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运动员谌龙、林丹技术特征对比分析

2017-10-21

运动 2017年15期
关键词:谌龙前场杀球

黄 洁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羽毛球运动员谌龙、林丹技术特征对比分析

黄 洁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谌龙是当今羽坛的后起之秀,身高臂长,控制范围大,拉吊突击型打法,有着超强的体能素质,是擅长防守反击。自从李宗伟崛起并长期占据世界排名第一以来,除了林丹之外,没有人能在连续两站的赛事打败李宗伟,谌龙是第二人地在2009年连克林丹、李宗伟、陶菲克等羽坛巨人,被称为巨人杀手。林丹,左手握拍,以拉吊突击打法为主,进攻意识超强,场上速度快,进攻落点好,攻击犀利,步伐灵活,后场突击凶狠,扣杀极具有威胁,在球路的变化上有独到之处。大力扣杀、大角度的劈吊是其最大的杀手锏,有着稳固的防守和丰富的经验。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谌龙与林丹几次交手时场上技战术运用情况、各项技术的使用频率、各项技术使用时得失分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指出双方技战术的效果以及优劣势,为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林丹;谌龙;技战术;对比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2015年4场大赛中谌龙、林丹全场技战术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羽毛球技术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字资源系统上检索有关的期刊论文,选取其中有用的资料加以阅读、整理、归纳分析。了解当今女子单打技术研究现状,并着重了解其后场技术的研究,为本文研究女子单打后场技术特征提供大量有效的文献理论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 对林丹和谌龙2013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1/4决赛、2014年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2015年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决赛、2015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决赛4场比赛的录像进行分析。 通过对比赛录像观察,获取相关的技术数据,为分析两位选手的技战术特点提供数据支撑和量化指标。

1.2.3 数理统计法 建立了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位选手全场各项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率的检验,以获得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1.2.4 对比分析法 通过技术使用次数、得失分数据的统计,以及全场技术使用效果的分析比较,对两位选手的全场技术使用效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林丹与谌龙前场技术使用对比

前场击球技术由前场挑高球、平推球、放小球、勾对角线小球和扑球等几种击球技术组成,每一项击球技术都可由正、反手击球姿势完成,击出直线、斜线不同飞行路线的球,因此在比赛中,优秀的运动员善于利用灵活多变的网前技术压制对手,给对手制造威胁。

从表1可以看出,林丹的前场技术中,使用率最高的是挑球技术,使用率为37.14%,谌龙的前场技术中,使用率最高的是放网技术,使用率为43.05%,结合录像分析,谌龙身高臂长,网前抢网意识较强,更倾向于使用放网技术逼迫对方起球,为自己制造进攻机会。而林丹的勾球使用率为7.58%,接近于谌龙的2倍。可以看出,相较谌龙,林丹更喜欢使用突然的勾球变线,破坏谌龙的网前节奏,为自己赢得进攻机会。

2.2 林丹与谌龙中场技术使用对比

从表2可以看出,在中场技术使用中,两位选手的挡球技术使用率相当,均超过了6成,而林丹的中场拦截技术使用率超过了谌龙的2倍。说明在中场技术中,挡网技术为最主要的技术。除此之外,林丹更善于中场拦截,通过这种突然的变化,制造有利的进攻机会。

2.3 林丹与谌龙后场技术使用对比

表1 前场技术使用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在后场技术中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吊球、杀球、高远球、被动抽球、被动吊球。林丹的高远球使用率高于谌龙。谌龙的吊球、杀球使用率均高于林丹,说明谌龙在后场时,更倾向于使用吊球、杀球这种下压技术,给对方造成接球压力。而林丹更倾向于使用高远球将对方调动到后场,再寻找机会进攻。

表2 中场技术使用统计

表3 后场技术使用统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在网前时,由于谌龙身高臂长,网前抢网意识较强,更倾向于使用放网技术逼迫对方起球,为自己制造后场进攻机会。而林丹更喜欢通过挑球过渡,加之突然的勾球变线,破坏谌龙的网前节奏,为自己赢得进攻机会。

3.1.2 双方的防守意识均较强,接杀以挡网为主,进攻意识好、控球能力强。林丹在接杀防守时,通过抽球变线,限制了谌龙后场进攻时个子高、上网快的优势。

3.1.3 双方后场主要以吊球、杀球的下压技术为主,进攻积极主动,体现了男单的打法趋势,进攻强,速度快。后场杀球得分是双方主动得分的主要手段,但谌龙杀球高得分的同时失误偏多。

3.2 建 议

3.2.1 谌龙在对阵林丹时应坚持自己的打法,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年轻、体力好的优势,主动大胆与其进行多拍的拉锯战,消耗对方体能,造成对方回球质量下降,赢得更好的进攻机会。

3.2.2 谌龙虽然在身高上占了优势,防守范围加大,后场进攻有力,但应减少后场杀球的失误,其对林丹的追身球和突然变线还是显得较为被动,应加强对对方回球第一落点的判断。

3.2.3 在双方进行多拍相持时,应有意识的加强前场、中场、后场技术的相互结合,从而使全场的技术使用效果更好。

[ 1 ] 寇广宁. 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技战术分析[ J ].内江科技,2011(2).

[ 2 ] 戴劲.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前场技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 J ].运动,2009(3).

[ 3 ] 叶生爱. 羽毛球后场扣杀球技术分析[ J ].运动,2010(2).

[ 4 ] 罗阳春.劈球技术在羽毛球男子单打中运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s1).

[ 5 ] 戴金彪.“21分制”对羽毛球男打技战术发展的影响[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

[ 6 ] 钟建萍. 羽毛球新旧赛制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战术分析[ J ].中国体育科技,2010(1).

[ 7 ] 刘波. 对15分制与21分制比赛中林丹技术运用的比较分析[ J ].辽宁体育科技,2010(1).

[ 8 ] 张欣.新规则下中外优秀男子单打选手技战术应用的比较分析[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 9 ] 林江利.对羽毛球运动制胜规律的思考[ J ].中国科技博览,2010(6).

G847

A

1674-151X(2017)15-01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5.008

投稿日期:2017-05-01

黄洁(1992—),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羽毛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谌龙前场杀球
基于TOPSIS+RSR法的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杀球质量综合评价*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谌龙:老将的坚守与坦然
一个谌龙球迷的内心独白
关于羽毛球杀球技术动作解析
前场荞酒的沉史(外一篇)
谌龙:儿子做伴 新帅加持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