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实证研究
2017-10-16常雅娟徐卫卓2李素梅
常雅娟 徐卫卓 2李素梅
摘要:以某民办本科高校连续三年针对大学新生开展的心理普查和心理访谈中筛查出278名心理问题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统计和质性分析的方法,对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类型、表现、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6.080
1引言
大学新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者,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是高校自杀及心理危机的高危预警对象。民办高校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与一般高校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阶段性特点。高校教育管理者有责任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大学新生进行心理调适,使他们能以健康的心态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化危机为转机,这需要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开展调查研究。
2对象
以某民办本科高校连续三年针对大学新生开展的心理普查和心理访谈中篩查出的278名心理问题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
3方法
3.1心理普查和心理访谈
心理普查以SCL-90和UPI交叉比对结果为准,SCL-90筛查标准为总分在225分以上,或者SCL-90任一因子分≥3,或者UPI第25题(想轻生)做肯定回答者,全部作为筛选对象。根据以上标准初步筛查出的大学新生,半年后再组织心理学专家对其开展半结构式心理访谈,进一步筛查出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心理问题的大学新生。
3.2分析和描述统计
对心理访谈的文字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描述统计。
4统计工具
SPSS 22.0和EXCEL。
5结果
5.1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率
2013至2015年,某民办高校新生人数分别为:2793人、3633人、3920人。心理普查和心理访谈筛查出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具体见表1《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率》。
5.2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类型
5.2.1类型及相关问题
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学习、自我意识、情绪、性格等5个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家庭存在问题的学生比例逐年升高。从严重程度来看,大部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但有少数同学表现出精神障碍倾向,甚至自杀倾向。具体见表2《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及相关问题》所示。
5.2.2主要表现
(1)人际交往问题:着重从交往意愿、交往能力、交往情感、交往困扰、寝室矛盾、人际冲突等方面进行分析。有些同学虽然非常渴望亲密关系,希望融入班集体,但防御心重,不愿或害怕、恐惧与人交往、不与人交心,甚至抗拒与外界交流,还有的嫌麻烦不愿参加活动,排斥异性,感到孤独;有些同学缺乏交往和沟通能力,不知如何与老师、同学、异性以及陌生人交往,难以和人建立亲密关系;有的同学寝室关系紧张、甚至发生打架等寝室关系冲突。
(2)学习问题:大学新生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状态差,听不进去课,有的同学存在认知偏差,觉得不能学以致用,有的学生找不到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能力差,有考试和挂科焦虑。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方面主要是对于自我、他人以及现在和未来的认识模糊或出现偏差。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认识模糊、自我否认、自我怀疑、低自我评价以及过高要求;自我体验方面存在不自信、自卑、悲观、低自尊、低价值感、无价值感、无用、无成就感,无能为力感、生活无存在感、自我厌恶、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自我控制方面有一定自省意识但自控力差,生活散漫、矛盾,或现在有所醒悟但仍感迷茫。对于现在很多同学表现出迷茫,没有目标,患得患失;还有的同学表现出对生活、对学校、对周围人的不满;对于未来,没有目标,对未来规划不明确,缺乏社会兴趣,看不到希望,对未来很多担心。
(4)性格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成熟,脾气很冲,易冲动;自卑、胆小,害怕说话,逃避,退缩;完美主义、偏执、偏激,自卑感强,较消沉;内向、内敛,隐忍,防御性强,沉闷封闭,有事情只会闷在心里,不愿与人倾诉,遇到问题自己闷着,不寻求帮助。
(5)适应问题:有些来自外地的同学出现环境和生活方面的适应不良或适应困难,会想家、感到无聊、饮食不好,有的同学生活散漫,习惯差、作息混乱、混日子、宅。
(6)情绪情感问题: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低落、压抑、抑郁、焦虑、孤独、隔离、烦躁、易怒,消沉、悲观等消极心境;情绪稳定性低,情绪波动大,甚至两极波动;自控力差,不自主紧张、容易失控、无法掌控、时常陷入抑郁情绪中不能自拔。
情感方面有同学因近期失恋或受过去失恋的影响以及父母婚姻的影响而表现为情感脆弱、情感隔离以及认知偏差,有的同学觉得女生没有一个是好东西,甚至有同学受不了女生撒娇的声音或指甲划过的刺耳声音。也有的同学不知如何表达爱或者处在情感纠结中,也存在异地恋和双性恋等。
5.2.3曾患有或疑似精神障碍和具有自杀倾向问题
(1)精神障碍:报告曾经有过心理疾病的同学共9人,占3.6%,发病类型均为抑郁症,起病时间均为高中阶段,服药依从性不高;疑似精神障碍的共5人,占2%。有精神障碍和自杀倾向的同学同时表现出家庭、人际、自我意识,或情感、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2)自杀倾向:三个年级报告有自杀倾向的新生共22人,占8.7%,其中,曾有自杀想法的同学占有自杀倾向的比例为63.6%,到目前为止一直有自杀想法的每个年级各1人,共3人,占自杀倾向的比例为13.6,有自杀计划的15级的有3人,占自杀倾向的比例为13.6%,有过自杀行为的为15级的2人,占自杀倾向的比例为9.%,总的来说,2015级新生自杀倾向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的新生。具体见表3。endprint
5.2.4其他主要相关问题及表现
(1)家庭问题:大学新生的家庭问題主要表现在:具有留守、住校或被寄养经历的学生逐年增多;有的同学父母关系不好,亲子关系疏离;有的家庭是离异、重组、单亲家庭;也有同学的亲人重病,家庭经济负担重;有的同学父母教养过于严格。
(2)睡眠问题:有的同学报告睡眠质量不高、睡眠不足、休息不好,有同学反映已经三、四年睡眠不好了;有同学说梦话、梦游,经常做噩梦,失眠,易醒,睡眠紊乱(每周日夜颠倒),有同学需要吃安眠药,室友睡觉打呼噜也会影响睡眠,醒后疲惫。
(3)躯体问题:有同学反映身体弱、感到疲倦、累、做什么都累,腰背痛,有同学患有厌胡桃夹综合症、血尿,皮肤病,身体弱。
(4)成长经历:有的同学初中阶段生活困扰至今未解决,有的因高考造成心理压力很重,SCL-90量表里有6项因子超过3分,复读后性格大变,有的同学有最近压力事件,还有的同学有早期成长创伤,即高中时曾有人把自己照片放在贴吧被说很丑,有一个同学出现应激障碍,即前段时间网上被暴个人信息,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但仍为此感到苦恼。
