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中女性友谊的解读

2017-10-19洪力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9期
关键词:解读

摘 要:作家孙慧芬的文章是离不开乡村与城市的纠葛的,作家总能通过不同地域中人与人的关系映射出社会的一些瑕疵与积病。文章将着眼于《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中的主人公潘桃和李平之间的友谊,从友谊形成的共同基础——为什么可以成为朋友、友谊的破裂的关键因素——为什么最终形同陌路,这两个大的方面来剖析二人的友谊及情感世界的变化,通过文本解读,加深对城乡交融过程中女性之间友谊的认识。

关键词:《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 女性友谊 解读

苏青曾经对张爱玲说:女人之间没有友谊存在。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友谊很微妙,有种说不出的东西,彼此相互牵连,而又相互逃离。在《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中,作家孙惠芬为我们塑造了在城乡初步交融的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女性形象潘桃和李平。正如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交集一样,两位截然不同的女性——一个从城市回归到农村、一个在农村眺望城市,因为都成了歇马山庄的新媳妇,她们的人生有了交集,成为朋友。这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文章的重点,本文将对潘桃和李平之间的友谊进行解读,她们为什么可以成为朋友,又为什么最终形同陌路。通过文本解读,加深对女性之间友谊的认识。

一、友谊的形成

潘桃和李平这两个女人从进入歇马山庄开始就被系在了一起。一开始,她们是山庄人比较的对象,人们羡慕李平婚礼形式的热闹,对比潘桃婚礼形式的简单,夸奖李平听话温顺,指责潘桃不入流、傲气。潘桃自己都在心底将自己和李平作比较,她认为李平就是一个外表城市,性格传统庸俗的人,与自己完全是两个不同方向的人,同时,因为李平,她产生了嫉妒,听到关于李平的一切就心口疼。这两个女人要成为朋友似乎不太容易,最后,她们还是成了朋友。

(一)直接原因:相同的境遇

成为朋友的最开始是对对方的处境能感同身受。潘桃和李平成为朋友的直接现实原因在于两人有了相同的处境,有了类似的感受。在改革开放之后,城乡之间有了互动,歇马山庄的男人们玉柱、成子都在过完年之后进城务工,刚刚成为新媳妇的潘桃和李平開始独守空房。一方面是难以忍受内心的孤独寂寞,另一方面是在新的生活环境中无依无靠,她们都希望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找到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人。潘桃第一次主动去找李平,是因为她看到,纵有天大的差别,天大的不同,有一种东西她们是相同的——她们都是新媳妇,她们的新房里都是空落的,没有男人。“她是因为这相同才来的,她们有着相同的命!”[1]当潘桃抛出了友好的橄榄枝,李平很自然地接住了,“不由得靠到潘桃身边,握住她的手”。“她们不是恋人,她们却深深地驻扎在对方的内心,然而那不是爱,也不是恨,那是一份说不清楚的东西,它经历了反复无常的变化,尤其在潘桃那里。”虽然,正式见面打招呼之前,潘桃对李平又是羡慕,又是嫉妒,但是,经历了第一次情感的互动,之前的想法全都烟消云散,友谊之花的种子从此撒在了她们的心里。

(二)深层原因:对理想的追求

对理想的追求是友谊的重要支柱。感同身受是人类共同的基本感情,一段友谊的维系靠感同身受是不够的。彼此身上的吸引力在友谊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农村的潘桃身上有乡下人特有的质朴、真诚、直率。对于在城里受过骗,深切体会到生活的残酷的李平来讲,潘桃所具有的这些品质对她是具有诱惑力的,让她不由自主地想靠近,想从潘桃这里感受除了欺骗之外的生活里的美好。[2]就像对待爱情一样,她把真情只留给和自己有共同出身的乡下男人,在城里人面前她尽量去掩藏真情。见到潘桃,李平是没有抵抗力的,在潘桃面前,她照见了过去,她不介意自己的过去被发掘,不再掩藏什么。从潘桃的角度来看,潘桃向往城市,追求浪漫,她排斥农村的传统风俗,瞧不上农村人的品味。她试图让自己有城市人的气息,不按农村的习俗大操大办婚礼,不按农村人的喜好穿衣服。李平的状态是令她羡慕的,“一点也没有乡村模样的成子媳妇”“成子媳妇眼神和表情所传达的气息,绝不是漂亮所能概括,她太洋气了,太城市了,她简直就是电影里的空姐”,就连李平房间的摆设都给潘桃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村里最时尚的”。这些和潘桃对于“浪漫”的设想是吻合的,“静静中有一种洋气和高雅”。潘桃对李平的态度由最初居高临下地审视,到莫名地在心底里嫉妒,到希望和李平成为朋友,也就成了人的感情的自然过渡。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相互的吸引其实是双方对于生活的追求,她们都有彼此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她们都在努力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麻木地过日子。

