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血检验合理性的临床分析

2017-10-19葛春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临床检验合理性分析

葛春伟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凝血检验的合理性。方法 40例就诊和治疗出血倾向患者作为实验组, 40例常规手术检查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 取两组清晨静脉血进行凝血检验, 对两组凝血指标与异常凝血结果占比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33.45±4.26)、(26.32±3.23)s, 凝血酶时间(TT)分别为(16.25±1.94)、(14.23±1.42)s, 纤维蛋白原(FIB)分别为(3.08±1.52)、(5.16±1.43)g/L, 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13.26±1.44)、(11.09±1.35)s, 两组APTT、TT、FIB、P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PTT异常率为85.0%、TT异常率为75.0%、FIB异常率为77.5%、PT异常率为77.5%, 与对照组的5.0%、5.0%、2.5%、5.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四项在临床凝血检验中属于科学、合理的设置, 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 临床检验;凝血指标;合理性;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8.051

凝血检验为可临床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尤其是出血性疾病筛查、诊断等相关工作。APTT、TT、FIB、PT是常规凝血检验的凝血四项, 本文对这些指标在临床诊断应用中的合理性进行探讨, 希望能够指导临床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就诊和治疗出血倾向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 其中男22例, 女18例;疾病统计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过敏性紫癜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各有5、23、12例;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5.7±

8.8)岁。同期择取行常规性手术检查的4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23例, 女17例;年龄19~73岁, 平均年龄(45.8±9.1)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用于本次研究。

1. 2 方法 抽取全部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 行枸橼酸钠抗凝, 应用深圳雷杜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仪(型号:RAC-100)对APTT、TT、FIB、PT凝血指标进行检测。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APTT分别为(33.45±4.26)、(26.32±3.23)s, TT分别为(16.25±1.94)、(14.23±1.42)s, FIB分别为(3.08±1.52)、(5.16±1.43)g/L, PT分别为(13.26±1.44)、(11.09±1.35)s。两组APTT、TT、FIB、PT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异常凝血结果占比比较 实验组APTT异常率为85.0%(34/40), TT异常率为75.0%(30/40), FIB异常率为77.5%(31/40), PT异常率为77.5%(31/40);对照组APTT异常率为5.0%(2/40), TT异常率为5.0%(2/40), FIB异常率为2.5%(1/40), PT异常率为5.0%(2/40)。实验组APTT、TT、FIB、PT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诊断疾病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患者应用的检查方式的不同, 临床得到的诊断信息也不尽相同, 治疗方案的侧重点也不相一致[1]。凝血功能检查是手术检查与出血性疾病检查的必要检查, 而且APTT、TT、FIB与PT在临床的常规凝血检验中合称为凝血四项[2]。其中APTT较多用于监测患者的内源性凝血系统。PT为表征外源性凝血系统的重要指标, 对抗凝剂滥服情况, 消耗性凝血疾病与严重肝炎的诊断, 外因性出血, 以及术前常规检查有很高的敏感度[3]。由上述结果可知:出血倾向住院患者APTT与PT异常率较对照组高, 这两项指标异常可能和患者自身的原发疾病存在密切联系, 比如缺乏维生素K、严重肝脏功能损害或者凝血抑制物等, 由此说明术前凝血功能检测极其必要, 除了确定患者的潜在疾病, 还能够防止术中出血[4]。根据APTT异常率与PT异常率高于常规手术检查患者这一结果, 可推测为消耗性凝血因子缺损, 也显示APTT、PT这两项指标在凝血功能筛查诊断中可发挥重要的临床价值。

TT指FIB转化成纤维蛋白的时间, 可用于临床纤溶治疗、肝素治疗等方面的监测, 也可用于纤维蛋白/FIB降解产物、FIB血症等方面的检测[5]。FIB为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的反应指标, 在炎症、机体感染、血栓倾向与消耗性凝血疾病的诊断以及纤溶治疗监测中作用显著[6]。本研究显示出血倾向住院患者TT异常率与FIB异常率较对照组高, 提示出血倾向住院患者纤溶功能与凝血功能较差。由于部分无出血症状的APTT、PT指标正常的患者存在FIB减低, 因此FIB定量检测在术前检查中具有一定的意义。研究中出血倾向住院患者FIB异常率为77.5%, 存在纤溶活性增强与FIB含量改变, 因而FIB可作为临床出血的重要原因。

根据本研究的全部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可知凝血四项可在凝血检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也可知这些指标能够准确的反映患者的凝血情况。为了提高凝血四项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性, 应注意避免检验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测受到标本采集时间、采血部位、患者情绪、抗凝剂选择、标本运输、试管选择、标本保存、人员素质与仪器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能对这些环节有任何的松懈与怠慢[7]。因此, 只有临床检验时提高规范操作, 正确处理标本, 合理选用试剂与抗凝剂, 保障标本运输保存管理的质量, 对仪器与试剂妥善保管, 同时在实验室处理时对凝血异常标本进行优先处理, 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影响检验结果。此外, 应加强实验室管理以及质量控制, 防止试验出现误差, 通过提高实验质量保障临床诊断数据的准确性[8-10]。

总之, 在临床凝血检验中运用凝血四项诊断临床疾病有着很高的效率与准确性,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颖博, 姚颖杰. 凝血检验合理性的临床分析. 医药与保健, 2014, 22(5):164-165.

[2] 张全温. 临床凝血检验合理性分析. 医药与保健, 2014, 22(4): 49.

[3] 陈茜璐, 苏风雪, 朱华宇. 探讨各因素对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其具体对策. 医药前沿, 2016(4):366-367.

[4] 熊鹰. 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30):381.

[5] 杨喜顺, 刘启乐, 曾巧平. 凝血检验危急值用于重症新生儿病情预测的价值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9):144-147.

[6] 邱菊, 许风波. 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观察. 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9):137-139.

[7] 林旭红, 赵耀亭, 王亚强, 等. 临床凝血检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3):330-331.

[8] 呂豪, 何俊英.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监测的价值. 检验医学, 2015, 30(3):289-291.

[9] 刘宁. 凝血检验合理性的临床研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5(s1):59-60.

[10] 葛亚东. 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35):147-148.

[收稿日期:2017-07-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检验合理性分析
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观察
分析:是谁要过节
奇遇
回头潮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及感染情况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