游子的无奈、孤寂、悲苦,简直让人不堪忍受,令人“肝肠寸断”。 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经过巧妙地构思,赋予笔下的景物以感情的色彩时,分明就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通过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的组合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这首小令真可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难怪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
纳兰性德在《长相思》的上阕中,将遥远的行程中看到的景物,高度概括为为“山”“水”,并且反复使用“一程”,让人感觉到走了一程又一程的山,过了一道又一道的水,词人分明是在告诉读者故乡路漫漫,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的浓浓乡思、满腔悲愁。“夜深千帐灯”,字面上抒写千帐灯下的壮丽,“夜深”了,千帐中还点着灯,这千帐灯照着的夜深之时不眠的“万颗乡心”。下阕词人选取了“风”和“雪”。 风雪一阵一阵,从未停止,也没有要停止的迹象,恼人的“风”和“雪”让词人心烦意乱,连想在梦里思念故乡的愿望都不能实现。风雪交加的夜晚,环境凄清寒冷,烘托出了词人孤寂凄凉的情感,隐隐的表现出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心理。
可以说“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内在灵魂,景是情的外在表现形式,情与景水乳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因此,写这一类文章在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对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的处理,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借景抒情,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二是寓情于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表面上看是客观的写景,不露痕迹,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正如唐代的司图空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景物描写(自然风景描写)“常常是作者借以说明环境、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重要手段。”“好的自然风景描写要能烘托人物性格,突现文章主旨,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并不是纯粹的用语言文字把景物描述出来,写景要为抒情服务,作者的感情可以通过写景来表达,景与情要协调一致,和谐统一。
(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高沙镇太平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