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外科学遵循5A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2017-10-16刘晓菲董美晨张晓杰白克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8期
关键词:外科学外科技能

刘晓菲 董美晨 张晓杰 白克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山东 济南 250014)

中医外科学遵循5A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刘晓菲 董美晨 张晓杰 白克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教研室,山东 济南 25001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协作、创新能力(5A教学模式)是中医外科学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案例式教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化技能培训,改革考核方式,重视思维训练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外科学实践教学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中医外科临证思维能力,掌握中医外科临证观察、辨证分析、外科技能操作,通过采用PBL教学法、疑难病例讨论法、床前教学法、临床带教法和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适用于中医外科学的先进培养模式。

中医外科学;5A教学;临证思维;外科技能;教学改革

Abstract:To train students to observe,analyze,hands-on,collaboration,innovation ability (5A teaching mode)is the core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of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 teaching courses focus lies in the culture of medical students in surgical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rgery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dialectical analysis,surgical skills and by us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difficult cases discussion method,bed teaching,clinical with teaching methods and skills operation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combining training model,which is established in the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learn advanced training mode.

Keywords: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5A teaching mode;clinical thinking;surgical skills;teaching reform

中医外科学是运用中医药学的理论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由周围血管科、肛肠科、皮肤科、乳腺、甲状腺科、疮疡科、中西医结合腹部外科、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等专科组成,涵盖范围广泛,学科内容丰富。多年以来学科在理论传授和实践培训两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始终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observation ability)、分析能力 (analysis ability)、动手能力 (hands-on ability),协作能力 (cooperation ability)、创新能力(innovation ability) 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简称5A教学模式,以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医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为最终教学目的。

1 课程培养目标

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以洞察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为核心,以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为拓展,在促进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学知识的同时,重点提高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能力和诊疗技能,促进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融会贯通,为中医临床输送基础扎实、能力全面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五种能力培养的总体框架,分析细化了五种能力的具体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见图1。

图1 5A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示意图

2 课程难点与特点

(1)病种繁多,描述笼统,容易混淆。中医外科学所涵盖的二级学科较多,且传统外科疾病命名繁多,中医术语欠规范,存在地域差异,病证描述笼统,学生容易混淆,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本概念的讲授,让学生构筑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是教学难点之一。

(2) 临床分析能力的培养不易实现。辨病和辨证能力,是中医外科临床的核心能力。由于其目标要求高,教学难度大,以往的中医外科教学把重点放在比较容易实现的知识传授上,而不同程度地回避临床分析能力的培养。我们的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将分析能力作为核心能力之一予以高度重视,提高了培养目标要求,给实现教学目标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 临床技能培养容易成为薄弱环节。一方面,临床技能的培养对任课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学环境与条件等均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中医外科学界尚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培训方案和相关教材。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临床技能培养效果,增加培养难度。

3 中医外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3.1 引入真实案例 教学贴近临床 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洞察力,我们本着“课堂教学贴近实际,床边教学体验真实”的理念组织教学活动。一是形象化临床资料进课堂。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加强“三化”工作:电子教案图像化——促进表象记忆,抽象知识图式化——促进知识结构化,视听资料网络化——拓展形象资料的利用。近五年来我们采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网络等手段,及时记录下现今的常见病、典型病和优势病种的治疗前后影像资料,配上病史摘要制作成一个个病案,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二是床边教学突出规范性与交互性。我们注重通过临床见习、实习等环节,创造让学生亲临患者、诊查感悟的锻炼机会。首先,为了克服床边教学随意性大的缺点,建立临床常见病教学查房范例讲稿,突出教学活动的规范性,保证了教学质量;其次,注重加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体验真实感觉。三是病例观摩教学突出典型性与启发性。将案例式教材引入中医外科教学中,注重案例选择的典型性。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反复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师生易位、换位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推进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同时,课程教学之初即建立相对固定的学习讨论小组,促进学生形成协作学习的机制,培养其团队、协作、分享等方面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3.2 重视思维训练 突出中医特色 强调中医外科特色,突出中医外科学优势特点。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一是加强体现中医外科特色的辨病辩证能力的训练。全面掌握临床先进高科技的诊疗方法,合理有机地与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强化中医外科局部与全身辩证相结合、气血脏腑经络在外科辩证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熟练掌握中医诊治方法和手段,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弘扬中医药在外科疾病防治中的精髓[1-2]。定期为在校学生举办最新研究讲座,在实习期间,让学生直接参与接诊病人,通过采集四诊资料,书写规范的门诊病案和病房病历,以培养学生的临诊思路。二是重视中医外科独有的诊疗理论教育。我们十分重点内治法中的托法和外治法的临床应用,将其作为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诊疗能力的重点进行教学,同时将临床治疗确有特色病种的研究进展纳入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三是应用PBL教学法。每个专业科室都有规范的PBL范例,在课堂教学中和临床实习阶段开展PBL教学,建立了案例导向、专题趋动、学生协作研讨、教师辅助指导、成果分享提高的学习模式,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思量解决策略、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均收到良好效果。重视运用临床查房范例、典型病例讨论、案例式教学、PBL启发式教学、标准化病人等手段。

