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对弱势群体报道中如何规避人文关怀的缺失

2017-10-17

武汉广播影视 2017年9期
关键词:单车关怀人文

袁 黎

在对弱势群体报道中如何规避人文关怀的缺失

袁 黎

弱势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新闻宣传中, 存在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对弱势群众的呼声、利益、生存状态等关注较少,甚至是漠视、歧视,而这种现象违背了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要求,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其表现和规避方式。

媒体 弱势群体 规避 人文关怀

目前我们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和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由此媒体也处于多元化的状态,微信、微博、BBS论坛、各类新闻APP等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海量新闻,受众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虽然媒体在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普及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受众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我们的新闻宣传中,还是存在着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有些媒体或者资讯平台为了扩大影响,吸引受众关注,赢取点击率、阅读量、流量,而选择一些新奇特的信息,对于弱势群众的呼声、利益、生存状态等却关注较少,甚至对弱势群体漠视、歧视,缺乏人文关怀。这种现象违背了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要求,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其表现和规避方式。

一、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意义

大众传媒中人文关怀的定义是反映人的现实生活状况,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群众观点,要求新闻记者既要体现党的主张,也要反映人民的呼声,不仅是党的耳目喉舌,也要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关注群众的精神世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尊重、关心和贴近群众。当新闻记者遇到各种利益相冲突时,应毫不犹豫地将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传递人文精神,坚守新闻伦理道德。

二、新闻传播中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1、受市场化经济环境的影响,轻视弱势群体

市场化经济环境中,从媒体的经营角度来讲,受市场商业化运作的影响,弱势群体受众属于低附加值的消费者,甚至是零附加值的消费者,他们的信息消费能力低,不能带来广告创收或者其它增值业务。还有一些新闻媒体认为创收才是生存之根本,一切新闻宣传报道为广告创收而服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关于弱势群众的新闻信息需求考虑就很少,严重压缩了他们的信息表达空间。而弱势群体在媒体上缺乏话语权,使弱势群体的媒体权益遭到侵犯甚至剥夺。一切为了创收服务,让媒体失去了公信力、公益性,不利于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倾向报道弱势群体的负面新闻

负面新闻容易吸引眼球、引起关注,因此有些新闻媒体平时缺乏关注弱势群体生存与发展、精神世界,一旦出现弱势群体的负面新闻时,就会加大报道,甚至会取一些容易引起争议、歧义的新闻标题来吸引受众。

比如一篇标题为《燕郊一处民工住宿院里被堆放了上百辆共享单车》,新闻里写道:“2017年8月27日,河北燕郊神威北路和潮白河左提路相交的丁字路旁边一处民工住宿院里,堆积了大量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整整齐齐地堆积着。从院子这头到另一头足足有一百米长。从围栏的外面观察发现,这些共享单车铺满了灰尘,堆积在这里应该不是一两天了。他们主要是以“中国红”为主的共享单车,其中在一头的边上还能看见十几辆ofo小黄车和十几辆膜拜单车。这几种共享单车在燕郊路面上很少见到。”这篇新闻报道只有短短的182个字,分成了六段配了六张照片,可这篇报道却并没有深入挖掘共享单车出现在这里的原因、何人所为,失去了客观、公正、全面的新闻真实性原则,这一篇图文并茂的简讯容易让受众产生歧义、对农民工产生负面影响。而农民工,也被称为“外来务工人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他们为我国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城市的“新市民”,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注。

3、对弱势群体不够尊重,甚至歧视

有些记者在采访弱势群体时,面对他们的命运和遭遇,并没有真正的树立大众情怀,没有真正的关心、尊重他们,在潜意识里以俯视的姿态展现“人文关怀”,在采访时居高临下,甚至在一些被采访对象表达不清时,还表现出了不耐烦、嫌弃等态度,把弱势群体放在一个不平等的、歧视的位置。还有些媒体在报道弱势群体时,大打“悲情牌”,过度消费弱势群体的悲惨遭遇,赚足受众的眼泪与同情,却忽略了弱势群体的真正诉求,盼在何处、难在何处。还有一些以时尚为主的媒体把弱势群体当成了嘲讽的对象,比如2017年8月23日一篇《为什么有的人把迷彩穿成时尚明星范儿,有的人穿上迷彩却像民工?》,使“民工”成了衣品低俗的代名词。

三、对弱势群体报道中如何规避人文关怀的缺失

1、避免歧视

新闻歧视是指新闻媒体或新闻记者,不能够平等地对待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对特定人群带有偏见或歧视地进行不公正报道。

比如,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能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

新闻工作者应把握好自身定位,提高新闻职业道德素养,加强新闻伦理学习,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加强政治学习,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刻理解刘云山同志提出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问题,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包括弱势群体的关系,不忘做人之本,不忘以人为本。

2、避免漠视、关注感受

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走进弱势群体,随时关注他们的处境,关注他们的感受,进行换位思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正诉求,反映他们的呼声。

3、注重保护

在报道中,要注意保护弱势群体的隐私。比如个人信息、照片等,这也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意识。

在2017年5月18日,十堰市竹山县的一位2岁的孩子被卡在了洗衣机脱水桶里,当地消防经过20分钟的努力,拆掉洗衣机,终于将这名孩子救出。为了追求新闻时效性,当时记者将这条稿子以及现场照片上传给十堰广电新媒体的信息群里时,被卡孩子和家属的照片是没有打马赛克的,但这名记者提醒了新媒体的编辑请将图片处理后再采用,可见这名记者懂得保护弱势群体的隐私,具有良好的新闻法规意识。

但另一条报道就缺乏对弱势群众的隐私保护:2016年10月10日,十堰一名男子身穿蓝黑色制服和标有“执勤”字样的黄色马甲,头戴标有警徽的大盖帽,戴着白色手套并持有对讲机,疑似“执法”,但其警姿和指挥手势极不规范。且其穿的背心也与交警部门统一配发的有差别,引起了一名恰好路过的民警的怀疑。最终经过询查,这名男子有轻微精神病,他的协警服装是向别人要来的,对讲机则是一部玩具对讲机。这篇报道里介绍了这名男子的姓氏、籍贯,并配发了一张他穿协警服、脸部没打马赛克的照片,让广大受众清晰的看到了这名男子的全貌。这篇报道泄漏了这名男子的个人隐私,并成了娱乐大众的一条新闻。

总之,弱势群体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帮助的群体,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必须重视新闻的公益属性,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倾听弱势群体的意见、表达他们的意愿、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尊重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真正的贴心人,充分发挥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作者系十堰广播电视台编辑)

责任编辑 温木子

猜你喜欢

单车关怀人文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飞吧,单车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