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7-10-20和锡超

数码设计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兴趣教学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和锡超

摘要: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价值,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6-0287-01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to develop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Key words: group cooperation; Middle school math; Interest in teaching

前言:數学是一门贯穿人类一生的学科,初中数学教育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思维、思考方式。从中不难看出初中数学的教育意义,为了满足与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效果,教师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适合学生发展规律、学习效果好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进入学习互动当中。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意义。

1 营造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教学并非是一蹴而就就能够达到的,同时小组合作教学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缺少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就很难取得成就、成效[1]。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首先要做的便是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互助、合作、团结的学习氛围。

1.1和谐师生氛围构建积极情感交流途径。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关爱与互相尊重基础上,教育是教与育的共同体。教学需要来自师生的共同合作、共同学习[2]。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亦师亦友的班级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1.2打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尊重、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就需要公平、开放的教学情境。用平等之心、平等待人的处世态度关爱学生,主动倾听学生的想法,尊重每一名学生的需求。事实上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该阶段学生存在着大量心理上的问题,在这些不良情绪的作用下,学生很难有效保障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绝不能强加干涉与指责学生,而是应当以指导者、倾听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互动。

当然生生关系同样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生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能够提高小组合作活动有效性。教师应当发挥带头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私下里仍旧保持密切的友好关系。只有当学生之间形成了互爱互助的关系,小组合作才能够顺利进行。

2 初中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活动应当是互动性活动,是富有个性、主动、活泼的知识创造过程,而不是死板、僵硬的知识传递过程。学生需要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3]。

2.1合作流程。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分组时教师应当考虑众多的因素,包括学生家庭背景、个性、性别差异、气质类型、能力互补、成绩等因素。随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分配小组成员。确保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整体水平近乎一致,以便各个小组能够开展较为公平的竞争,这也是提高学生、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中一般为一优二普一困结构,即一名学习成绩有意的学生、两名能力普通的学生,一名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组成小组。随后教师应当为小组成员分配相应任务,包括小组长、发言人、记录员、操作员等,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调整。

在分配与展开知识讨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必须保持难度适中,具有可操作性、探索性、层次性。

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知识的时候,探讨多边形对角线总条数时,因学生早已知道四边形对角线知识。所以此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请问如果从四边形顶点出发那么可以引出最多多少对角线。随后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五边形甚至六边形从顶点出发又能引出多少对角线?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随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总结与分析实践经验。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纷纷发挥自己的才智,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小组其他成员。

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渗透生活化教育理念,结合教学目的选择应用更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如此容易理解、数学问题是形象、具体的内容。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以致用的能力,进一步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活动效率。

2.2拓展合作模式。合作拓展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数学教育必须结合实践互动,在实践中秉承以生为本、独立自主、主动学习的教育观。利用学案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师生讨论、声声讨论等合作模式中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实现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学案的有机整合。当然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拓展活动的应用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整合教学活动,开展与组织课后小组合作活动。

相对来说课后合作学习内容、范围应当更为广泛,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的合作讨论,在跨学科合作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应用课堂小组研究与课后小组研究的结合方式,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在小组中彼此鼓励、指导、监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综合能力进步,实现了学科内容的拓展。比如在学习统计调查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公园每天有多少老年人、中年人锻炼,哪个时间段的锻炼人群更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连续记录1个月,用1个月的周末时间进行记录,通过这一过程了解哪些因素影响公园锻炼人数。因时间较长,所以小组成员纷纷提出建议,决定22一组记录,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保障数据的有效记录,同时也能够实现小组成员的分工配合。实现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语:不同阶段、不同背景的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是不同的。教师唯有不断创新、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才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石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140.

[2]顾玲凤.分析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49-50.

[3]张光柱.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N]. 发展导报,2016-12-20(025).

猜你喜欢

兴趣教学小组合作初中数学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作文评改“五步曲”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