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研究*
2017-10-18蒋荣
蒋荣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互联网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研究*
蒋荣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本文在分析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互联网下如何进行本门课程改革研讨,提出本课程改革的目标,探索了本课程改革的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互联网;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是学习、训练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两个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计算工程量、完成计价的专业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能依据有关的消耗量定额、计价文件等,计算建筑工程的造价。本课程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同时对于前期的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三年制高职教学中,时间安排非常紧,要想让学生通过60-70学时左右的课堂教学,掌握计量、计价技能十分困难,故而,本文将重点研究如何通过现代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技能提高。
一、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特点
1.课程信息量大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包括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本理论、各分部分项工程计算规则、相关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对实际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量计算并确定工程造价。但是建筑工程构件多、建筑材料名目繁多、结构形式复杂,在进行工程量的计算以及工程造价的确定时,都具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三年高职专业课程学时紧张,因而要在有限的学时范围内完成内容繁多的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
2.课程专业性强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专业性很强,以设计图纸、施工组织等资料为基础,编制者要能准确的编制计价文件,就需要能正确地识读设计图纸、了解相关的施工技术、掌握施工组织方案。要能够准确的计算工程量并确定工程造价,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尤其是建筑识图、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结构等课程知识。但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识图、施工工艺、结构构造等方面知识掌握的尤为薄弱,因而直接导致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学习吃力,实践动手能力欠缺。
3.课程内容政策性强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政策性很强。例如从2003-2013年颁布了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工程计价方式;2016年,建筑业实施营改增,计税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政策的变化、规范颁布、修订与实施,都将改变工程项目的计量与计价方法,因而相关教学内容也应随之进行修正和补充。在项目的计价过程,往往需要采用各省编制的定额与计价文件,又使得课程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这些都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备课工作量,总是在不断的补充新知识,适应新政策。
二、互联网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改革目标
本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以互联网大学城空间建设为基础,以课程教学改革为纽带,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推力,力争经过项目设计、资源建设、课堂实施运用、项目推广等四个阶段,充分发挥大学城空间优势,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钻研,努力提升教学水平,打造成为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学生学习计量计价课程的在线学习专业化资源平台。
通过调研,合理的选择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发展,有针对性的设计“逐级递进式”课程标准;整合相关教学成果,形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多元化分级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实施中,将课堂教学与空间教学结合,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以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二)改革措施
1.以调研为基础,设计“逐级递进”的课程模式
通过对现场企业、造价咨询单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造价员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是参与图纸会审,负责收集相关资料;熟悉图纸和现场施工组织技术,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量清单;负责调研市场材料价格,确定工程造价本;根据工程概况决定投标总价及每一项投标单价,负责标书编制,参与投标,负责进度预算编制、工程结算,对工程成本进行分析、控制。因而本课程是本专业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具有工程项目计量与计价核心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门课程根据工程建设的顺序,进行课程开发,从分析该课程所对应的行动领域中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入手,确定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课程内容分为6个教学情境,每个情境又根据材料、施工方法、或施工部位划分为若干子情境。子情境中按照清单编制和清单计价核心工作进行教学。设计了按照从基本技能到实践技能再到拓展技能的“逐级递进”的课程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逐级递进”式课程设计
2.以学生为根本,形成“课、网一体”的教学方式
算量与计价是本门课程的核心技能,通过调查,手工算量与电算(利用软件建模,提取工程量)是造价员必须具备的技能。因而,在教学中通过“导、教、练、测”四个环节开展,以一套典型的施工图(二层框架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每个教学环节,又根据手工算量与电算不同的教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资源载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形成了“课、网一体”的教学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课、网一体”的教学方式
(1)导、查相连的课前学习
在建筑劳务市场中,企业如何维护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直都是企业管理者们头痛不已的问题。企业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深入调查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将针对当前建筑劳务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课前导学是以网络教学为主,老师通过在网上发布导学贴,引导学生通过大学城空间资源库,有针对的进行学习。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于往年教学中的难点,编制了导学贴,导学贴中,将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便于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教学苑中,发布课前预习贴,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课、网交叉的课内教学方式
理论课内教学是以多媒体课件授课与空间相关资源结合。教师授课前,通过交流贴,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在导学中的疑难、易错问题,上课时的针对性更强。网上的图像、视频等资源在课堂的利用,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
电算部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且动手操作性强,因而教学则是以观看空间视频为主:教师通过1-2次面授课的引导,介绍软件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将学生领进门,其余就由学生通过自己观看视频完成整个项目的模型建立,并提取工程量。教师根据学生观看后的留言开展答疑解惑,并定期要求学生提交作品。
(3)练、测、答结合的课后评测体系
由于本门课程是以工程项目工程量计算和计价为主,课后练习能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大学城空间的作业系统布置技能训练和典型项目的计量计价作业,便于学生间可以互相交流;以利用广联达公司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让学生测试理论水平和软件技能水平;实训中,通过观看教师的网络视频,学会举一反三完成其他工程项目的建模,并通过教师的答辩。
3.以空间为平台,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
(1)课程资源库
目前课程资源库已建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校本教材、课程课件、电子教案,练习试题、课程视频,典型项目电算视频等。涵盖了所有的重、难点教学内容,特别是电子课件和课程视频,都是根据最新的规范和消耗量标准重新进行了完善,课程视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并考虑到网络速度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便于学生观看与学习。
(2)实训资源库
实训资源库包括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视频、项目库软件教学推荐网站等等。
(3)拓展资源库
拓展资源库包括建筑施工、构造视频;建筑规范、标准库;造价员、造价师考纲及真题,BIM新技术展示库等。
4.以竞赛为手段,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1)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通过空间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了,对于课堂上一时消化不了的知识,可以通过空间的资源反复学习吸收。学生参加湖南省技能抽查时,通过观看视频和空间资源,强化学习,顺利通过抽查。
(2)学生技能竞赛硕果累累
在空间资源中加入拓展资源,集合了常用的规范、图集、相关软件的视频网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网络空间课程建设以来,通过空间引导,利用网络资源的学习,参加了由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和中国造价协会举办的与本课程相关的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
5.以建设为跳板,推进教师技、研水平
(1)申报多项课题
围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结合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和建筑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为基础,将其进行深化、拓展,开展本学科教育科学的研究。目前,教师申报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和中国职教协会课题,现均已成功立项,正在研究中。
(2)教师竞赛获奖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网络空间课程的建设,也为年轻老师提供了学习的途径,在课程建设期,本专业两名年青老师,参加湖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的青年教师技能竞赛,获得了三等奖,参加第二届全国建筑类院校“万霆杯”数字化微课竞赛,获得二等奖。
三、结语
近年,互联网+职业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利于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政策性强、专业性要求高等特点,通过网络资源建设、网络空间教学等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地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
[1]刘德军.浅谈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2]王英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3(01).
[3]张玉英.高职院校《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改革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
[4]徐广舒.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设计[J].长春大学学报,2010(02).
(编辑:郭桂真)
G434
A
1673-8454(2017)20-0018-03
本文系 “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十百千万工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