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教学训练方法及特点分析
2017-10-20孙欣
孙欣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芭蕾舞教学训练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芭蕾舞教学中主要的训练方法以及特点,意在旨提升芭蕾舞教学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促进芭蕾舞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芭蕾舞教学;训练方法;特点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2-0252-02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related theory of ballet teaching training, analyzes the main training in ballet teaching metho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nded to purport to advance the discipline of ballet teaching scientific and systemic, promote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ballet is better.
Key words: ballet teaching; Training metho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1 芭蕾舞教学训练概述
芭蕾舞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至今都是人们高度认可的舞蹈形式。芭蕾舞的舞蹈动作优雅端庄,流畅柔美,可以表现温柔、活泼、可爱等多种风格的形象,为观众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魅力。但同时,芭蕾舞的完美表演离不开刻苦训练,芭蕾舞者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结合不同的教学训练方法进行长期练习才能掌握芭蕾舞的肢体动作和艺术内涵。在进行芭蕾舞教学时,舞者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芭蕾舞训练标准和教学规律进行规范的训练,每一个动作都要尽量做到完美,提升自身的舞蹈气质和优美体态,才能在舞台表演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感染观众的内心收获好评。本文就现有的主要芭蕾舞训练方法及特点进行分析。
2 芭蕾舞教学训练方法及其特点
2.1芭蕾舞动作规范化
芭蕾舞自发源至今,在其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不同风格的学派,芭蕾舞的形式和种类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但是不同学派的舞蹈动作基础是相同的,不无论何种风格的芭蕾舞都应该遵照统一的芭蕾舞教学训练标准,实现艺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促进芭蕾舞持续流传和进步。
芭蕾舞中的“开、绷、直”一直是人们认可的统一基本动作。
(1)“开”:身体各个部位向外打开,芭蕾舞者需要打开的部位有肩、胸、胯、膝、踝。身体外开的意义在于让舞者扩大舞蹈范围,提高舞者的运动路线,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因为芭蕾舞许多动作的运动方向与舞台平行,打开双脚能够扩大舞者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保持平衡。当肢体的线条充分外延,动作会得到很大的扩展,展现出的姿态就会格外丰富。
(2)“绷”:脚部、和踝关节绷直。舞者通过“绷”将肢体肌肉能量延伸到肢体末梢,向身体的中心垂线伸展,进而产生上升的动势。“绷”并不是身体的僵直,是力量的延续,是线条的延伸。
(3)“直”:在进行训练时舞者的后背和双腿都要尽量拉伸至身体极限,身体,膝关节挺拔直立,不仅体态上要符合动作标准,同时也锻炼舞者自身平衡力的掌控,给人一种高贵典雅、轻盈优美的感受。
芭蕾舞者根据教学规范进行刻苦练习,提升自身的芭蕾舞基本功和表现力,同时能激发欣赏者的舞蹈感染力。由于芭蕾舞对舞者的体态、气质、动作要求很高,舞者在长期训练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训练习惯,对自身的动作规范和艺术表演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那么将有利于舞者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保持良好的舞蹈形态和完美的芭蕾舞表演技能。舞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间都会散发出芭蕾舞优雅的气质,对舞者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芭蕾舞训练系统化
随着芭蕾舞在世界上的传播范围逐渐广泛,在不同国家也出现不同风格的学派,芭蕾舞教学训练方法也各有特点。对于不同的芭蕾舞风格所指定的教材不同,但是芭蕾舞教学对舞者们的训练要求都是统一的,拥有系统的芭蕾舞训练体系,舞者在同样的训练体系和要求中进行自我艺术水平的提升。芭蕾舞教材要遵从人类意识发展规律,根据芭蕾舞训练特点进行系统性的制定。在进行教学时,芭蕾舞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和训练进度,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让每个舞者都能实现自身舞蹈表现力的提升。从最基本的(Pile)、(Tendu)等芭蕾舞蹈基础动作开始练习,直到后续的大跳、旋转和技巧等高难度动作训练,由于在训练过程中对舞者身体的协调性和律动性要求会逐渐提高,那么芭蕾舞教学必须依照人体机能发展顺序以系统化的训练方式来逐步提升舞者的动作标准度和艺术修养。
