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BNP、Hcy、hs—CRP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2017-10-19刘伟张海文
刘伟 张海文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同型半胱氨酸;脑利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8.02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 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目前, CHF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其发病过程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化, 治疗难度较大, 易反复发作且远期预后差, 故也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目前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 其浓度变化能准确反映患者心血管的功能情况。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是调节体内钠平衡及血压的重要激素, 其浓度与CHF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 其浓度变化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对BNP、Hcy及hs-CRP的浓度进行测定, 旨在了解CHF患者血中三者浓度的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从而探讨三者在CHF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和心内科住院的60例CHF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失代偿组及心功能代偿组, 各30例。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的门诊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
1. 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患者为临床最常见的心脏病, 如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及心肌病, 且均符合2014年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入选要求[1]。排除标准:排除严重感染、重度贫血、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
1. 3 方法 三组入院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 给予检测血BNP、Hcy和hs-CRP, 连续观察患者3个月, 再次复查BNP、Hcy和hs-CRP。
1. 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三组血BNP、Hcy和hs-CRP水平, 记录心功能失代偿组和心功能代偿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加重、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死亡), 并进行随访3个月, 与治疗前比较血BNP、Hcy和hs-CRP水平。并分析心功能失代偿组患者血BNP、Hcy和hs-CRP相关性。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血BNP、Hcy和hs-CRP水平比较 心功能失代偿组和心功能代偿组血BNP、Hcy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失代偿组血BNP、Hcy和hs-CRP水平均高于心功能代偿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心功能失代偿组和心功能代偿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 心功能失代偿组心力衰竭加重、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心功能代偿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心功能失代偿组和心功能代偿组血BNP、Hcy和hs-CRP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3个月时血BNP、Hcy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3个月时血BNP、Hcy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血BNP、Hcy和hs-CRP相关性 心功能失代偿组患者血BNP、Hcy和hs-CRP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血hs-CRP和Hcy呈正相关(r=0.891, P<0.01), 血Hcy和BNP呈正相关(r=0.389, P<0.05)。
3 讨论
Hcy是一种血管损伤性氨基酸, 可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功能异常, 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4]。BNP由心室分泌, 代表着心室受损的情况。《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中将其作为心力衰竭辅助诊断与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定量标志物。hs-CRP是一种典型的高敏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刘沙沙等[5]研究认为, Hcy和心力衰竭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其水平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 心功能失代偿组及心功能代偿组血Hcy、BNP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 其中心功能失代偿组血Hcy、BNP及hs-CRP水平又高于心功能代偿组(P<0.05), 两组患者中血Hcy、BNP及hs-CRP水平均明显增加, 而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 三者有升高的趋势。经治疗, 患者心力衰竭逐步改善, 血Hcy、BNP及hs-CRP水平逐渐下降(P<0.01), 且心功能失代偿组心力衰竭加重、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心功能代偿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张小青、罗春苗、马明、杨华芝等[6-9]报道相一致, 即Hcy、BNP和hs-CRP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对于临床医生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起到了一定作用。
本文通过研究心功能失代偿组患者血Hcy、BNP、hs-CRP水平, 并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提示结果显示血hs-CRP和Hcy呈正相关(r=0.891, P<0.01), 血Hcy和BNP呈正相关(r=0.389, P<0.05), 与相关研究相一致[5, 10]。本研究表明三者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 同时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患者病情越重, 浓度水平越高。因此, 血Hcy、BNP和hs-CRP浓度是判断患者心力衰竭的一个非侵入性的指标, 三者同时检测不仅有助于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轻重与预后, 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研究中, 通过降低血Hcy、BNP和hs-CRP 水平可改善患者近期症状及远期预后, 这可能会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 42(2):3-10.
[2] 贾如意, 赵洁, 郝翠霞, 等. 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 心脏杂志, 2010, 22(2):228-230.
[3] 陈平安, 李韶南, 雷曉明, 等.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3(12):
931-933.
[4] 郑艳娥, 孙大勇, 罗珲.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醛固酮水平与NT-proBNP及HCY的相关性分析. 海南医学, 2014, 25(6):844-846.
[5] 刘沙沙, 田祥, 李放等, 等. 叶酸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7):
649-653.
[6] 张小青, 卢绍禹. 同型半胱氨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 吉林医学, 2014, 35(30):6717-6718.
[7] 罗春苗, 高潮, 冯俊. 同型半胱氨酸及脑钠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危险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循症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3):280-282.
[8] 马明, 宋鉴清, 金国江, 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的变化及其意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63(5):406-407.
[9] 杨华芝, 丁娅婕.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8):125.
[10] 刘芳. NT-proBNP、HCY、hs-CRP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8):105-106.
[收稿日期:2017-0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