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2017-10-17姜丽荣
姜丽荣
摘要: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认识过程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和。它不直接参与对知识的加工、处理过程,但它是加工、处理过程的发动者和推动力。它包含有情感、意志、动机、需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
关键词:学生 非智力因素 学习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1-0214-01
心理学工作者对12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这些学生参加高考后,从高考成绩看,达到高考分数线的学生中非智力因素优秀者所占的比例比较高。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一、非智力因素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而且能确立奋斗目标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有外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不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都是驱动学生不断学习的内在力量,而且具有始动作用。内外诱因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当这种需求同一种目标结合时。就产生了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行动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积极学习。不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诱因。都要进一步转化成一种心理需求。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驱使学生进行各种智慧活动。少年大学生徐予海小时候智力一般,有人问他从1加到100的和是多少,他好久没做出来。当时那人顺口介绍了高斯小时候做这道题的方法。并告诉他从1加到100的和是5050。这件事成了激发徐予海学习数学的诱因。他想外国那个姓“高”的会做,我怎么就没有想到那个方法呢?从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数学的要求。并与学好数学的目标相结合。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欲望。成为学好数学的驱动力量。
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起着定向和引导的作用
在学生成才的道路上,最先遇到问题就是树立志向,也就是有了目标,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伟大的毅力来自伟大的目的。只有确定了远大志向,奋斗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单凭机遇是难以成才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定向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动机、兴趣、情感、理想、信念这些方面。也就是动机的目的,兴趣的对象,理想的目标,情感的倾向。这些非智力因素都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方向。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美术,有的学生喜爱音乐。受上述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志向可以由几个因素共同确定。但是,其中必有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有的学生可能是由兴趣因素决定,有的学生可能由理想因素决定……
非智力因素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学生立志、定向之后。在成才的道路上引导学生学习活动向自己确定的方向前进。那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是怎样起引导作用的呢?通常指,一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始终把握自己定的方向和目标,也就是有毅力、能持之以恒;二是当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或者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情绪时。通过立志来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继续向目标前进,也就是能克服困难。学生进入学校,就有计划地给学生讲读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张海迪等英雄故事,当学生们领悟到意志的巨大作用时。再进一步告诫学生:“当你感到最苦、最困难、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咬咬牙坚持下去,这就是意志的力量,这样刻苦的事做多了,你的意志就坚强了。”所以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潜能,帮助他们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认识困难,战胜困难。
三、非智力因素對学生的智慧活动起着控制和调节作用
学生能否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的具体表现。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受到阻碍或者偏离方向时。学生能够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或心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应善于根据具体的任务、身体条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生活节奏。如少年大学生学习认真还刻苦,而且对音乐、美术、运动、下棋、旅游都感兴趣。他们认为紧张学习之余,放松一下,有利于智力活动。他们也有烦恼,但不消沉。记得有位少年大学生说:“每当我苦闷的时候。我就听上一首优美的乐曲。此时大脑觉得清醒无比,忘记了烦恼和忧伤,在寂静中我似乎又重新振作起来。”他们把这种调节生活学习的做法比喻为“精神浴”。因此,这少年大学生的活动永远处于主动的地位,他取得优异成绩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同样也会调控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偏离学习目标。如很多智商高的孩子刚开始学习非常好。由于非智力因素不良。喜欢上网打游戏,不能调控自己,偏离学习目标越来越远,这样的孩子不但不能成才,还会走上犯罪道路,成了社会负担。由此可见,教师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四、结语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除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外,更要重视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克服不良的非智力因素。这样才能对学生学习、生活和成才起到良好作用。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