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四有好老师”的养成

2017-10-18马秀麟王翠霞苏幼园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评教优秀教师青年教师

马秀麟,王翠霞,苏幼园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北京 100875)

信息化环境下“四有好老师”的养成

马秀麟,王翠霞,苏幼园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北京 100875)

习总书记于2014年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论断,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从教师专业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学生评教元评价的有关结论出发,并结合作者若干年来参与教师职业培训的切身体会,以“六多两强两富有”模式提出了信息化时代青年教师养成“四有好老师”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要求,以期能对“四有好老师”的养成有所裨益。

四有好老师;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时代

2014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第30个教师节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和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在座谈会上,总书记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即“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1]。

习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论断,从宏观上阐述了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和品质,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期望,也是每一位教师终生奋斗的目标。在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教师深刻自省,从其学科专业知识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师生沟通能力、以新技术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等诸多方面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并以此为指南树立起阶段性发展目标,促使自己不断完善与成长。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从传统意义上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具备较高的学识,能够向被教育者传授知识并施加影响”,主要强调作为师者应具备渊博的学识。然而,随着教育的深入,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其学科知识的渊博、良好的为人和素养,还要求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许多学者都做过比较系统的研究。“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他应该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铸造者,他还应该是一个教育的研究者。”这是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先生对教师角色的基本理解。顾先生认为: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共同活动中去影响学生。在这一理念基础上,顾先生认为教师职业有着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专业性”。他指出:教师的职业具有脑力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灵活性、示范性、长期性和长效性[2]。

1.教师职业的知识结构理论

在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中,学者们从各种维度、各种视角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剖析,比较有影响的是“教师知识结构”理论。20世纪90年代,林崇德、申继亮教授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师知识结构”理论,他们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划分成了三个层次: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3]。

本体性知识是指特定的学科知识,是教师传道中的“道”,主要是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是教学过程中的实体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保证条件之一。

条件性知识则指承担教师职业所必需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包括了对教学过程及规律的认识,对教学策略的掌握程度、对学习状况开展评价的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开展的理论基础,在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它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对实际教学情景、组织教学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管理和应对性的知识,这种知识更多地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经验,是一种应对具体教学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主要包括课堂情景控制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各类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经验。

2.信息化环境下的TPACK理论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教学环境构建、促进教学理论改革与发展等领域也作用显著。因此,新世纪之初人们重新思考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专业要素,提出了强调信息技术素养的TPACK理论。

(1)TPACK理论的起源与含义

TPACK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于2005年提出的。

TPACK框架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和四个复合要素。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为核心要素;而核心要素之间的交集就构成了四个复合要素,即基于学科内容的教学法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了技术与教学法的学科知识(TPACK)[4]。如图1所示。

图1 TPACK的结构及示意图

(2)TPACK突出了技术在教师专业化中的价值

与林崇德等人提出的教师知识结构理论相比,TPACK理论把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糅合在一起,统称为教学法知识,但把教学支持过程中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单独提了出来,构成了与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并列的主项,极大地突出了技术知识在教师专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技术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化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TPACK理论突出了技术在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从学生评教的视角看教师的专业能力

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却又困难重重的工作。在某些高校,管理部门仅仅通过论文数量、项目经费数和项目等级来量化教师的业绩,作为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标准。然而,这仅能反映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并不能全面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才是教师专业能力中最核心的构成部分。

1.为什么以学生评教来评价教师的专业能力

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师生交流、知识传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否真正地实现了知识传授的目的,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不妨借助学生的评教数据,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5]。

2.从学生评教的视角探索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为了探索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其内部隐藏的规律,笔者曾带领数据分析团队对三所院校的近两百万条评教记录开展了信度、效度检验,完成了内部一致性分析。结果证明:学生评教是有效的,能够比较真实地反应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

借助学生评教中低分教师的数据,并结合学生们提出的改进建议,笔者发现了影响学生满意度(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5]。

(1)能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某些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课堂中缺乏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的支持,不利于呈现复杂的规律和现象,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地理解抽象知识和规律,致使学生在评教时表达不满也是非常自然的。因此,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2)能否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从学生评教的定性数据可知,超过40%的差评教师获得了“教学方法单一,只会单调地播放PPT”等定性评价,这说明不能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课堂缺乏激情和灵活性是导致教师获得差评的重要原因。

(3)教师的表达能力和情商成为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又一主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融洽地与学生相处、能否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个人思想、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是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个人魅力与沟通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教师的原因而喜欢某一课程或者憎恶某一课程的学生比比皆是。所以,优秀的情商和良好的表达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习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的论断,从宏观上阐述了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和品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与众多一线优秀教师的接触,笔者则从中观视角感受到了优秀教师所呈现出的具体品质;针对学生评教的元评价则从微观视角探索了部分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了部分差评教师在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的短板。

