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点穴位封闭配合针刺治疗肩袖损伤疗效观察※

2017-10-16万建华李志明刘梅英乐树生黄夏雨袁云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肩峰外展肩袖

万建华 李志明 刘梅英 乐树生 黄夏雨 袁云庆

(景德镇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痛点穴位封闭配合针刺治疗肩袖损伤疗效观察※

万建华 李志明 刘梅英 乐树生 黄夏雨 袁云庆

(景德镇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目的 观察痛点穴位封闭配合针刺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15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封闭组、针刺组、封闭加针刺组各50例,封闭组采用痛点穴位封闭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封闭加针刺组采用痛点穴位封闭联合针刺治疗,比较3组的总有效率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封闭加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4%,高于封闭组总有效率76.0%、针刺组总有效率70.0%(P<0.05);治疗后,封闭加针刺组的VAS评分低于封闭组、针刺组(P<0.05)。结论 痛点穴位封闭配合针刺治疗肩袖损伤疗效确切。

穴位封闭疗法;针刺疗法;肩袖损伤;痹证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ain spot acupoint blocking therapy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ies.Methods 15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blocking treatment group,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blocking treatment group adopted pain spot acupoint blocking therapy.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used acupuncture therapy.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used pain spot acupoint blocking therapy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ree groups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84%which was higher than 76.0%and 70.0%of the blocking treatment group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P<0.05).After treatment,VAS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blocking treatment group and 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P<0.05).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to treat rotator cuff injury with pain spot acupoint blocking therapy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Keywords:acupoint blocking therapy;acupuncture therapy;rotator cuff injuries;arthromyodynia

肩袖损伤是一种多发病。临床上肩袖损伤的发病率高达30%以上,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临床主要症状是肩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得不到及时治疗的老年患者或发病时间长的患者,可出现肩关节不同程度的“冻结”,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本研究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肩袖损伤,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50例;男69例,女81例;年龄32~65岁;病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27个月。无明显外伤史52例,明显外伤史98例,举臂困难或疼痛弧征阳性102例。全部病例经磁共振检查,提示为肩袖损伤。随机分为封闭组、针刺组、封闭加针刺组,各50例。3组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①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夜间加重;②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受限,活动时或有摩擦音;疼痛弧试验阳性,肩关节撞击试验阳性;③磁共振检查提示肩袖损伤[1]。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中肩痹病进行诊断[2]。

1.3 排除标准 有以下任何情况之一者,必须排除。①出现肌肉瘫痪或出现肩袖断裂裂口≥3 cm;②合并有其他原因所致的占位性病变;③合并有感染、结核等;④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晕针者或对针刺排斥者;对普鲁卡因等药物过敏者。⑦其他:1个月内接受过与本病相关的中西医治疗者;某种原因未按规定接受或完成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封闭组 以痛点为注射点,进行普鲁卡因、维生素B6、维生素B12进行封闭治疗。每周1次。连续4~5次。

1.4.2 针刺组 选穴:肩髃、肩前、肩髎、肩井、臂臑、阿是穴。辨证选穴:寒湿者加腰阳关,血瘀者加膈俞及委中刺络放血,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操作:普通一次性毫针(直径0.30 mm)针刺治疗,阿是穴采用齐刺法,按照辨证采取补泻手法:风寒、湿热、气滞血瘀证手法以提插泻法为主,肝肾亏虚证可用温补法或平补法。10 d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治疗前后(包括不足10次痊愈者)进行评价计分。

1.4.3 封闭加针刺组 痛点封闭治疗同封闭组,针刺治疗同针刺组。

1.5 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

1.6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执行。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VAS<2分。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VAS<5分。未愈:症状无改善。VAS≥6分。

2 结果

见表2~3。

表2 3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表3 3组VAS评分比较 (x±s)

