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研究

2017-10-15王祓罹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大学生

王祓罹

摘 要:随着国家逐年增大的就业压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被社会、政府各级关注的热点,如何加强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培养,提高创业能力也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该问题对创业团队的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人才培养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企业招工难问题日益凸显,企业需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虽然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由于传统的大学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在某种程度上不具备直接投入工作的能力,而企业也不愿意做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为顺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着力培养既有专业理论又掌握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应用型大学应然而生。而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业团队面临的问题和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期望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和培养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目标产业的判断力不足

学生创业团队的成立及发展往往只是凭借一时热情,缺乏有效的创业能力培训和指导,到最后的结果多数都是不了了之。而这种盲目也造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大学生没有准确评估自己的实力与行业发展趋势,对目标产业缺乏判断力,这也是导致众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共享知识的态度不端正

大学生创业大多是选择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合作,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居多,由于团队成员的知识储备存量比较一致,这样无论在经验上还是知识水平上都难以实现差异性,专业互补性不强,难以形成横向的有效指导。同时团队愿景和个人目标有时会发生冲突,团队成员对某些能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隐性知识会有所保留。另外,绝大部分创业项目负责人都是创业新手,他们缺乏社会网络关系和获取信息的渠道。

(三)管理经验不足

在校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的先天不足在团队内部管理、模拟企业的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就更加凸显了。面临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度过孵化期而得以生存的难题,对于初出茅庐的创业学生来说,无论是团队成员的分工安排还是工作统筹都举步维艰,从而导致项目运作难以为继。

二、大学生创业团队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创业团队理论培养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要适时调整课程结构、注重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应以夯实学生的理论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教学环节的实践性。

第一,理论学习是基础,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前提。第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三,加强对学科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促进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立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另外,坚持能力为重,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養,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做到因材施教。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创业团队建设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建立了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但大多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而学生创业团队的创业活动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准商业行为,因此必须建有一个既有丰富经验又有指导兴趣和热情的导师团来指导和帮助学生创业团队。学校要通过征集创业项目发掘学生的优势所在,多项调查发现,有些大学生虽然有好的“商业点子”,但是不一定具备经营公司的能力;相反有些同学有很强的创业实践能力,但却没有发掘到好的创业项目能力。对学校而言,需要统计掌握各个团队的基本情况,专业的创业团队指导教师再有针对性的组织相关团队进行研讨,让学生进行思想对碰,鼓励重组团队。同时,通过团队重组,有利于优化队伍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班子。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既能够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又能够增进同学的关系,弥补社会资源不足的缺陷。

学校应该充分整合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帮助学生创业,降低创业的门槛,采用学校帮扶引导与学生自主构建有机统一的模式,切实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問题或困惑。学生要珍惜和合理利用这些弥补自身短缺的资源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有关专家学者、成功人士或行业领头人的创业讲座和创业经验分享会,充分利用同学关系、校友关系,拓展团队人脉资源,逐步建立自己的资源库,推进项目对接或与其他企业的项目合作。

(三)建立合理的团队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成功的创业团队成立之初,必定有严格的团队制度。可以在团队建立之初借鉴前辈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制度,为创建自己团队新的制度打下坚实基础。制度可以是动态制定方式,按成员贡献进行合理的利益与权力分配,激励成员进步,形成良性循环。建议制度的建立分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后期。初期重视团队成员的利益,以便于形成良好的凝聚力;中期制定核心的运营规则,便于团队进行管理,扩大规模以备后期获得更大的利润;后期培养团队每名成员的管理能力,因为规模扩大后仅凭创业初期的管理层很难达到全盘发展的目的,只有团队每个成员的管理能力都有所提高,能力发挥到最大值,团队才会越来越壮大。

三、结语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培养作为高校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在知识经济甚至数字经济已经在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今天,重视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培养变得尤为重要。这种积极探索必将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教育乃至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郭静,邢玉升.美、德应用型大学教育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2]金晓燕.钱合激.高校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团队知识共享有效性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3(7).

[3]尚雪梅,徐进.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与能力培养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1).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