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小区管理的“西陵模式”

2017-10-19雷友山通讯员马王涛王卿

中华建设 2017年9期
关键词:业委会业主居民

本刊记者 雷友山 通讯员 马王涛 王卿

城市小区管理的“西陵模式”

本刊记者 雷友山 通讯员 马王涛 王卿

在建设现代化城市进程中,城市小区管理是绕不过的焦点话题、痛点顽题、待解难题。上至高端社区,下到老旧小区,旧矛盾一大堆,新矛盾层出不穷。如何再认识小区管理?如何破解深层次矛盾?如何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制度?宜昌市西陵区大胆实践探索,抓住“人”这个小区管理矛盾核心的牛鼻子,力促小区管理两个百分之百全覆盖,即“业委会组建100%全覆盖”、“党员参与社区管理100%全覆盖”。通过搭建好小区的组织平台,发挥好市民的主体作用,西陵区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城市化、全民市民化”。极大地解决了小区物业、环卫、治安等“城市病”。

新近,中央党校10名教授组成的专家组赴西陵区,就“两个全覆盖”进行了蹲点式考察调研。一致予以高度评价:“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地了,工作做到了家”;“体现了西陵速度、城市样板、全国一流”;“这一系统性创新做法值得推向全国”。

燎原巷1号业主委员会投票后当选委员合照

建公序良俗 业主是主人

西陵区是宜昌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常住人口近60万,占据全市城区人口的“半壁江山”。如何破解多元化诉求、“治理赤字”等难题,实现路径是从小区、社区抓起,构建新型的社会治理体系。

治城先治人,落脚点还是在“人”和社会组织上。西陵区全域73个社区、9个村划分网格792个。网格化管理,属于“他治”的范畴。如何推行“自治”,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社区自治目标,核心在于组建“业委会平台”,从“他治”转为“自治”,让社区的“主人”真正回归。

西陵区小区综治管理从一开始就站在群众利益的“高位”上,摒弃老套窠臼的条条框框,明明白白地为小区业主掰清楚基本权利,并向关系到小区良性可持续发展管理和业主自身利益的“五个工程”方面建设发力。

第一,“支点工程”。这是业主最基本需求,建成小区自治的“支点工程”,其核心就是坚持以小区业委会为载体,组织小区居民开展停车管理、绿化美化、环卫整治、治安巡逻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居民的事情居民自己办”。

第二,“平台工程”。抓住民主协商这个好办法,建成基层民主的“平台工程”。坚持以小区业委会为抓手,加快推进基层民主议事协商、做实“两大平台”,即:业主协商议事会、居民协商议事会协调解决小区的社会纠纷矛盾和个性化诉求。

第三,“邻里工程”。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建成幸福生活的“邻里工程”。

坚持以小区业委会为纽带,发动居民参与民主议事、引导居民和睦邻里关系,促进楼上楼下、街坊邻居“一家亲”。

第四,“细胞工程”。织密小区共治经纬,建成城市治理的“细胞工程”。坚持小区业委会为支点,夯实基层组织基础、网络社会人、家庭、小区组成的利益群体,依法维护合理权益,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全面营造“共管共治、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成立业委会后的嘉明花园17

第五,“源头工程”。完善党建工作,建成基层党建的“源头工程”。

上世纪90年代,西陵区学院街道就被确定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基层党建联系点。去年,西陵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提出了“党员责任区闪光行动”。党员如何在8小时以外自我居住的小区中发挥好作用,业委会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堡垒。坚持以小区业委会为原点,围绕强基固本,把支部建到小区、建到楼栋,广泛聚集党员,延伸党的组织触角和工作视角,全天候、全方位、全领域服务市民需求。

接地气管理 社会齐联动

据中央党校的调研组介绍,全国业委会建设的先进地区是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其业委会组建率为50%左右。但截止目前,西陵区276个业委会中,业委会组建率高达98.5%,基本上实现100%全覆盖,位居全国前列。有党员的业委会占82%,党员占业委会委员人数的42.6%。也基本上实现党员参与小区管理100%全覆盖。

西陵区区级层面统筹推进“业委会组建100%覆盖工程”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引起中央、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探究西陵区小区管理成功的“瓤子经验”,就是政府组织领导得力、社会各界共管性强、业主真心参与积极性高、物业综合管理规范优质。

(一)坚持党建带动。2015年底,西陵区委出台《社区(村)党建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全面开展“党员责任区闪光行动”,提出要像“农民种地、工人做工”一样,划分出党员的“责任区”5179个,发动6837名党员在8小时以外引领所住小区的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在业委会组建工程中,街道、社区的党组织全程把关,引导居民把优秀党员选进来。据统计,在276个业委会中,有党员的业委会占82%,党员占业委会委员人数的42.6%。

(二)注重政社联动。西陵区采取了“众筹”的办法,创新政府、社区、业委会“三三联动”协商机制。对于业委会协商无果、社区协调无力的疑难顽症,由区、街两级协商解决。

(三)强调利益驱动。统筹兼顾政府、街办、社区、业委会、物业和社会组织等“六方利益”。政府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街办、社区落实背街小巷改造、立面整治等“民生工程”,改善小区人居环境;业委会管好家、用好钱,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最大化;物业公司借助业委会平台,改善与业主的关系,提高服务质量。

(四)发挥资金撬动。2016年,西陵区在全市首创、财政预算设置“社区自治金”100万元,每个社区安排“惠民资金”20万元,采取“财政资金投入一点、辖区单位支持一点、受益业主缴纳一点”的方式,力求用财政“小资金”撬动社区“大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

(五)严格依法推动。西陵区编印了业委会工作指导手册,绘制13步业委会成立流程图,严把资格认定、组建标准、组建程序、资料备案等4大关口,依法保障业主权利利益。

猜你喜欢

业委会业主居民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加强业委会建设 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物业出租小区广场牟利,业主能否要求折抵物管费
“难产”的业委会
Evaluation of chitosan-anionic polymers based tablets for extended-release of highly watersoluble drugs
编读往来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