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史记》中的征战类动词

2017-10-19易杰朱成华张菊红陈金钗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9期
关键词:史记军事

易杰 朱成华 张菊红 陈金钗

摘 要:动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重要组成部分。《史记》不乏表示军事行动的动词,考察其军事动词,不但可以了解上古时期的军事文化,也可初步了解上古军事动词的特点。文章以《史记》征战类动词为讨论对象,对其进行初步分类浅析,以为研究上古军事动词提供一些参证。

关键词:《史记》 军事 征战类 动词

近年来,关于《史记》的动词研究如火如荼,有研究单音词的,也有研究双音词的,还有研究动词系统的;有重点研究词汇词义的,也有侧重研究语法特点的。文章试着初步探讨《史记》中与军事相关的征战类动词,以期了解古代汉语军事动词的一些特点。

一、《史记》“征战”类动词的确定

“征战”是军事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大词典》注释“征战”词义是“出征作战”。可见,“征战”是军事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术语,而征战类动词也是军事动词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与“出征作战”相关的征战类动词有很多,可以从不同角度归纳分类研究。有依据征战进程分为“兴兵、备战”类、“攻击、追击”类、“守卫、防御”类、“战果”类等四类,如武振玉(2009)的《殷周金文中的征战类动词》;也有按战争进程,将征战类动词分为起兵义、率领义、交战义、侵扰义、攻伐义、戕杀义、防御义、俘获义、战果义等9个小类分析的,如张秋霞(2009)《<左传>征战类动词研究》;还有根据征战过程和征战结果分类的,如智红霞(2016)的《征战类并列式双音节动词的语素组配方式及语素选择倾向性分析》,等等。

今拟在学者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史记》征战类动词区分为“备战起兵”类、“攻守交战”类、“战果”类等三大类进行分析与描写。

二、《史记》征战类动词分类分析

(一)《史记》“备战起兵”类动词

“备战起兵”类动词又可细分为“驻扎”类、“率领”类、“起兵”类等三小类。

1.“驻扎”类

主要是指军事征战之前的准备行动。《史记》中常见的有“屯”“塞”等。

屯:甲骨文“屯”字的字形很像一棵嫩芽正艰难地冲破土壤的阻挠长出地面,《说文》中释义为“艰难”,后来引申为“聚集”,用于军事则引申为“屯兵驻守”。如《陈涉世家》:“屯大泽乡。”又如《魏公子列传》:“屯于境上。”

塞:甲骨文字形像用双手将物品塞在房屋里,《说文》释义为“阻隔”。春秋时期,秦赵交界处以种植松柏为疆界,“松柏之塞”故以此得名,其中“塞”表示边境。孔颖达《五经正义》中说:“筑城守道谓之塞。”“塞”引申为设置要塞之义。《史记》中“塞”可表示军事行动,指在某地设塞驻扎军队,如《魏世家》:“筑长城,塞固阳。”再如《韩世家》:“公战不胜楚,楚塞三川守之。”

2.“率领”类

此类动词在《史记》中常用的有“将”“率”等,表示攻伐战争前的准备。

将:甲骨文字形表示把肉放在桌子上,金文“肉”下有“手”,表示用手拿着把肉放桌上。《说文》:“将,帅也。”为名词,“将帅”的意思。后来转指为动词,运用到军事活动中可表“率领”义,如《高祖本纪》:“高祖自将兵击之。”又如《项羽本纪》:“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率:甲骨文字形象為捕鸟兽所用的网,本义是名词,即捕鸟的网。后来词性由名词转变为动词,在军事活动中表“率领”义,如《孝文本纪》:“高帝亲率士大夫,始平天下。”又如《鲁周公世家》:“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

3.“起兵”类

“起兵”类动词主要是指与起兵开战前的军事行动准备相关的动词。这类动词在《史记》中不少,如“起”“兴”“举”“发”等。

起:《说文·走部》:“起,能立也。”本义指“由躺而坐;由坐而立”。段玉裁注说,本为“发步”之称,引申为“立”,之后又引申为“始事、凡兴”,即“开始、兴起”的意思。在众多上古文献中,“起”的使用早已不局限于本义,常使用于军事活动中,表“出动、起兵”义,如《田敬仲完世家》:“齐因起兵袭燕国,取桑丘。”又如《伍子胥列传》:“霸吴起师,伐楚逐北。”

兴:甲骨文中“兴”字形的下方有四只手,从四个角上分别托住中间那个陶盆,表示共同用力将某物高举。《说文·舁部》:“兴,起也。”本义表示“兴起;起来”。《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遽兴姜戎”中的“兴”,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注解为:“兴,发也。”即表示“出兵”义,这说明《左传》中已经开始使用本义为“兴起;起来”的“兴”的引申义了。《史记》继承《左传》“兴”的这种军事活动词义的用法。如《晋世家》:“曲沃庄伯闻晋鄂侯卒,乃兴兵伐晋。”又如《平原君虞卿列传》:“兴师以与楚战。”

举:《说文·手部》:“举,对举也。”字形从手,与声,本义是用双手托物表“提起、举起”义。《史记》中《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中的“举”即为此义。《史记》中也有表示军事活动的引申义“发动、起兵”,如《高祖本纪》:“公能令布举兵叛楚,项羽必留击之。”又《张仪列传》:“且今时赵之于秦犹郡县也,不敢妄举师以攻伐。”

