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之我见
2017-10-17梁作琴
梁作琴
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鉴赏水平。职业院校学生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容易忽视阅读习惯的养成,高职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的同时,应加大学生的阅读训练,引领学生阅读人文社科书籍,提升精神品质。
关键词:阅读 习惯 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1-0189-01
“阅读,应会给予我们一间自己的房子……阅读。可以让我们过上多重的生活……阅读。让我们的生存获得知识和智慧……阅读。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和体味文学的美妙……阅读,会给我们一种智力博弈的快感,探寻的乐趣。”
阅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可以引领我们进入任何一个我们不曾涉足的领域。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阅读又是人生最美好的伴侣。陪伴我们的心灵。度过充实而有趣味的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但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在阅读中和他人对话,和自己对话,养成品味和静思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职业院校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贯穿阅读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前沿阵地。“阅读可以分为三种,或者说三重境界。第一是倾听别人说话;第二是与自己对话:第三是见万物众生。”语文课本选学的文章篇目有限,相对于古今中外浩瀚的文学作品毕竟是杯水车薪。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讲授课堂知识,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之余,自己准备一些阅读材料,精选一些精美的文章,作为阅读作业布置给学生,每周一篇为宜,做好阅读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检查作业的时候,让学生作一篇鉴赏文字,说一说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受,哪一点触动了内心。哪一些内容深深印在脑海:对于短小的散文和诗歌最好能够背诵,随着阅读的积累和加深,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增强,语文成绩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二、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资源,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校内图书馆藏书量大,学生借阅方便,教师可以通过图书管理员的介绍,帮助学生学会快速检索图书馆的藏书书目,迅速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做到有效借阅图书。校内图书馆借阅周期比较长,适合阅读篇幅较长的作品,老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书目。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文学名著、哲学类的书籍。根据中职学生的接受程度,由浅入深,每学期阅读三、四部书籍,节假日适当加大阅读量。
阅览室是学生进行日常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阅览室杂志收藏丰富,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对于普及知识、扩大学生视野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览室学生比较集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相互激励,共同阅读,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学生对于纸质阅读会有多重感受。杂志代表学术前沿,各个门类的知识,发展动态,最新成果。都会在杂志中有所展示。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各学科的前沿动态,知识结构不斷更新,跟随时代的步伐。文学类的杂志有国内外最新发表的作品,新锐作家,新的文学流派。通过阅读这些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不断有新知补充进来,既继承又发展,阅读兴趣更容易激发,同时在阅读中不断提高思辨能力。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集中阅读,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电子阅读
“现在已经进展到数字化时代了。也就是所谓作品。其实是一阵强电流。荷马也好,亚里士多德也好,莎士比亚也好,达·芬奇也好,孔子也好,卡夫卡也好,莫言也好,都可以被幻化成一串数字。”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纸质阅读逐渐被电子阅读所替代。针对中职学生年龄普遍较低。特别喜欢电子产品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适量进行电子阅读。电子书库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有取之不竭的阅读资源,可以突破纸质书版本和数量的限制,为师生共同阅读一篇作品提供方便快捷的方式。利用教学平台可以实施在线互动,实时答疑解惑,共同讨论鉴赏,为阅读课的开展提供好的服务。通过电子阅读课,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鉴别水平。为学生的阅读视野打开新的天地。
四、碎片化阅读,超越时空限制
怎样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是当今社会一大热点问题。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长度都是相同的,不同点在于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进行阅读,是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的自觉习惯。珍惜时间,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当今社会,智能手机高度发展,为碎片化阅读提供了方便。掌阅等各种电子软件支持电子阅读,我们拿着手机、平板电脑,就可以轻松实现随时随地阅读。在等待上课的时间,在饭堂排队的时间,都可以拿出手机进行阅读,利用零余时间进行阅读,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降低了刷屏率。让学生手中的电子产品得到有效利用。
五、结语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读好书,会读书,是每一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书只是阅读对象的一种形式。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会让我们感受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引领我们欣赏美,感悟生活,感动生命。
责任编辑:杨国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