3.3 重视技能训练 提高动手能力 中医外科学是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动手能力的学习,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范畴。为了有效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效果,我们基于教育心理学关于程序性知识的分类理论,将中医外科学操作技能的相关知识细化为两大类:一般领域程序性知识(A类技能)、专业领域程序性知识(B类技能)。其中,A类技能如无菌、清创、缝合、外治等技术,为中医外科通用技术,此类技术适应性强,临床应用广,是中医外科的基本技能,在教学和实训中作为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B类技能为专科性较强的技能,在进行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改革后有近20%病证内容由原先的全部课堂讲授改为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此举突出了教学重点,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病种、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的信心。

在技能培养过程中,坚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堂授课、学生听讲、动手操作三位一体,是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的特点。为了加强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我们结合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组织业务骨干,编写了《中医外科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教程》 《实用外科临床技能手册》 《穿刺与引流》等,作为我校中医外科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技能培训指导用书,使书本的知识与临床技能操作有机地结合,全面培训学生的诊疗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和操作能力,同时加强带教老师技能培训教学水平的提高。

3.4 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前期课堂教学中,要求任课教师课堂授课重视运用多媒体、动画、挂图、模型等手段与教具,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及理论理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课下及时反馈学生对本学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3]。二是在后期临床实践教学中,5A教学尤为重要,围绕目前中医外科学临床技能培养方案和相关教材匮乏的状况,强调以本科教育培养医疗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临床动手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重点修订了突出技能操作教学模式及技能操作临床培训方案,编写了《中医外科学技能培训手册》等配套教材,并且建立了考核评价方法和体系。三是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延伸功能。建设中医外科学网络课程平台,努力营造知识结构化、内容实用化、资料形象化、教学开放式、学习互动式的教学平台,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4]。

3.5 改革考核方式 引导能力发展 主要进行三方面的改革:一是加大形成性评价的力度。在课堂教学、实训操作、分组研讨、见习实习等教学环节中,注重开展随堂评价,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把知识与技能强化在每一次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注重智力技能的考核评价。将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考核的重点,注重平时师生课堂互动。为适应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改革考核考试方法的合理性,在试卷组合中注重提高反应能力的选择题、提高分析能力案例题的比例,增强学生对所需基础知识的综合把握和具体分析能力。三是技能考核富于针对性。适当补充与临床实践和动手操作相关的知识考察点,运用临床患者资源和模拟教具,建立动手操作考试模式;制作技能考试考核评价表,作为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学生技能把关的考核改革,避免出现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开展出科临床技能多站考试评价方式改革,有效提高了技能考核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1]陈实功.《外科正宗》对中医外科学的贡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0):13-15.

[2]潘立群.论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基本理论在中医外科学中的临床价值[J].中医学报,2011,26(1):17-19.

[3]郭明明.关于孙光荣教授中医药远程继续教育思想的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0):17-18.

[4]杜娟娇,黄金春.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构建中医外科学考核新模式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3,2(2):380-382.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of 5A Teaching Mode Follow ed by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 Xiaofei,DONGMeichen,ZHANGXiaojie,BAIKeyun
(Surgery Department,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014,China)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8.014

1672-2779(2017)-18-0029-03

2017-06-06)

猜你喜欢

外科学外科技能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行外科学系对外科类住培专业基地统筹管理的经验探讨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