发:《说文·弓部》:“发,射发也。”本义为“放箭”。后引申用于军事活动中表示“派遣、发动”义,如《赵世家》:“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项羽本纪》:“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二)《史记》“攻守交战”类动词

“交战”类动词是指各种形式的交战行为,可分为“侵扰”类和“攻伐”类两小类。

1.“侵扰”类

“侵扰”类动词为非正式的武装战斗形式的动词。如《史记》中的“侵”“袭”“略”等。

侵:“侵”小篆字形从人,手(又)拿扫帚,一步一步地扫地。《说文》释义为“渐进也”,本义为渐进。《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有对“伐”“侵”“袭”这三个不同进攻方式的辨析,即有提前宣战的战争称为“伐”,没有则为“侵”,如果攻势较轻则为“袭”。孔颖达疏说,“侵”是表示“偷袭”式的进攻。《史记》中表“侵犯进攻”义的“侵”有用例,如《南越列传》:“今闽越兴兵侵臣。”又如《齐太公世家》:“六年,翟侵齐。”endprint

袭:《说文》释“袭”为左衽袍,在文献中常被假借用于军事活动上。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将轻装乘其不备的攻击称之“袭”。《史记》中承袭此义,如《秦本纪》:“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又如《绛侯周勃世家》:“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略:《说文》说,“略,经略土地也。”本义为封疆土地。段注说,“略”由其“封疆土地”引申为“夺取土地”义。表“夺取、掳掠”义的“略”在《史记》中有用例,如《项羽本纪》:“攻城略地。”又如《樊郦滕灌列传》:“陈胜起时,商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

2.“攻伐”类

“攻伐”类动词是指正式的军事进攻行为的动词。如《史记》中的“攻”“击”“伐”“征”“战”等。

攻:《说文·攴部》:“攻,击也。”本义为进攻,攻打,表示军事进攻。《史记》有用其本义的,如:《楚世家》:“不然,秦攻三川,赵攻上党,楚攻河外,韩必亡。”又如《樊郦滕灌列传》:“东攻秦军於尸,南攻秦军于犨。”

击:《说文·手部》:“击,攴也。”本义为击打、敲击。后引申指表示军事进攻义的“攻打、进攻”。如《魏公子列传》:“已拔赵,必移兵击之。”又如《淮阴侯列传》:“今如此避而不擊。”

伐:甲骨文已见,为会意字,左“人”右“戈”,象用戈杀人,本义为砍杀。《说文》中的《人部》说,“伐”为“击”。《左传》中明确“伐”是要有钟鼓,即发兵前公开军事活动。“伐”在《史记》中表“(公开)征讨、攻打”义,如《卫康叔世家》:“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又如《田敬仲世家》:“四十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败我济西。”

征:甲骨文“征”字从彳,从足,本义是远行。东汉末年经学家赵岐在《孟子注疏》中提到“自上伐下”才能称为“征”。《史记》中有表“征讨”义的如《五帝本纪》:“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又如《殷本纪》:“汤征诸侯。”

战:《说文·戈部》:“战,斗也。从戈,单(占)声。”本义为作战,打仗。表“作战,打仗”的“战”的用例如《秦本纪》:“与晋战河阳,胜之。”又如《晋世家》:“楚与晋军大战。”

(三)《史记》“战果”类动词

此类动词表示战争结果,《史记》中常用的有“克”“胜”“败”“北”等。

克:甲骨文整个字形象人用肩扛物,本义指胜任。《说文·克部》:“克,肩也。”后来引申为军事词汇“战胜、打败”义,如《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在《史记》也有不少用例,如《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又如《陈杞世家》:“周武王克殷纣。”

胜:《说文》说“胜,任也。”本义指胜任。段注:“凡能举之能克之皆曰胜。”后引申指表示军事行动结果的“战胜、胜利”,如《卫康叔世家》:“郑伯弟段攻其兄,不胜。”又如《龟策列传》:“获胜于彼。”

败:甲骨文字形象手拿着棍棒敲击的样子。《说文》释义为毁坏。由“毁坏”可引申表示军事行动结果的“战败”义,如《项羽本纪》:“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北:甲古文字形是两个人背对站立,本义是“相背”,后引申为“战败而逃”,如《玉篇·北部》:“军败走曰北。”《史记》中表此义的如《项羽本纪》:“连战皆北。”又如《张仪列传》:“其卒虽多,然而轻走易北,不能坚战。”

通过对《史记》“征战”类动词作初步分类归纳研究,发现《史记》中的军事动词足以自成系统,反映了上古比较丰富的军事文化。从使用的意义类别来看,《史记》中军事动词使用本义的较少,更多的是使用了引申义。从字源上看,《史记》征战类动词始见于甲骨文的很多,这是《史记》对上古军事词汇的积极继承。就句法功能来看,《史记》征战类动词大多为及物动词,少数为不及物动词。就词语沿用来看,《史记》中的多数征战类动词沿用至今,或作为语素用来构成现代汉语双音军事动词。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史记》军事词汇与文化研究”[校级15TXK017,省级2142,国家级20151072366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史记》对汉语词汇继承与发展贡献研究”[13K104],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史记》词汇与汉代文明研究”[15JZ023]。)

参考文献:

[1]朱成华.浅论《史记辞典》对《史记》词汇的失收问题——以“侵”字头词汇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23).

[2][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Z].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4][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易杰,朱成华,张菊红,陈金钗 陕西渭南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714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史记军事
军事鬼才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漫画史记
谜底大揭秘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