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优化少数民族地区孩子的写作能力

2017-10-15肖春俊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写作能力

肖春俊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山区少数民族孩子由于日常交往所运用的母语是彝语,加之生长在大山,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导致受到的见识少,语言匮乏,交流少,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障碍。那么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抓好学生的阅读教学和过渡教学,增强作文的实效性,切实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作文质量,本文结合从教多年的教学实践,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起步教学;过渡教学;口头作文;写作能力

雷波县中田乡中心校在校学生总数450人,其中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子女占30%左右,留守学生约占60%,农村贫困学生占40%,少数民族学生占相当大一部分。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汉语基础差,不敢轻易动笔作文,作文教学也就成为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教师望洋兴叹,倍感作文的心酸和艰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不外乎听、说、读、写。写作能力,在四个环节中尤为重要,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高低。传统的作文教學以教师为中心,按照千篇一律的模式生产作文,完全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精神,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中,封闭在课堂里,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好动活泼的天性孤立起来,导致现在的作文教学假、大、空,学生作文形式呆板,一看就是虚假成分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结合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总结出几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抓好课文的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阅读它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思维和审美的能力。”怎样阅读,学生才能真正在阅读中长能力、长见识、长智慧?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里,把《教学参考书》作为神圣的产物,照搬照抄,扼杀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教学中不愿意深入钻研教材,作文教学处于消极的应付状态。这一造成的现状是:学生的知识面狭窄,阅读基本功差,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作文教学也就成为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难点,使不少教师感受到作文的艰辛,随波逐流,上下求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对阅读的忽视和曲解直接造成了学生理解力的偏差。如何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以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课题。

二、提倡借鉴,掌握技能

作为少数民族地方的学生由于母语是彝语,汉语的基本功差,很多学生不敢轻易动笔写作文,往往是我们的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是干瘪、空洞无物,理不出个头绪来,弊端显现,千疮百孔。往往是我们的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学的累且疲惫乏味。这样,学生的作文往往就是畏惧和抵触情绪颇多。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动脑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写好作文。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就要帮助学生解决好材料关,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找米下锅”。教师的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好引导,作文之前要让学生了解生活,我们老师一定要亲自带学生观察,进行观察指导,让作文走进生活。平时我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通过这一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在学生的习作中,任何时候教师都不要急于给孩子树立不好的形象,给学生差的评语,允许学生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

三、让作文走进生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创造性,局限在课本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关闭在课堂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抹杀了学生的天性,这样写出的作文空洞、呆板、虚假。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平时让学生多听范文,把班上学生优秀的作文念给同学们听。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际,把每天的点滴记在心头,把每天的生活记录落实到实处,形成日记。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班上设置了学习园地,开设了小红花评比栏。每次优秀日记和优秀作文选出都会张贴在学习园地内,每次优秀作文奖励一朵小红花,每期对获小红花多的同学进行奖励,提高习作的积极性。

梁启超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够在书本中汲取营养,写起文章来才能手到擒来,左右逢源。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加大书本知识量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见识,对好的词句要做好标识,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文本的学习。现在我县的精准扶贫、彝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彝家风貌改造、彝族年民风民俗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让学生感兴趣、有意思的事情,反映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布置这样的素材,学生写作真的才有话可说,从这些层面入手,学生才会感到作文原来不是那么难,内容也翔实。这样的素材搜集,能让我们的学困生得到鼓励,看到今后学习的动力。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通过交流活动,多动手,克服对作文的恐惧,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民族地区的作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形成一套独特的经验积累,在教学中获得启发,取得经验,才能让学生的习作有所裨益,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孟轲.《小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2] 陈继英.《新课程新思维作文教程》.海天出版社,2006年12月

[3] 王玉强.《作文智囊:体悟创新》.南方出版社,2005年5月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写作能力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