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究
2017-10-19李佳陈慧李少康��
李佳++陈慧++李少康��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而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产业融合视角下如何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稳定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据此,通过选取河南省多个县市,实地走访多个部门、面对面与当地企业相关负责人谈话以及以问卷调查形式一家一户走访,从实证角度总结出了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归纳出解决措施及部分土地流转的成功典型。
关键词:产业融合;土地流转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9.069
1土地流转的背景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在农村新型产业融合发展的环境下,农村土地流转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全省农村产业化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多项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动的惠民政策出台,农村土地流转速度逐步加快,土地流转出现新的变化。而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2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特点
2.1土地流转规模呈扩大化趋势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地区,全省共有9243万人,农业人口有7644万人, 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77.34万公顷,人均耕地1.1亩。其中433.31万公顷为高效利用灌溉面积,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统计,2008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30.2万公顷;2009年流转面积57.1万公顷,与2008年相比增长41.14%;到2011年末,河南省土地流转总面积占家庭总承包面积21%;到2013年流转面积高达2824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比例比2011年增加9%;截止2015年末,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3817万亩,与2013年相比又增加了30%。
2.2土地流转对象呈多元化趋势
土地经营权最初在农户之间流转,逐步扩大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工商企业、龙头企业和政府等流转主体,且占比上升快。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国家政策的推动,政府和企业占土地流转主体的绝对比重。如中牟县雁鸣湖镇的农村土地流转前期以农民自发流转或保留自耕为主,后期农户们将大部分土地流转给政府开发全域旅游项目;嵩县白云山一些贫困村民迁出,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开发休闲旅游项目。
2.3土地流转市场初步发展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土地流转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当前,河南省在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化和流动对象多元化等趋势的推动下,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在实践中,河南省土地流转以书面合同为依托,明确流转双方法律责任,推动了流转行为的统一化、程序化;以土地股份合作制为方向,发展多种流转方式;以流转服务中心为媒介,依靠社会机构,政府双重力量,逐步完善土地流转社会服务和市场运转,流转市场初步发展。
3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3.1政府角色不明确,法规、市场不健全
政府在土地流转时的缺位和越位都会对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失。一方面,政府直接插手农村土地流转活动,农民无法控制土地流转的价格、期限等,使农民的主体地位丧失。如洛阳市石头部落旅游村,当地政府直接代表农民与旅游开发公司签订买断土地的协议,进行一三产业融合,导致农民土地流转的自主权丧失;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又存在土地流转后服务的缺失。据了解河南省除了郑州市建立了完整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外,其他85%的地区没有形成完整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甚至有9%的县市没有土地流转服务大厅。流转信息的不畅通使土地流转无法有正常的市场机制调节,而目前国家还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来监督流转的正常运行。
3.2规模程度化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按分户形式进行生产,土地资源呈现均衡化和零散化,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困难。通过调查不同县市100户农民,平均一家农户有6.65亩左右的土地,人均耕地面积1.39亩,且土地被分散为3-6块地左右。企业或政府若想规模化流转土地进行大规模生产,需要牵涉成百上千户家庭,对农民做相当大的工作,而目前土地流转市场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企业与农户之间存在缺乏良好的沟通,合同签订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利益纠纷问题多,土地流转的成本大大增加。
3.3缺乏管理及运转资金
一是土地流转期限短,经营者为了在短时间的流转期内获得最大收益,采取掠夺式经营,缺乏正确的管理模式,使流转的土地肥力下降,待流转期满撒手不管。二是土地产权关系及性质混乱,部分地区不惜改变用地性质,将流转来的农业用地改为工业用地。三是土地流转后需大量资金投入,而农村贷款手续复杂且利息高,农民可抵押的资产少,同时金融信贷机构数量少,土地开发存在严重的资金运转问题。
3.4流转方式较为单一
土地流转模式有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绝大部分流转方式以转包和租赁为主,其余方式使用少且发展缓慢。以信阳市为例,截止2015年末,以转包方式流转的土地占全部流转土地的69.22%,以租赁方式流转的土地占全部流转土地的23.26%;以焦作市为例,截止2015年末,以转包方式流转的土地占全部流转土地的56.94%,以租赁方式流转的土地占全部流转土地的38.45%。由此可以看出,农民比较信赖转包和租赁两种方式。其他流转方式占比少,流转方式虽众多但实际运用的方式单一且不成熟。
