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版大学语文教材的“师法+综合训练”模式
2017-10-20王树青秦秀清
王树青 秦秀清
[摘要]文章对大学语文教材的现状、教材内容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证了新版大学语文教材“师法+综合训练”模式。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学生素质;“师法+综合训练”模式
2015年10月至今,笔者有幸作为课题主持人主持了中国职业技术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改革与标准建设的研究”课题(2015-2016年度重点课题,编号:01-38)的子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大学语文课程功能定位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证研究”的研究工作,并且主编了研究成果之一的新版《大学语文》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发行。在该课题的研究和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课题组在总结现有编写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新的更适合于现行高等职业院校研究型教学的“师法+综合训练”新模式,以下就创新模式作简要的分析。
一、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5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分四条加以落实:一是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二是加强文化基础教育;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四是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公共基础课,应着眼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一方面,夯实垫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语文能力基础和人文情感基础,有效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把语文能力训练和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二、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现状
从教材编写体例来看,有单一的“文选型”,其特点是在教材理念的筛选下,选取文本汇编教材,供师生参考使用;有复合型,“二合式”“三合式”“四合式”等等,这些教材,围绕语文的性质,把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为“写作知识与能力”“文学史知识”“文化知识”几个方面,与“文选”相结合,编成复合型体例的教材,如王步高、丁帆主编的《大学语文》,采用了“文选+文学史”式体例;杨昭蔚主编的教材,则采用了“文选+语言+写作”式体例;沈琳主编的教材,采用了“文选+文学史+语言+写作”式体例等。
三、新版教材的“师法+综合训练”模式
(一)关于“师法”
“师法”,学习,效法之意。新版大学语文教材“师法”资源丰富,选文材质上等,文质兼美,集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一身,大有可观,选文追求让学生可学习效法的元素丰富,如理想修身、人品人格、态度意志、品味情怀等人文因素以及听说读写思评辩等能力因素。
(二)“师法+综合训练”即“教学练一体”模式
体式务实,方便操作,每一个单元分别安排了“精读”“泛读…拓展阅读”三块选文学习和配套的“单元导语”“课文导读”“思考练习”“单元综合实训”及“课外阅读”和“单元练笔”等内容,体式上明确凸显了有选择的探索研究性的“精读”和有意义的举一反三的“多练”,操作上直接达到了职业教育教学中“便教”“易学”和“好练”的效果,从而实现师法前人精华,催化自身素质,转化知识技能的目的。
(三)科学合理的教材构架
教材的構架充分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材共9个单元,包含“人生导航”“古文观止”“诗词揽胜”“时代泛舟”“名剧寻根”“人与自然”“职场扬帆”“口语交际”“实用写作”;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库精心设计了电子教学设计、教学专用PPT、经典视频和供教学参考的图文资料,以利有效实现教学和师法教材网络一体化;附录中“涵养篇”向学生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字篇”加强和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作为综合性、基础性和横向联系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大学语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着力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人文精神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陶冶情操的教育,有利于加强当代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新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强调了“立德树人”的宗旨,加强文化基础内容,重视文化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选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材,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职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是一本适合新形式下的研究型教学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