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看见每一个瞬间

2017-10-20谭怡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7期
关键词:写作技巧引导

谭怡

【摘要】黄厚江老师《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第五章第二节188—189页说:“有些老师说我自己不写怎么办?语文老师至少偶尔写点东西,从来不写,要教好写作很难。但即使不写,也可以借助别人的写作体验和案例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作文事件。比如鲍尔吉·原野的《月光手帕》就经常被我用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作者在医院里陪护父亲,晚上在医院病房走廊里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地边走边抽烟。可是他发现一个小女孩竟然在他走了好几趟的楼梯上捡起一块漂亮的手帕。可是他再走过去一细看,原来地上还有一块手帕。蹲下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光透过花窗照在楼梯上就像一块手帕。作者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非常优美、立意深刻的散文。我和同学们一起读读文章,一起讨论好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效果很不错。”

【关键词】引导 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080-01

这段话告诉我们如何引导学丰富写作素材,顺带也学一点写作技巧。我自然而然地想到平日的周记写作,每次微信群中展示优秀周记,很多家长感叹“孩子无东西可写,总是抓耳挠腮大半天也憋不出几个字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黄老师说“可以借助别人的写作体验和案例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作文事件”,选哪篇文章?怎么指导?

低头刷朋友圈,读到龙应台的《看见每一个瞬间》,这篇偶得的文章宛如“神助攻”,让我一抹黑的眼前陡然明亮!

读了几遍,心里有了思路:我们的课就聊聊如何“看见”每个瞬间?

课上,先让学生读原文,用时5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学生慢慢读,充分了解原文内容。之后,请学生说说文章写了什么?

教学反思:这是聊作文的第一步。这一步是教学的必须,让学生整体感知,就是要知道一篇作文整体上究竟该写什么,写了什么。

接着讨论“作者怎么写的这三个瞬间?”先看文章整体怎么构思。学生阅读比较充分,很快就说出先叙后议的写法。这种写法课本中比较常见,《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等,学生可以轻松判定。

然后再看文章局部怎么写?“背景怎么叙?”龙应台的做法是用平静简洁的语言叙写两个人走路和一个人独自走路的状态,比较其优劣,趁势过渡引出一个人走路时看见的三个瞬间。“三个瞬间又怎么选材,怎么写?”学生反复朗读,思考,争论,最终达成“三个瞬间都用细节描写,简笔勾勒的方式;选材从人、动物、事物三个角度,注意了选材的多样化;都借助了景物构成很鲜明的场景,画面感极强。”这样分析之后,学生对选材的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为后面自己的选择材料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反思:“讨论”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个“讨论”,就是紧抓龙应台原文不放,引导学生分析出原文的选材特点和写法。

进入教学第三环节:“最后几段的感悟读得懂吗?”很多学生摇头。“能读懂哪些?”学生噼里啪啦地说。这步教学就此打住,不再做深入的研究。教学马上跟进到下一步“聊自己的生活事件”,聊自己看见的某一个瞬间。

“我们在生活中看见的‘每一个瞬间有哪些,可不可以分享一下?”学生陷入思考和回忆。有学生说话了,他说的是晚上做作业,停顿的间隙看到灯光射在作业本上,周围都很昏暗和寂静,而自己仍旧在坚持。还有学生说起校园里的樱花开得满树满枝雪白一片的繁盛,这个学生一说完,立马又有人说校园里桂山书院旁的几株桃花盛开的情景;还有学生说校园里的爬山虎开始长叶,一改前段时间的干枯和颓败。还有学生说自主值日时在食堂看大师傅提起大锅铲炒菜的辛苦……学生的这些回答得到我的认可,但对于写樱花桃花开,爬山虎长叶的同学,我建议他们写作时一定要写出看到的那一瞬间的情景和心理,千万不要去写它们开花或长叶的过程,否则就是不切题。同时我又发现,学生的回答中很少涉及到“人”,除了第一个同学说到了自己,其他几乎都关注的是自然。因此,我又引导学生找寻生活中打动了自己的有关“人”的瞬间,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自己,都可以。学生说出一些,尽管丢三落四,前言不怎么搭后语,但至少他在思考,他在说,他在建立一种选材的意识。聊作文的目的不就达成?

教学反思:这样的聊天式作文指导,要解决的是学生写作“无米下锅”的烦恼,当然,一次课肯定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就告诉学生,接下来的几个周我们都要围绕着这个“看见每一个瞬间”来做文章。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细心观察,用心体会,悉心感悟。

一节课结束。这节课的课堂效果究竟如何?等待周一的学生周记。

教学感悟:阅读语文专著,我的經验是读慢一点,边读边思考、边联系、边比较,然后找到打通阅读和自己教学实践的通道。课堂上,我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事件,算是“师生共生”;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事件给同学听,以后周记讲评中的交流互动就是“生生共生”。课堂上,师生在共同生长,学生在共同生长。生长得如何?你的评价要先看大面积的学生是否能够选择生活事件写,只要能够选材,你的课堂就基本成功。至于学生写作的语言,暂且先不管,一次就集中解决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行了。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

[2]龙应台《看见每一个瞬间》

猜你喜欢

写作技巧引导
多角度优化写作技巧教学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策略分析
巧妙点拨写作技巧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策略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小学写作教学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