(5)行为问题:有同学出现过自伤行为,有的同学说有虐狗的爱好,还有的同学说报告自己怪、逃避、叛逆、对自己控制多、紧张、搓手,咬指甲等行为问题。
5.2.5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特点
(1)问题叠加:根据分类归纳和描述统计,发现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并非以单一问题形式呈现,而是呈现出问题叠加的特点,以2个或2个以上问题的叠加型为主,个别同学达到8个问题叠加。
单一问题指单纯呈现出家庭、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性格、自我意识等问题。2个问题叠加多以家庭+人际交往、家庭+学习,家庭+自我意识,家庭+情绪,或人际+学习,人际+性格,人际+情绪,人际+自我意识呈现;3问题叠加是指家庭+人际+学习,家庭+人际+情绪,家庭+人际+自我意识,人际+学习+自我意识,情感+学习+人际等,4个以上问题叠加相对较少,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多出现在有自杀风险和疑似精神障碍同学中,具体见表4。
(2)心理问题叠加类型:在叠加的心理问题类型中,也呈现出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其中家庭叠加型问题以及自我意识叠加型问题占比较高。家庭叠加型是指一个大学生同时具有2个以上(含2个)的心理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家庭问题;自我意识叠加型是指一个大学生同时具有2个以上(含2个)心理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自我意识问题。具体见表5《心理问题叠加类型及比例》。
6讨论
6.1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6.1.1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率逐渐增加
从本研究来看,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总体上来看是积极健康的,2013年和2014年新生心理问题检查率稳定在6%左右,但从2015年,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达到7.21%,而到2016年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已经高达8.15%,从中可以看出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在逐年升高。
6.1.2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多为发展性问题
从表1来看,心理访谈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相比心理普查时都有明显下降,说明一部分新生在大学开学初时存在很多问题,但经过半年的调整,心理状态有所好转。这说明,部分新生的心理问题为发展性和阶段性的问题,多为环境变化而导致的心理不适应,当适应了新环境后,相应的心理问题也得以逐步消解或消减。
6.1.3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呈复杂性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及相关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家庭、学习、自我意识、情绪、性格、睡眠和情感等几个方面,而最为突出的是人际、家庭、学习和自我意识的问题,虽然也有部分同学反映出生活、身体疾病、情感等问题,但所占比例不高,这也说明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与其他年级相比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并且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多数呈现多问题叠加类型,说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
6.2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个体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环境方面的因素。就本研究结果来进行分析,影响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和自我意识。
6.2.1家庭方面
三个年级新生家庭问题同时叠加出现的比例达到31% ,三个年级合计呈现出家庭问题的比例达44%,而2015级有心理问题的新生中呈现出家庭问题的比例更高达54%,这还不包括具有留守经历的新生。这说明,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与家庭问题有很大关系,从心理访谈学生自述来看,这些家庭问题包括亲子关系疏离、父母关系差、单亲或者离异或重组家庭问题,也有一部分是家庭经济负担问题等。
6.2.2自我意识
三个年级自我意识叠加型问题占比为17%,人际交往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问题,部分原因是由错误的自我意识引起的,如有的同学出现人际交往问题,认为其他同学看不起自己,认为和朋友交心不安全,觉得无人为自己撑腰,认为人都很虚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自信,喜欢把人的缺点无限放大,或不屑于与人交往,感觉被排斥,过分看重学业等。
6.3反思和启示
(1)把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干预对象。具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是自杀和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所以对于筛查出的这部分大学新生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作为自杀和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进行跟踪干预。
(2)家校联合对大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本研究,家长首先应该格外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努力改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也要注重满足他们的精神和心理成长需要。其次,学校有责任对家长开展教育,建立家校之间的沟通机制,可在新生入学时通过家长课堂或在平时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公众平台对家长开展心理教育。
(3)大学生个体也需要重视自身的心理素质。每一位大学新生,尤其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大学新生,也需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努力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发展多种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并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充分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不能讳疾忌医,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常雅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严玲,常雅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李谷雨.81例大学生心理危机个案的实证研究[C].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会议, 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