芭蕾舞的训练方法要符合人的身体特点,制定以人为本的科学训练大纲,我国要根据芭蕾舞专业学员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我国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训练体系。让学生在训练中明确自身的训练目标,感受芭蕾舞动作的张力和感染力,讓他们明白芭蕾舞的训练并不仅仅是不同舞蹈动作的组合体现,而是能够将自己学习的系统性动作进行有机整合与舞台表演相融合,以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情感内涵激发观众内心的共鸣。因此芭蕾舞教学不仅包含动作训练内容,还涉及思想教育,艺术修养等教学内容,全方位提升舞者的舞蹈功底和道德品质,首先做一个合格的人,再是做一名优秀的舞者。
此外,舞蹈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芭蕾舞者要学习如何配合音乐伴奏完成相应的动作,成就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而不是只重视舞蹈动作技巧的标准化,与音乐貌合神离,那么在实际的舞台表演中便不会为欣赏者营造一种音乐与舞蹈和谐统一的氛围,大大降低芭蕾舞的表现力。因此,舞蹈教学者要完善芭蕾舞教学体系,全面发展舞者的艺术鉴赏能力。
2.3芭蕾舞训练方法科学化
芭蕾舞的稳定性是训练的重点内容,其贯穿于每个动作技巧如旋转、跳跃等,要求舞者具有稳定的重心。通过训练“外开”,舞者能够获得有利的支撑面积,髋臼关节的活动范围更自由,使得重心更加稳固。同时,肌肉能够帮助舞者实现重心的有效控制,通过训练肌肉,调节身体各个部位的重力,维持身体重心,固定舞姿的平衡。比如在旋转中,肌肉使肢体迅速收拢,重心集中,排除旋转惯性产生的离心力,有效控制旋转的质量。在跳跃中肌肉能够决定在空中停留的时间和位置。
舞者在掌握重心的基础上才能稳定的移动重心完成不同的舞蹈技巧。如果舞者对自身重心点不明确,就必须依靠把杆为支撑来完成动作,难以独立进行练习,或者练习时不稳定。因此对于人体重心这样基本要素的训练教师应该加以重视,根据人体重心位置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深入探讨舞蹈训练的平衡问题,以设计出科学的稳定性训练方案。
在芭蕾舞训练过程中,要遵从科学性和安全性原则,严谨对待学生的训练,在教学中提升学生舞蹈动作水平的同时要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学生因为训练不当而受伤,比如韧带拉伤,关节受伤等情况,否则可能对学生未来的艺术道路有所影响。除了芭蕾舞动作的实践训练,教师同时要向学生们介绍芭蕾舞的发展历史和风格学派,让学生清晰了解芭蕾舞起源背景等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刻掌握舞蹈表演的内涵,拥有更加明确的目标,从而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教师在传授学生芭蕾舞相关知识时,要注重知识的时代性,立足学生未来的舞蹈发展,将世界先进的芭蕾舞技巧知识教给学生,以适应艺术前进的趋势。首先要根据不同舞者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加强舞者的舞蹈理论知识基础,然后按照学生自身的基本功底和素质,以及学生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分类培养,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芭蕾舞对舞者的身体韧度和力度要求很高,尤其是脚腕的力度。脚腕是芭蕾舞动作的重要支撑,但同时脚腕十分脆弱,如果训练时不加重视容易导致受伤。教师在训练舞者的脚腕力量时,要设计合理的训练方式,在训练过程中严格监督学生的训练情况,降低脚腕受伤的可能性。训练脚腕力量只要采取的方法是勾绷脚,通过脚腕不断拉伸和弯曲加强脚腕的基础力量,可以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同时这种训练方式很安全,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都适用。在学生脚腕基础力量达到标准后,才会进行更高难度的训练,通过半脚尖训练和小跳训练等方法来进一步提升脚腕力量。当学生已经掌握之后就可以开始在各种舞姿上加半脚尖,在不断深入的训练系统中熟悉技巧,最后完成立足尖的動作,反复训练,稳扎稳打提升自身舞蹈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芭蕾舞作为一种极具艺术价值的形体艺术,每一个舞台表演背后都是舞者日复一日的辛苦训练,以将芭蕾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在芭蕾舞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舞者的形体和知识基础制定科学和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建立系统化的教学体系,规范舞者的训练方式,以人为本,保证学生安全训练以达到教学目标。一个合格的芭蕾舞者要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艺术修养和舞蹈技巧,在训练中感受芭蕾舞的魅力,融入自身艺术热情和情感,实现自身与舞蹈的结合,在舞台表演中为观众展现芭蕾舞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为芭蕾舞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展鹿.芭蕾舞教学训练方法的特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7(06):34-35.
[2]吴珺.芭蕾基本功基础训练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黄河之声,2016(23): 123.
[3]刘菲.芭蕾舞教学训练方法的特点——从古典芭蕾舞蹈基本功教学训练谈起[J].大众文艺,2013(13):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