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课堂运用中的“四舍”
2017-10-20张有军
张有军
问题情境设计的合理性是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课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那么,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怎么设问,材料怎么选择?问题注意哪些角度呢?笔者以为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课堂运用中问题情境的灵活运用要做到“四舍”:
一、舍旧取新增强实效性
问题情境选择的材料非常重要,是否有新意,是否有时效性,决定了学生真正对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课堂有兴趣。比如:我在新授课讲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一框《人贵诚信》这一内容时候,讲诚信,古有“曾子杀猪”、“商鞅立木”,但是我并没有使用这些典故,而是举了一个最新的事例:近日,宝应泰山初中张伶俐同学捡到一只钱包,因找不到失主便交给学校门卫处。面对丢失钱包陈女士的感谢,张伶俐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从中学生很快就感悟出“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人必备的品质。”显然时效性最新的案例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课堂上更具说服力,学生更有兴趣,课堂的效果会更好,学生就会更喜欢我们的课堂。
再比如今年2017年中考一轮复习中,笔者在复习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六课第二框《树立法治观念》的时候,对原来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公民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呢?进行讲解的时候,我没有使用教材中案例和设问,而是运用了以下一个时效性很新的案例,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国大选中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因为用私人电脑处理国家机密邮件的“邮件门”而失去了部分选民的支持;韩国总统朴槿惠因为对“闺蜜”崔顺实泄露了大量的国家机密而被迫辞职。法律犹如悬在每个公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利剑”,名人也不能例外,心中没有法律,就只能自食恶果。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说“每个人都要头悬‘达摩克利斯利剑”?学生看见了这样的问题一开始不知所云,后来在老师的点拨下,将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等同于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書中原来的老题目公民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这样一下子对这样的问题迎刃而解。
二、舍远求近体现乡土性
问题情境中材料是否运用本土的材料,新鲜与否,乡土味是否充分体现,对学生来说感觉很近,让人能看得见摸的着。这里的“近”笔者以为有两种理解。第一是贴近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比如:在今年中考一轮复习中,笔者在复习苏人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十五课第二框《让人生更有意义》的时候,如何让学生理解怎样才能让人生更有意义呢?对于书中的三个知识点,“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要敢于创造。”跟学生直接讲,学生觉得非常枯燥无味无趣,书中的案例感觉又不在身边,离得远。这个时候我就选择了一段我们扬州本土的最近的材料:“扬州乡村医生吕正云,40多年坚守村医岗位,病人需要,随喊随到,他对绝症患者更是全力守护,至今他已陪伴600多位绝症患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看完这段小材料,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人生是美好的,有意义的生活在于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可以说这样的乡土材料很贴近学生的心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气氛就不言而喻了。
我以为第二种理解就是贴近现实生活,学生能充分感知,甚至能看得见,听得到。比如在谈自强不息的时候,可举例的人和事情很多,我没有使用教材中原有的,就采用了我县城北初中邀请本县北京残奥选手---轮椅重剑季军叶华来校现身说法、做专题报告的做法更能冲击和震撼学生的心灵。这就要求思品教师要善于开发校本课程、挖掘本地的人文和道德资源,充分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课堂中运用好本土鲜活的材料,既非常接地气,由能够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所学内容。
三、舍普选优彰显精准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课堂中,问题情境的材料来源教者要严格筛选,不要什么都拿来主义,要善于从普通的若干材料中再能够普中选好,好中选优。比如:笔者曾经听过我校一位老师上的《珍爱我们的生命》这一课,开头他用多媒体展示了汶川大地震场景的残烈悲壮、救援的气势恢弘,再配上一首叫《妈妈,别哭》的背景音乐,让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助,更让人看到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看着看着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接着,教者提出了几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效果非常显著。后来这位老师告诉我们,比如他在這个视频画面的筛选和剪接上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哪个时间段的视频需要,哪个不需要。还有《妈妈,别哭》这首歌曲更是在听了几十首歌之后才正式确定。教者经过了这样一番的精心细心耐心的挑选,在谋课上课后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最后的课堂效果充分证明了教者的时间没有白花,功夫没有白下,真正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课堂问题情境中的材料选择和问题设计的精准性的要求。
四、舍难取巧突出科学性
科学地提出问题,巧妙设问是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课堂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课堂上提出问题应注意:一是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学生不加思索就能轻易作答,达不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目的;二是指向不明,含糊其辞,令学生难以把握,归纳过于分散,问题不集中,难于展开讨论;三是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于理解,使学生无从下手。同时我们教者设计的问题还需注意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富有一定的激励性,讲究一定的层次性,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惟有这样才能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课堂中真正发挥问题情境的“正能量”。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案例课堂上,我们只有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问题情境,才能够让我们的思品生活化案例课堂有更永久的活力,有更持久的动力,有更长远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