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皆宝槐花树
2017-10-18赵德贵
◎赵德贵
全身皆宝槐花树
◎赵德贵
槐花为豆科落叶乔槐树的花朵或花蕾,又名槐米、槐蕊、怀花,4~5月花开放形成花蕾,当花初开放时采取花朵,称为槐花;花未开时采收的花蕾,叫做槐米。槐树喜生山坡、平原,常栽于庭院,我国南北均有栽培,花期7~8月。槐花娇艳、美丽、光彩夺目。唐代常兖在《咏冬槐花》诗中说:“丽日千层艳,孤霞一片光。密来惊叶少,动处觉枝长。”赞美了乳白色的槐花“丽日千层艳”。
槐树始见于古籍《山海经·中山经》:“(历山)其水多槐。”槐树性喜光,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在土质深厚的地方都可栽培,扎根颇深,生长较快,多用作行道树,绿化颇佳,园艺上的变种“龙爪槐”,又称“蟠槐”,枝条屈曲下垂,为观赏佳木。
槐树作为科第吉兆的象征,始于唐代科举考试,关乎读书士子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能借此阶梯而上。因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槐象征着三公之位,举仕有望。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载:“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拨解,曰:槐花黄、举子忙。”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槐象征着举仕有望,且“槐”“魁”相近,企盼子孙后代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入仕。
槐树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于可做燃料(枝、干、叶)、食物(果、叶)、医药(果、花、根、枝、叶)、颜料(花)、用材(树干)等方面,又因其树干高大、树叶浓密,常栽在天街官道两侧、公私庭院之中,取其阴凉之效,从先秦时代起便成为重要的行道树。
槐树全身是宝,槐的根(槐根)、嫩枝(槐枝)、根皮及树皮的韧皮部(槐白皮)、叶(槐叶)、果实(槐角)、树脂(槐胶)皆可供药用。
槐花味苦,性微寒,入肝、大肠经,有清肝、泻火、凉血、止血之功,用于便血、血痢、痔血、崩漏、咯血、衄血。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常食槐花能“益气、头不白”。《日华子本草》做过全面论述:“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
槐实味苦、性寒,入肝、大肠经,能消热泻火、凉血止血、润肠。《神农本草经》卷二记载了槐实的药用功能:“槐实味苦、寒,无毒,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五脏急痛、生平泽。”槐实即槐树的果实,又名槐角、槐豆、槐子。《南村辍耕录·药谱》称槐子为“鬼木串”,自注曰槐角,角即豆荚,《日华子本草》始引槐花入药。现代中药学认为槐角有较强的“清降泄热之力”,与槐花(或其花蕾“槐米”)功能相似但微弱,而槐花“性凉甘降,能清泄血分之热”。
槐白皮味甘,性平,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效,用于风湿麻木、热病口疮、疮疽溃烂、牙疳、喉痹、肠风下血、痔疮、阴部痒痛、水火烫伤等病症。
槐叶味苦,性平,入肝、大肠经,用于治惊痫、壮热、肠风、尿血、痔疮、湿疹、痈肿等病症。槐树的食用功能主要体现在槐叶上,槐树叶子有异味并不好食。一开始,只有动物食槐叶,象征怀来人才之意。人类最早食槐叶是出于无奈,《北齐书》卷二十载:“城中食少,粮运阻绝,无以为计,乃煮槐、楮、桑叶并根、水萍。”但后来却形成一种食槐叶风俗,晋人尤其喜欢食槐,后来有人认为“世间美味,独有二种,谓槐煮饭、蔓菁煮饭也”。到了唐代民间食谱中,槐叶受到重视,因为人们发现它具有防暑降温的功效。
槐胶味苦,性寒,入肝经,用于治破伤风及风湿顽痹等症。
槐枝味苦,性平,用于治崩漏带下、心痛、目赤、痔疮、疥疮等病症。
槐根用于治痔疮、喉痹、蛔虫等病症。
松实是仙药,槐实也不例外。《抱朴子·仙药》:“槐子,新瓷合泥封之二十余日,其表皮皆烂,乃洗之,如大豆,日服之,此物至补脑。早服之,令人发不白而长生。”宋代吴淑《事类赋》中“仙方补脑、药录轻身”句下注“《本草》曰槐实久服轻身”。梁时庾肩吾就是实践者之一,虽不能长生,却能长寿。《颜氏家训养生》:“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目看细字,鬓发犹黑……”颜之推毅然将这种延年益寿的方法写进家训,希冀子孙也能学会借此药求养生。
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正式收载了“槐花”与“槐角”两味中药。
古代名医扁鹊曾流传下来一个方子,即“明目使发不落方”,其实就是用去了皮的槐子。长期服用此方,双目可以顾盼有神,为美丽容颜增添灵动之气,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现代研究表明:槐花含有芸香苷、槲皮素、黄酮类、鼠李糖、桦木素、槐花二醇、脂肪酸、鞣质等成分。芸香苷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鞣质有凝血的作用,药理研究证实,其中的槲皮素可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血管壁的弹性。槐花煎液对离体蛙心有轻度兴奋作用,对心传导系统有阻滞作用,对麻醉犬、猫有暂时显著的降低血压作用。此外,所含的槲皮素能降低胆固醇含量,对实验性动脉硬化症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并能降低肠、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具有解痉、抗溃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