基于此,笔者认为:信息化时代优秀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可以归结为10个维度,即教学策略多、学习资源多、师生互动多、富有爱心、富有激情、强烈的自信、高强的技术水平、同行交流多、个人反思多、成长提升多。对此,笔者统称之为“六多两强两富有”。

1.教学策略多

优秀教师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多样,教学模式灵活多变。在教学过程中,优秀教师既能自如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又能把各种教学手段、媒体恰当地嵌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使之效益最大化;优秀教师还具备及时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课内各类突发事件,优秀教师总能拿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使问题被圆满地解决;另外,对于班级中的特困生,优秀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性格特点,很好地与之交流,解开其学习、生活中的心结,化“后进”为“先进”。

策略多、方法多,是许多优秀教师的重要特质。

2.学习资源多

优秀教师的课堂形式和课后学习支持模式都是丰富的、多样化的,通常配套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在他们的课堂上,为了呈现某一复杂物理规律,优秀教师能恰当地借助小图片、Flash动画或小视频,在最恰当的时机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理解。

为了支持学生的课后学习,优秀教师的课程通常会配备功能完备、资源类型丰富、导航体系完备的网络课程,使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能够获得多层次的支持。

3.师生互动多

优秀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会在多个层次、不同的场合与学生互动。

在课堂上,教师会通过眼神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对当前所探索问题的理解程度,并适时地穿插一些提问、点评,使整个授课过程严谨而不沉闷,使学生的听课过程因不时互动而减少走神,强化学生注意力,从而保证听课质量。

在课下,教师则会择机与学生交谈。通过交谈,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个人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6]。

4.富有爱心

优秀教师都是富有爱心的。作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同时还要热爱教师职业。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在授课过程或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体现出这种爱心,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5.富有激情

优秀教师的课堂是富于“激情”的,优秀教师的讲课声调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在他们的课堂上,不论是严肃的话题,还是为了激发学习动机而穿插的各类幽默或笑话,都能以独特的语调阐发出来,使学生在那样的语境和氛围中感受到震撼或冲击,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笔者曾经与北师大的几名教学名师交流,有个名师的说法就很有代表性:“我特别喜欢讲台的氛围,每次走上讲台,我就非常兴奋!”“即使是感冒生病,在登上讲台的那一刹那,感冒就好了!”

6.强烈的自信

优秀教师都是非常自信的。凡是优秀教师的讲堂,讲台上的教师都是自信满满的。在其授课过程中,不论讲课的语调,还是肢体语言,无一不体现出为人师者的风采。优秀教师的自信,可以通过其语调和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

教师的自信,对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强化其记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7.高强的技术水平

目前,虽然不要求每个教师都具备计算机专业人员的素养,但基本的媒体素材处理能力、基于因特网搜索和获取有效资源的能力、根据课程要求开发简单课件的能力、在课堂中应用各类教学设备的能力等,仍是对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素养,才能胜任现代教学活动中基于信息化环境、组织现代化教学活动的要求。

8.同行交流多

同行交流、优秀老教师的指点,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保障。通过参与学术交流会、参与公开课与评课活动,可以获取同行、先进教师、甚至大师级人物的启迪,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能够汲取新理念,帮助青年教师解决自己教学、研究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快速提升。

9.个人反思多

优秀教师是善于反思的。笔者曾经看过几位优秀中学教师的个人反思集,厚厚的一本,几乎每周都有个人反思。这些反思,既有关于课堂教学的,也有关于课程建设的,还有与学生的沟通情况。每个反思都建立在案例的基础上,针对案例中的成功与失误之处,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分析。

10.成长提升多

反思的目的是“改进”与“提升”。古人云,失败是成功之母。基于案例开展反思,针对案例中的失误之处,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必然能够促进教师在教学、研究、与学生交流等方面的提升。善于反思、总结并时时有所提升、有所完善,是每一个教师的成长所必需的。

四、优秀教师专业素养的养成

分析信息化时代教育与教学所呈现的新规律和新特点,“六多两强两富有”就是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成长和发展道路上的阶段性目标,能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益参考。信息化时代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应该努力地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7]。

1.“富有爱心”是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

“有爱心”是每一位优秀教师必备的素养,也是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过程中所依赖的重要素质,更是他们在面对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各类困难时,能指导并协助他们克服困难的重要保障。

“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是每位青年教师必需的素养。如果一个青年人本身并不“热爱教师职业”,也不喜欢与学生相处,缺乏“热爱学生”的素质,那么他就不应该从事教师这一伟大的职业。