3.5社会保障及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土地流转后规模化生产增加了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保险公司不愿给农民贷款,而风险发生,则农民的利益无法保障。另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养老设施不健全,土地对农民来说就是性命支柱,在沒有得到稳定的非农工作和收入前,农民不敢轻易放弃土地。通过实地走访郑州市、洛阳市、三门峡市,仅有19.89%的人愿意转让全部的土地使用权,且他们对于“如果不愿意全部转让的原因”中,选择“非农收入不稳定,怕土地流转后没有后路”占85.67%。endprint
4产业融合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成功典型
河南郑州中牟县雁鸣湖镇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政府积极为流转双方提供土地流转信息等服务,使群众对土地流转政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方面,遵循自愿流转原则,承包方与受让方平等协商,任何人不得非法干涉;第二,遵循依法流转原则,农地流出时签订书面协议,切实保护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合法权益;第三,遵循有偿流转原则,从2011年起,以1500元/亩的价钱流转,每五年增加200元。除此之外,政府还给予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
该镇土地流转前期大多是散户,以传统方式种植农作物的利润回报率低,大多数农户依靠外出务工养家糊口,生活水平低,后期在政府的沟通下,土地流转政策逐渐得到农户们认可并将大量土地流转给政府开发全域旅游项目。农户不仅获得了经济上的补助,还得到住房安排且基础设施十分完善,当地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雁鸣湖镇农业与旅游业的成功融合与土地流转的成功分不开,合理利用当地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融合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产业融合视角下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5.1明确政府职能和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市场化程度
政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建设服务型政府,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在土地流转活动中搭建好平台,做好市场与农户的沟通媒介。在流转活动中简化审批程序,適当下放权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部分县市建设好土地流转服务大厅,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再者,明确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使土地流转做到“自主、合法、高效”提高市场化程度。
5.2土地综合整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土地综合整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对无流转意愿的农户采取土地同质互换的方法并给予一定补偿金,使土地逐渐连片合整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多沟通、多交流,避免利益纠纷,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加大农村城镇化建设,以上述地区为例,将农户集体迁出,集中建设乡村社区,实行土地连片开发建设当地生态农业旅游区。
5.3加大财政信贷及技术管理的支持
一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工具,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增加贷款渠道,建设多类型农村金融机构,解决农户贷款难题,为土地流转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补贴、减免税收、项目扶持等。三要引导二三产业逐渐同第一产业融合,实现“互联网+农业”,同时引进管理技术和人才,合理支配管理流转的土地。
5.4倡导土地流转新模式
目前土地流转方式以转包和租赁为主,其他方式由于发展不成熟,农民不愿尝试。农村可由集体组织、经济能人、龙头企业、市场这四种模式来带动土地流转,保障农民利益,使其信任新的流转方式。信阳市光山县江湾村村民可以直接将不想耕种的土地以存款的形式“存”当地合作社,并从中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而利息收益的多少取决于该耕地的地理位置、土壤肥沃程度、交通的便利性,创新了农村土地的流转模式。
5.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
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政府对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农业保险业务实行优惠政策,推动商业保险公司走进农村,使保险业与农业不断融合发展。设立土地流转后的农业风险保障基金,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分离土地的保障功能。其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引导农民参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缩小农村社保体系较城市社保体系的差距,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使农民安心无忧。
6结语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多个县市实地考察,立足当地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动态,归纳梳理其发展趋势及特点,研判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缺陷与问题,围绕重点领域查找出问题,找准产业融合视角下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革新的主攻方向及发力点,切中现实所需,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政策精神,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户利益,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健全完善,保证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性与程序性。
参考文献
[1]赵慧芬.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2]陈俭.河南省土地流转存的问题及对策[J].信阳农业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12,22(1):6971.
[3]胡岩,吴新静.河南省土地流转的驱动[J].当代经济,2015,6:4446.
[4]王向辉.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成效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9):192193.
[5]杨希玲.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8723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