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语文教学方式 激活学生多种潜能

2017-10-20胡玉萍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9期

胡玉萍

摘 要:学习是学习者自己感受、体验、思考、感悟的过程。如果教学过程中少了学习者的体验、思考、感受、感悟,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教学,是学生的思想、知识无法实现更加丰富、深刻的教学。所以,时代需要每一位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只有改变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诸多潜能。

关键词:转变方式;开启心智;点燃热情;激活潜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1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62

《素质教育观念提要》中说道:“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任务,让他自己去完成;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这段话,强调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本是学习者自己感受、体验、思考和感悟的过程,是学习者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做的体验。传统课堂教学中“灌输——接受——训练”的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自己体验学习的机会,所以,时代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新课改呼唤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只有改变,才能提高。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沉闷、低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小组整理后,将最终的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学目标,设计先学作业单。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完成先学作业。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全班汇报交流、精读品味、拓展阅读、课堂检测等教学环节,有序推进教学,让学生学有目标,主动参与。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践了“学习本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来完成”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拥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保证正确、完整、清楚地表达看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或是滔滔不绝地讲给学生听,形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或是教师问,学生答,形成一问一答的提问式教学方式。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更加侧重于被动接受,而轻视学生的体验过程,也许整个课堂会井井有条,但这样的课堂形式抑制了学生参与学习和表达的热情。没有了表达的热情,倾听的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改变教学方式是关键。

(一)教师角色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整个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起着调动、激励、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课堂语言要改变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的语言不再只是单纯地讲解分析知识,而是变成了: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你能写出来或说出来吗?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补充?这样的课堂语言,扭转了教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实现了教师激发调动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把课前通过读、找、思的先学情况在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再向全班展示。经过这样不断的听说训练,学生不仅明白了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文明的行为,而且明白了,只有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不同见解,才能正确而全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独特的想法。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思维不断碰撞,你说我听,我问你答,形成了有效倾听和表达的良好氛围,渐渐地,学生会“听”了,也会“说”了,真正实现了语文课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该建立起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意识,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和探究中,达到认识的丰富与深刻。小组合作学习中全员参与的合作、探究方式,很好地完成了这个教学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学生整齐地应答着“是的”“对”,但是学生学习的质量是低下的,是被动接受的,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需要、学习态度,统统都被教师控制着。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关键,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学生对知识的讨论,还是对问题的质疑,都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展现出学生交流合作的真实与精彩,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与提示,并表扬学生之间互助学习的精神。这样,學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忘记学习的艰辛和疲劳,使他们真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增长智慧,发挥潜能,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

四、教学方式的改变,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不断改变的动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已成为最常见的字眼。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学贵有疑,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还要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任务;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与表达;合理地利用文章中的一些“空白”,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文本中的矛盾冲突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新火花。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坚持按照“疑问——探索——发现——创新”这一规律来引导学生,久而久之,就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新性。

总而言之,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开启了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了学生禁锢的情愫,打开了学生封存的记忆,而且点燃了学生沉睡的思想,激活并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参考文献:

[1] 〔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3:73-74.

[2] 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J].教师,2014(14).

[ 责任编辑 李爱莉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