2.“资源多”、“策略多”、“技术强”是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组织策略、教学过程的控制策略、师生沟通策略是教师职业的条件性知识。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给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并借助恰当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此过程中,学习资源的质与量则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支持水平。

在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中,应该注意培养其信息技术能力,从而培养其学习资源开发能力、学习资源检索能力和获取能力。相关研究已证实:信息技术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习资源的掌控数量、掌控能力及新型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程度。正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提出的,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优秀教师必备的技能。在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养成的过程中,应在教学策略、组织策略、控制策略等诸多方面加强培养,使之在“策略多”这一重要维度得到极大的强化。

3.“强烈的自信”、“富有激情”是保证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自信并富有激情”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的重要条件。如何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自信并富有激情呢?这是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1)教师如何建立起自己的自信

自信建立在对课程内容的充分准备和对学生充满爱的基础之上。首先,充足的备课、充足的学习资源、完备的教学设计和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会使教师对自己的讲授内容和授课过程充满信心,容易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其次,对学生充满爱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授课过程的认可和赞美能够正向强化教师的信心,从而帮助教师建立起强大的自信。第三,初次登上讲台的教师,其内心通常是忐忑的、脆弱的,此时朋友的鼓励、学生的赞美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第四,教师应该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有信心。对于即将讲授的知识点,教师一定要选用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点和案例来讲解,坚信当前内容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对于教师本人都觉得无趣或无价值的教学内容,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一定会觉得别扭,甚至自我感觉卑微或卑鄙,那也就谈不上自信心了。

(2)如何建立起有激情的课堂

一个课堂是否富有激情,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课堂的激情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调和肢体语言充分地体现出来。课堂激情的培养,需要教师的自信和对讲台的热爱来维持,也需要一些必要的演讲技巧。

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讲,应积极参加各类演讲活动,主动锻炼在大会堂等场合积极发言,逐渐克服自己羞怯、胆小的不足,锻炼在多人场合能够侃侃而谈、手舞足蹈(具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的表达能力,使自己在重大场合中敢说、会说,能够完整并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避免刻板、猥琐的表达能力。

4.“互动多”是保证师生关系良好、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师生间的互动包括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一是课堂教学期间师生的互动。它既可以是课堂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显式互动,也可以是师生之间心领神会的交流:教师的一个疑问眼神,学生的一个点头应答,就完成了一次互动。其二是指课间或者实践课上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例如,教师对学生答疑,或者师生之间就生活、情感等问题聊天,甚至师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表演节目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师生交流的模式已经不局限于面对面方式。学习支持系统所提供的教学论坛、公众广泛使用的微博、QQ群、微信朋友圈都已经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

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构建优质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与学生交流,特别是与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展开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5.“反思多”“交流多”“提升多”是教师教研水平持续提升的重要保障

从教师职业来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对于每一次课堂、每一次讨论、每一次活动,教师都应该积极反思,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以便在下一轮教学中完善和改进。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提升、螺旋式前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就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为了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教师撰写反思报告,总结教学经验,并以教研组、教学团队为单位组织讨论会或经验交流会,把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与教师们分享,快速地促进整个团队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以项目促发展”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可以拿出一定的经费,开展教研立项。通过教研项目把一线教师有机地组织起来,促使教师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参与报告会、讨论会,及时地反思与总结,进而促使整个教师团队的全面提升。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骨干教师、教研带头人,并借助这批骨干教师和教研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形成一种良好的正向循环机制,促使整个团队螺旋式提升与发展。

五、反思与总结

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研究,具有时代的烙印。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则强调了其资源拥有量、基于数字化资源组织教学的能力等素养。“六多两强两富有”是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养成的10个核心维度,其中,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学习资源是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物质基础;爱心、自信、激情则属于教师个人态度、情感的领域,需要教师本人有意识地自我强化和自主引导;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策略的养成则需要教师积极地参加各类培训,不断地在技术和方法领域丰富和提升自己;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改善课堂质量、提升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同行间的交流、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提升则是教师个人快速成长的必要手段。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D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4/0910/c64094-25629946.html.

[2]朱旭东.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何以可能?——评顾明远教授的教师教育思想[J].教师教育研究,2008(5):7-13.

[3]衷克定.再论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在2009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委会年会上的讲话[R].

[4]百度百科.TPACK[D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12638707.htm.

[5]马秀麟,衷克定等.从大数据挖掘的视角分析学生评教的有效性[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78-84.

[6]马秀麟,毛荷,王翠霞.从MOOC到SPOC:两种在线学习模式成效的实证研究 [J].远程教育杂志,2016(7): 43-51.

[7]马秀麟.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编辑:鲁利瑞)

G451

A

1673-8454(2017)20-0076-05

猜你喜欢

评教优秀教师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