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陇南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初探

2017-10-19郑丽丽

食用菌 2017年5期
关键词:武都腐殖土羊肚

郑丽丽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甘肃武都746000)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的野生食药兼用菌。野生羊肚菌数量稀少,人工栽培成为必然。由于技术、气候、水源和土壤的限制,甘肃省人工大面积栽培羊肚菌尚属空白。笔者从2013年开始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黄坪乡钟李村进行羊肚菌人工栽培试验,2016年3月出菇试验获得成功,亩(667 m2)产鲜菇200 kg,产值达2.4万元。2016年11月武都区科技局与武都区欣源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办了黄坪羊肚菌人工栽培科技示范基地1.13×105m2,辐射带动周边4户栽培大户加入联盟,发展社员32户。现将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1 羊肚菌栽培环境要求

1.1 温度、湿度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3-5月雨后多发生,8-9月也偶有发生。生长期长,除需较低气温外,还要较大温差,以刺激菌丝体分化。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4.4~16℃,空气相对湿度为65%~85%。为此,栽培时间应在11-12月。

1.2 光照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忌强烈的直射光。

1.3 土壤土壤pH 6.5~7.5,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长。野生羊肚菌常生长在石灰岩或白垩土壤中。在腐殖土、黑或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中均能生长。

1.4 空气在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发生。足够的氧气对羊肚菌的生长发育是必不可少。

2 栽培地概况

试验栽培地域位于武都区东部,远离污染,植被良好。平均海拔1400 m,年均降雨量580 mm,年平均气温17.1℃,全年无霜期200 d。气候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域,是冷凉阴湿地区,其空气湿度、土壤、植被、水源等都非常适宜羊肚菌生长发育。2013年10月,笔者在该地组建了专业技术骨干团队6人(笔者任组长)从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研发,通过品比试验,选育出适宜本地区栽培的3个优良品种。

3 栽培料配方

①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②棉子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③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壳15%,麸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4 栽培技术

4.1 熟料脱袋栽培

4.1.1 菌袋制做 按料水比1∶1.3拌好料后堆积发酵20 d。采用17 cm×33 cm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500~600 g,在100℃条件下灭菌8 h,即可接入选育出的适宜本地栽培的二级菌种(黑脉一号、黑脉二号)。采用两头接种法,每袋接种量40~50 g,封好袋口,置于22~25℃温度下培养30 d左右,菌丝可长满袋。培养菌丝期间,不定期查看,是否有杂菌感染情况,挑出有感染的菌袋,菌丝满袋后5~6 d,即可栽培。

4.1.2 室内脱袋栽培 菇房消毒后即栽培。先在每层床面上铺塑料薄膜,其上覆盖3 cm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7 cm×33 cm的菌棒40个。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即覆土3~5 cm,表面盖2 cm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空气较敏感,氧气过低不会出菇,若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3%时,子实体生长无力瘦小畸形甚至腐烂,因此早晚定期开门窗半小时通风透气。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1个月后可长出子实体。当子实体出现后,不得对子实体直接喷水,以免造成霉菌感染。

图1 基地全貌

图2 大田播种

图3 待播菌种

图4 出菇状态

4.1.3 室外脱袋栽培 选择光照为三分阳七分阴的林地作畦。畦宽1 m,深15~20 cm。整好畦后喷水或轻浇水一次,5~10 d后用10%石灰水杀灭畦内害虫和杂菌。脱袋排菌棒和出菇管理方法与室内栽培相同,只是底层可不铺塑料薄膜。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另外笔者制作了营养袋,放置于畦上,可供菌丝前期生长所需营养,在子实体长出后移除。为避免蚊蝇及小型野生动物破坏菌种,在蛙两端放置了一定数量的粘虫板,效果较好。

4.2 室外生料栽培在室外栽培时,选择搭建30 m×5 m×2 m的钢架大棚,上覆盖遮阳网以防止高温及太阳直射。栽培地选择三分阳七分阴或半阴半阳、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场地,挖深20~25 cm的坑。坑底用水浇湿,将配好的栽培料加水拌匀,在底层铺一层料,压平后为4~5 cm厚,用菌种(12 cm×28 cm)2袋/m2,掰成核桃大小菌块,均匀撒在料上,用薄层细腐殖土覆盖。再在其上铺第二层料,厚仍为4~5 cm,压平后再以同法播种。播完后用疏松腐殖土覆盖,厚度为3~5 cm,上盖一层阔叶树叶。盖完后洒水,在树叶上搭盖一些树枝。

室外生料栽培栽后期管理:羊肚菌喜湿,生长环境必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65%~85%。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雨水较多,温度合适,则菌丝体、子实体生长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须适时浇水。早春在几周之内有4~16℃的温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出16℃),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发育。总之,在早春对羊肚菌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4.3 病虫害防治羊肚菌菌丝与子实体生长期间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如发生虫害,可在子实体长出前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予以杀灭。

▲更正 本刊2017年第4期第62页“影响黑木耳泡发率因素研究”一文脚注中项目编号为CXJQ2017SW01。特此更正。

猜你喜欢

武都腐殖土羊肚
陈腐垃圾土固化的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填埋场腐殖土粒径分级特征及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
羊肚菌“飞天记”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武都地区张家坪钴矿地质特征及意义
陈腐垃圾填埋场腐殖土好氧堆肥-浸提技术工艺研究
陇南市武都区无刺花椒考察报告
武都区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厚积薄发大有可为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