3 讨论

肩袖损伤最早由Smith(1834年)发现并命名。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盂方向拉近,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节。肩袖损伤将减弱甚至丧失这一功能,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特别是重体力劳动者,或者长期进行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者(如长期进行棒球,自由泳、仰泳和蝶泳,举重,球拍运动)。临床主要表现为:伤前肩部无症状,伤后肩部有一时性疼痛,隔日疼痛加剧,持续4~7天。夜间疼痛加重;患者不能自动使用患肩,当上臂伸直肩关节内旋、外展时,大结节与肩峰间压痛明显。肩袖完全断裂时,因丧失其对肱骨头的稳定作用,将严重影响肩关节外展功能。肩袖部分撕裂时,患者仍能外展上臂,但有60°~120°疼痛弧。肩袖损伤临床往往容易误诊为肩周炎,近年来,随着磁共振等技术的应用,肩袖损伤引起更多的骨科、康复科医生的关注,磁共振是目前检查肩袖损伤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肩袖损伤分为III期 (出血水肿期、肌腱炎和肩袖纤维化期、部分或完全撕裂期)。磁共振通过形态和信号的异常反应可显示肩袖损伤的各期表现,磁共振检查多提示组织水肿、炎症反应等改变;因肩袖解剖结构的特异性,自我吸收炎症、水肿的时间相对较长,尤其是伴有肌腱撕裂,水肿会更明显,故针对此类肩袖损伤的治疗焦点多集中在加速组织愈合、促进炎症水肿吸收、预防组织粘连和肌肉萎缩。

目前国内对肩袖损伤的非手术治疗报道相对较少,方文等[6]采用射频热凝治疗轻中度肩袖损伤的患者,与锚钉技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对比显示,射频组和锚钉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说明采用射频热凝治疗轻中度肩袖损伤和手术治疗疗效相当。李虎等[10]采用高压氧治疗肩袖损伤,结合电子蜡疗、超声治疗、按摩机关节松解等,发现联合高压氧治疗比单纯非手术疗法的总体治疗效果更好,尤其是减轻患者肩周疼痛症状方面,可以明显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国内对肩袖损伤保守治疗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穴位封闭疗法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肩袖损伤,其原理探讨为:采用普鲁卡因穴位封闭,可以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脊髓和脑,产生诱发电位,这种诱发电位可以明显地抑制炎症及疼痛。因局部刺激信号进入中枢后,可以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多种神经介质,其中有止痛作用的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这些物质的释放起到了止痛作用,从而缓解局部肌肉肌腱紧张;针刺局部同样能释放内源性吗啡等物质,有止痛效果;针刺治疗还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功能,能加速炎症、水肿的吸收。

从中医角度分析,肩袖损伤多参照中医肩痹病辨证,其多因风寒湿瘀阻滞经络致病。穴位封闭能起到激发经络之气血目的,起到鼓动气血、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而针刺阿是穴、肩髃、肩前、肩髎、肩井、臂臑穴位,主要是近部取穴方法,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阿是穴,即《内经》“以痛为腧”,能通经活络,生理上具有沟通上下内外,将气血营养输布至全身的作用;病理上又是将病邪由表入里的传注途径;肩髃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此腧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有疏经通络,理气化痰的作用;肩前穴,隶属奇穴,在三角肌前缘,当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有通经活络之用;肩髎,属手少阳三焦经,于锁骨肩峰端后缘直下2寸,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有祛风湿,通经络作用;肩井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作用;臂臑属手阳明大肠经,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有通经活络,理气消痰化湿作用,诸穴共奏通经活络、散寒化湿止痛之功。

[1]张亚非,黄庆森.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2):127-13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14.

[3]徐鸿尧,赵建宁,包倪荣.肩袖损伤的机制与修复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28):212-217.

[4]费文勇,郭卫春.肩袖损伤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 [J].临床骨科杂志,2015,4(18):498-502.

[5]梁江声,黄必留,谭加群,等.肩袖损伤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0,28(3):342-344.

[6]方文,眭杰,刘红书,等.射频热凝治疗轻中度肩袖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7):670-671.

[7]李虎,李艳菊,王瑞臣,等.高压氧联合常规非手术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0):1899-1901.

Observation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ain Spot Acupoint Blocking Therapy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ies

WAN Jianhua,LIZhiming,LIU Meiying,LEShusheng,HUANGXiayu,YUAN Yunqing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Jingdezh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ngxi Province,Jingdezhen 333000,China)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8.048

1672-2779(2017)-18-0110-03

2017-08-09)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员会中医药课题【No.2015B005】

猜你喜欢

肩峰外展肩袖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不同类型肩峰下骨赘对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治疗的影响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外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初探
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疗效比较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