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纳德管理思想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启示

2017-10-15袁丽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组织管理权威教育管理

摘 要:巴纳德开创了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他的理论研究对学校教育管理同样具有参考意义。一切为学校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都是管理的对象,学校教育管理也可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学校教育管理;管理者的作用体现在指引上,教师需要的是说服而不是命令;学校教育管理应体现责任优先;非正式组织是学校里不可或缺的部分,非正式组织使学校变得更有效率;以人为本,教师的贡献考量更为贴切。

关键词:组织管理;权威;教育管理;教师

切斯特·巴纳德,20世纪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组织管理学派奠基人之一,开创了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他的理论研究对学校教育管理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一、组织成员和学校教育管理研究方法

巴纳德认为,组织的构成部分,包括所有对组织作出贡献的人,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为组织作出牺牲的人。需要强调的是,组织包括外部成员。由于外部成员的存在,需要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才能实现组织的协调和平衡。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管理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扩充,从学校内部的研究视角转移到了社会领域,一切为学校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都是管理的对象。

巴纳德创造性地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正式组织,创立了社会系统学派,学校教育管理也可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学校教育管理。

二、学校管理的权威来自指引

巴纳德认为权威来自于下属的接受和认可,即众所周知的权威接受论。管理者处于组织内部信息流的中心地位获得的权威是职位权威,基于个人具有的突出能力获得的权威是领导权威。前者跟个人的能力无关,后者取决于个人的能力。當两种权威结合之后,对命令的服从效力大大增强。巴纳德对权威的分类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里知识丰富、专业技术人员居多,教师的自主选择能力较强,管理者的作用体现在指引上。教师需要的是说服而不是命令。这样,管理就更加民主。

三、从权责对等到责任优先

权责一致、权责对等,权力和责任平衡,是古典管理学所一贯强调的,这样有助于消除管理活动中的特权。但考虑到学校教育管理的现实情况,这显然不够。学校教育管理管理实践中,组织目标往往不是靠权力,而是靠责任来实现的。没有权力的责任,超出权力范围的责任,无权力的责任,比比皆是。超越了权力的责任,恰恰是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学校教育管理可以接受巴纳德“责任优先”的观点。从学校的外部性考察,学校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讲,并不具备支配性权力,只有责任的影响力。所以巴纳德把權责对等发展成责任优先的观点,对学校管理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四、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巴纳德十分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价值,把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融为一体。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将创造出非正式组织,在非正式组织里,成员的互信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它使各种融通变成可能,很明显,那些比较容易产生争端的问题在非正式组织里较少产生摩擦。非正式组织里的信息传递以情感交流为基础,较易引起信息接收者的共鸣。学校教育管理中管理者确实喜欢听取一些小道消息,在学校内都有自己的私人信息网络,并且经常采用这种私人信息网络去发现问题。很多人厌恶“小报告”,违反了职业道德,但有意思的是,那些所谓的小道消息往往变成了事实。因此非正式组织是学校里不可或缺的部分,非正式组织使学校变得更有效率。

五、从以组织为本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政治、管理领域的热点。比如人性化管理、提高福利待遇,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有研究认为“人”是组织和管理最原本的起点,人都是为组织而存在的。重视人,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人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工具”。巴纳德从人自身来研究组织和管理问题。但“人”成为基本及原初的起点,组织为人实现本身的意愿而服务,人因此不再变异为组织的“工具”。“协作系统”彻底将组织本位思想摈弃,成为组织理论中最经典的定义,原因是显然的。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无论怎样强调以人为本都不为过,管理对象、培养对象均是“人”。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一切组织关系,包括管理者与教师的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都是人际关系的实际体现。

在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中, “诱因”和“牺牲”这对范畴非常著名。国内一些管理学学术著作,一般把诱因解释为报酬,把牺牲解释为贡献。简单地看,这样的解释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深层次的价值准则上,如此解释会对巴纳德造成误解。原因在于“诱因”和“牺牲”是的着眼点在个体,而“报酬”和“贡献”的着眼点在组织。如果不注意这种区别,把二者混在一起,研究组织时所定位的取向就会发生变化,以人为本就会变为以组织为本,这就变为管理上的一个倒退。将教师的“奉献”与以人为本结合更为贴切,也更符合教师的职业价值实现和体现,即体现得更为直接。

六、结语

巴纳德用协作系统观点研究组织,通过“诱因”和“牺牲”这对范畴在组织中把握组织和人之间的均衡。他的权威论来自接受的思想。他对正式组织的富有独到见解的分析以及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入和研究,对组织的发展很有参考意义。总之,巴纳德对管理学体系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在管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巴纳德的管理思想应用于学校教育管理中也有其实际意义,比如他对权威的强调,管理者对教师的指引、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引等,都是管理权威的实现,只不过权威来自民主的渠道。对教师贡献的考量,从以人为本出发更为贴切,如果仅仅从组织出发,则有失偏颇,也许教师会“怨声载道”。各种非正式组织在学校里比比皆是,效能明显,除了人际沟通以外,还能分享解决教育难题的经验,提升教师素养和教师智慧。

参考文献:

[1]霍瑞超,李雪平.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启示.铜仁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2](美)巴纳德著,王永贵译.经理人员的职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5

[3](美)巴纳德著,曾琳、赵菁译.组织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

[4]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4

作者简介:

袁丽(1981.11—),女,汉族,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现任教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华川中学校,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和副班主任工作。

猜你喜欢

组织管理权威教育管理
周口市人工影响天气组织与管理机制建设现状与经验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分组合作教学在数控铣床实训中的应用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浅析高校英语专业考试组织管理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再说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