二、友谊的破裂

潘桃、李平因为有相同的处境,都追求“远方”的世界,她们可以分享过去,谈论理想,成了相互依靠的朋友。但是他们遗忘了现实,现实是,作为歇马山庄的女人,家庭已经把她们包围,她们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她们对生活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她们各自有不同的“远方”。最终,这段友情还是进入了尾声,两个人最后还是成了陌路人。本部分重点从爱情观、人生观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潘桃和李平之间友谊破裂的原因。

(一)爱情观:爱情比友情重要

潘桃和李平虽然不曾说,但是,在她们的心底,爱情是比友情更重要的东西。李平对潘桃说过,女人的世界太小了,女人的世界就两个人。要么是她和他,要么是她和她。三个人就挤不下了。事实的确如此。李平和潘桃之间的友谊,本来就是作为爱情的替补出场的。他们之间的友谊开始于男人们离开之后,也结束在男人们回来之后。李平不愿意在家里人面前提到潘桃,仿佛她们不曾成为朋友。虽然文中提到李平不愿意在家人面前提起潘桃的解释是,一方面,李平全身心放在了家里的琐事上,没有时间去想潘桃的事,另一方面,则是李平的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考虑,她害怕潘桃看到自己和成子出双入对的,心里更不好受,所以即使是从潘桃门口经过,她也故意加快步伐,生怕见到潘桃。可是,换一个角度来讲,李平选择不让潘桃看到自己每天和成子在一起,而不是腾出时间亲自去潘桃家关心潘桃,陪陪潘桃,这说明在关于友情和爱情重要性的这道选择题面前,李平选择的是爱情,并且她把爱情当作远离友情的正当理由。潘桃呢,因为丈夫玉柱迟迟没有回家,她一个人在家里无聊寂寞,埋怨李平不来看她,把她忘了,最后竟然在婆婆面前冷言嘲讽李平的过去,“当然成子媳妇风流,你们哪里知道,她结婚之前,做过三陪,跟过好多男人了。”通过这种行为来得到心理的平衡,“话刚出口,她就觉出有一股气从肺部蹿了出来。多日来,那股气一直堵着她,在她的胸腔里肺腑里鼓胀,现在,这股气变成了一缕轻烟,消失在堂屋里,潘桃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我们尽可以去指责潘桃作为朋友的不忠诚,作为女人的心胸狭隘。但是,潘桃之前并不是这样的。当她第一次听李平讲自己的过去,潘桃的反应是心疼李平,说李平是世界上最干净的人。越是对爱情渴望,而这种渴望又无法实现的时候,就越是期待得到友情安抚,友情显得尤为珍贵。[3]潘桃是因为对爱情的渴望没有实现,而这种失落感又没有从友情那里得到些许的安慰和补偿,这让她对李平有了完全不同的评价。成子回家了,但是玉柱却没有回来,只有潘桃还是一个人在等待,潘桃对爱情的渴望,“在婆婆眼里,潘桃的表现有些夸张了,无非是晚回来几天,又不是遇到什么风险,是为了赚钱,大可不必那个样子。再说啦,就是真的想男人想疯了,人面上也得装一装,那个样子,太丢人现眼了”。所以,尤其在这个时候,潘桃更需要李平的陪伴。可是,李平的男人回来了,就有了她的又一个世界,李平有了那样男人女人两个人的世界,便抛下潘桃,撇下潘桃,在潘桃面前,实在是有些残酷了,它的残酷,不在于这里边积淤了多少煎熬和等待,而在于这煎熬和等待无人诉说。最终,在婆婆面前,潘桃通过嘲讽李平的过去,把心里的怨愤发泄了出来。这也标志着两人的友情走到了尽头。

