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与发展取向探析
2017-10-21窦兆珩
窦兆珩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代名词。而在中国高校教育中,也越来越看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是,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成为具有学科化特性的建设内容,才能在中国高校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为企业创造创新人才的学科教育内容。理论上讲,创新创业教育应以整体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姿态呈现在教育内容中,结合中国社会人才需求和发展需要,开启双向培养模式,积极发动政府和高校资源,帮助创新创业教育奠定教育基础,规范教育范畴和应用领域,从而确定发展方向,以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中国高效;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化;发展方向;平台建设
引言:
教育改革的实施加快了创新型教育的实施步伐,进一步增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阶段,教育界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但却在学校教育中得不到发展。因此,应使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服务于各高校的学科教育环节,并且融入到高效教育相关专业体系中,成为新时代的学科内容。当然,高校内以就业方向不同而分出不同的专业,每一个专业都是大学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托。但目前来看,社会发展和学校建设均未实现成熟的体系,因此,需要将深刻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效中的应用价值,建立系统的学科化知识体系。以此来引导新的学科内容走向规范、标准以及专业化方向,成为具备一定架构的知识体系。
一、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化的整体性。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化特性的实现是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在统筹政府政策引导、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建设处符合学科化内容的知识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将常见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而是以实际应用和企业发展来考虑,综合来讲,以创业为基调,创新为理念,并将创新创业以模式化呈现出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创新创业型社会人才的出现。而许多高校的商学院具备集管理学科、金融学科等学科内容的学术基础,在开创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学科理论,结合企业创业发展需求,开设诸多实践性培养课程。当然,创新创业指导性思想很重要,是学科化特性的中心点,讲究的是商业板块、团队合作、资源利用等高效配合,以此来搭建完整且平衡的创业教育学术性理论。
(二)“问题导向”与“学科导向”兼顾。创新的实现步骤是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科学论辩、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也应以“问题导向”为研究方向,重视问题的发现与观点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此来加强问题答案的经得起推敲。在实际教育应用中,还应加入“学科导向”,其主要表现有二。一,有助于完善学科内容的整体化特点。高校教育事业是建立在社会实业实训中,以社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为重要依托。而如果单将创新创业内容以理论知识为教育主旨,恐怕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会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分界变得模糊,被现实问题所袭扰。二、“问题导向”和“学科导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以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此为目的实现学科化建设的完整性,为呈现科学模式和理论体系打好底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单纯以建立学科为目标,在没有达到建设条件的情况下急于开展学科分界,则会导致学科化建设以失败而高中。因此,需要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统筹实际发展需求,从而建立科学理论和知识体系兼备的学科化架构。
(三)“政府驱动”与“高校需求”互动。创新创业学科化特性在社会上应保持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的分为,以实现个人精神和自身价值为目标,从而基于社会潜在的需求和科学进步,创新实业发展,推动社会经济走向新的繁荣。而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格局,而政府驱动能为高校创新创业学科化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可以确保创新创业在满足教育需求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身的学科体系,以此来实现“政府驱动”和“高校需求”相互配合的目的。當下,高校创新创业学科化体系建设应保持生态架构,基于高校人才培养,企业实践教育,社会发展需求为主要教育模板,并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帮助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需求,真正发挥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创业型教育的实践,以此来推动知识资本和技术水平的完美结合,以此成为助推社会经济的新引擎。
三、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化发展取向
(一)建构共同的教育哲学基础。教育哲学基础是确保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化建设的根本,教育哲学在整合各个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各个理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行消弭,从而达到新学科内容的平衡和谐。而在创新创业家教育中,多样化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价值。当然,我国不仅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化内容,还要建立以学生素养为教育之本的教师队伍,创建合理的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以此来创立完整且稳定的学科群。
(二)明确学科边界和主体领域。明确学科边界和主体领域是学科化主要特性,所以,创业创业教育学科需要建立在共同教学体系之下,这样才能保持学术研究的整体性和认同感,需要不断地参考其他的文献资料,以严谨的态度整理出符合创新创业教育框架的学术语言体系。再者,积极吸纳国外创新创业教育优秀的成果,并结合本土发展需求,创建出新的教育体制和教育队伍,从而实现学科内容符合实际社会需求。最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落实,扩大创新创业研究的学术范畴,从而加深创新创业学科内容的研究,帮助该学科在学术理论和实践教育上共同发展。同时,积极加大成功案例的推广,结合教育改革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以此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在各大高校的应用范畴。
四、结束语
创新创业而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社会经济转型的需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学科化,以此来加强创新性人才的建设,以此来为经济转型提供人才支持。但就目前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合适的专业归属,不同于管理学、金融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但又需要充分运用这些学科内容,始终在其他专业性学科之间徘徊。因此,各高校需要加强创新学院建设,创设理论研究平台,以实际的企业发展为培训基地,从而加强学科化特性的表现,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昊民,等.麻绳理工学院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成功要素及其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2).
[2]郭重庆.中国管理学者该登场了[J].管理学报,2011,(12).
[3]徐华平.应多学科研究创业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