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观察
2017-10-19张坤生
张坤生
(滑县人民医院 骨科 河南 安阳 456400)
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观察
张坤生
(滑县人民医院 骨科 河南 安阳 456400)
目的研究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滑县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予以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影像学[伤椎夹角(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疼痛(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影像学指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且患者疼痛感较低。
椎弓根钉棒;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脊柱胸腰段骨折
脊柱胸腰段骨折属于临床骨科常见疾病。据统计,脊柱胸腰段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多见于青壮年,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脊柱胸腰段骨折主要由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引起,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肠蠕动减慢、腹胀等症状。临床常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可选择不同修复入路手术方式,对于不同入路选择,尚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滑县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女10例,男21例;年龄28~57岁,平均(42.13±11.24)岁。观察组女11例,男20例;年龄27~56岁,平均(41.95±11.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均符合《外科学》脊柱胸腰段骨折诊断标准[2];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均为单节段骨折;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②排除标准: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陈旧骨折者;合并心血管、血液系统疾病者;明显神经脊髓受损伤者。
1.3手术方法予以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后,于患者后正中入路,做切口,在C臂机下定位骨折处,确认多裂肌棘突起点,进行骨膜下剥离,直至关节突以及横突位置处,对横突以及小关节进行探查,确认人字嵴位置,将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后固定。手术完成后逐层缝合后,放置引流管,常规止血及抗感染治疗。予以观察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呈俯卧位,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单后,取后正中做切口,于C臂机下定位骨折端,对腰背筋膜采用潜行剥离,直至正中旁约3 cm处,经多裂肌及最长肌肌间隙进入,充分显露病锥关节突,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向椎体穿入定位针,拧入合适长度椎弓根钉,安装连接棒;再次进行透视观察,了解病锥高度恢复情况,待达到满意效果之后,拧紧固定螺帽,依据具体病情予以锥板减压。手术完成后逐层缝合,放置引流管,常规止血及抗感染治疗。
1.4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②采用VAS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状况[3],满分为10分,评分越高疼痛感越强;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
2 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影像学指标及疼痛评分术后,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影像学指标、疼痛评分比较
3 讨论
脊柱胸腰段骨折主要由高处跌落、汽车压撞、矿石掩埋等间接外力引起,临床表现为活动受限、压痛、大小便障碍、瘫痪等症状,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证实,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可良好矫正骨折,有助于患者脊柱功能恢复[4]。
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切口约长20 cm,切口大,患者出血量较多,剥离两侧椎旁肌后,需部分或完全切除椎板,破坏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广泛剥离肌肉,整个过程十分复杂,耗时较长;且术中需长时间牵拉椎旁肌肉,以达到充分减压加强内固定目的,对椎旁肌予以分离后,将影响局部黏连收缩功能,破坏患者正常生理特征,易导致术后顽固性腰背疼痛,影响手术远期效果[5]。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涉及血管较少,可减少软组织解剖损伤,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可完整保留患者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保留多裂肌完整性,有效减缓机体术后疼痛,维持脊柱稳定性,达到复位椎体效果,同时有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椎弓根钉棒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均可达到良好矫正效果,相比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耗时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均具有修复效果,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效果更为显著,并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1] 柳海铭,张沿洲,张圣兵,等.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4):81-84.
[2]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04-708.
[3] 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6-189.
[4] 胡阿威,吕建芳,夏春明,等.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5,36(6):519-520.
[5] 侯煜,卜宏建,杨帆,等.比较不同方式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9):1234-1241.
R 683.2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9.066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