(二)人生观:不同的人生追求

潘桃和李平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她们对于生活的解读也不一样。潘桃的人生就像她所追求的那样,是浪漫的。潘桃一直很强调生活里的浪漫,在她心里,浪漫是一份最安全的东西,它装在人的思想里,是一份轻盈的感觉,有了它,会让你看到乌云想到彩虹,看到鸡鸭想到飞翔,看到庄稼的叶子想到风,它能把重的东西变轻,它是要多輕就有多轻的物体,它是不会伤人的。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潘桃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与残酷,她一直被宠爱,被家人宠,被村里人宠,李平羡慕她是爱情的宠儿,她自己也自认为是歇马山庄最优秀的女子。这是她优越感的由来,也是她始终想把自己和农村划分开的原因,她实在太幸福了,她认为她和农村人不在一个水平,她向往城墙里面的生活,她喜欢城里的一切。就拿女人一生只有一次的婚礼来说,潘桃拒绝农村的大操大办,穿红戴绿,提议穿休闲服去城里度蜜月,一来她想通过这样的朴素来张扬自己的与众不同,二来她觉得再隆重热闹的婚礼都有结束的时候,总要回到生活平淡的本质,所以,她认为这些表面的架势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潘桃的人生观——对于城里的一切都满怀欣喜,对于农村的一切都消极对待。

李平则完全不同。李平的人生是充满坎坷艰辛的,曾经的她和潘桃一样,有自己的对于未来、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相信城里就是她实现梦想的天地。十九岁的她,那时也是村子里屈指可数的漂亮女孩,怀着满脑子的梦想离家来到城里,她穿着紧身小衫,穿着牛仔裤,把自己打扮得很酷,以为这么一打扮自己就是城里的一分子了。可是,这只是来自农村的小姑娘的天真想法。城里留给她的位置只有给人打杂、当酒店小姐,城里人对待她的方式是欺骗她的真情。从此,李平弄清了一样东西,城里人不喜欢真情,城里人没有真情。你要有真情,你就把它留好,留给和自己有着共同出身的乡下人。她从心底里厌恶城市,厌恶城里人,最终她选择了回归农村,她嫁给了踏实善良的成子,做了歇马山庄的成子媳妇。同样是婚礼,她大操大办,因为她早就知道,日子是有它的本来面目的,正因为她知道日子有它的本来面目,才有意制造了隆重和热闹,让自己真正飘了一次,仙了一次。一个乡下女人的道路,确实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告别了这个日子,你是要多沉就多沉,你会结结实实夯进现实的泥坑里。李平是现实的、老到的。[4]这是李平和潘桃的不同。在李平和潘桃第二次见面时,这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就已经有了交锋,这次会面不欢而散,虽然后来两人都尽力去弥补,像呵护鸡蛋一样安放这些不同的观点,但是,对于她们的友谊来说,这是早已埋下的定时炸弹,随时存在隐患,有一丝火苗就会爆炸,毁掉两个人的友谊。

综上,全文基于以上两大方面的分析对《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中潘桃和李平的之间友谊进行解读,相同的境遇、共同的理想追求促成了二人的友谊,而农村妇女的爱情至上观念、不同的人生观,让两位女性的友谊出现裂痕,爱情至上让她们在爱情与友情相遇的时候,选择爱情,回归家庭;不同的人生观,使她们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了矛盾而无从解决,因此,潘桃和李平的友谊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是美好而短暂的。[5]这种美好又脆弱的女性友谊,也让我们对城乡融合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注释:

[1]孙惠芬:《歇马山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董冰冰:《论孙惠芬的“底层叙事”》,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3]赵庆娟:《城乡之间的执着探寻》,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4]李博:《歇马山庄的情愫》,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5]朱晓芳:《乡村女性浮出历史地表》,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洪力 广东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510000)

猜你喜欢

解读
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事与例
超越生死的爱恋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毛姆名篇《江之歌》的再解读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从文学空间视角解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