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

2017-10-14王振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9期
关键词:阿德福拉米夫定卡韦

王振州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

王振州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 每组46例。对常规组患者采取拉米夫定进行治疗, 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随着疾病治疗时间的延长,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阴转率逐渐增高,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治疗12、24、48周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4.33±1.51)、(4.08±1.50)、(3.58±1.40)log10copies/ml, 实验组患者在上述不同时间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3.32±1.48)、(3.51±0.82)、(3.06±0.68)log10copies/ml, 实验组患者治疗12、24、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现象。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抗病毒效果, 药物安全性较高, 值得实践推广。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安全性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现今社会上一类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 有关研究指出[2,3], 目前全世界20亿左右人次以往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群可达到3.5亿人次, 每年有100万左右的人次将死于HBV感染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因此, 目前临床上对HBV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其关键方案, 且核苷类似物属于临床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抗病毒药物, 包括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等[4]。为此,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与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月23日~2016年6月23日在本院就诊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被确诊, 所有患者均给予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进行抗病毒治疗。采取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 每组46例。常规组男女比为26∶20, 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45.20±7.60)岁;实验组男女比为25∶21, 年龄21~69岁, 平均年龄(45.12±7.9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拉米夫定进行口服治疗, 100 mg/次, 1次/d;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恩替卡韦进行口服治疗, 0.5 mg/次, 1次/d。

1.2.2 检测方案 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仪完成HBV DNA的检测, 采取时间分辨测定仪完成乙型肝炎三系检测, 均严格依照检测说明书上的内容进行。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治疗12、24、48周时两组患者的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HBV DNA阴转表示HBV DNA<1000 copies/ml;ALT复常表示 ALT<50 U/L[5,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V DNA阴转情况、ALT复常情况分析 随着疾病治疗时间的延长, HBV DNA阴转率逐渐增高。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2.2 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 常规组患者治疗12、24、48周血清 HBV DNA水平分别为 (4.33±1.51)、(4.08±1.50)、(3.58±1.40)log10copies/ml, 实验组患者在上述不同时间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 (3.32±1.48)、(3.51±0.82)、(3.06±0.68)log10copies/ml,实验组患者治疗12、24、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HBV DNA阴转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ALT复常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log10copies/ml)

表3 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log10copies/ml)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现象。

3 讨论

分析导致CHB进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一类重要因素为HBV DNA的持续存在与不断复制, 目前临床上对CHB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案为抗病毒治疗[7]。

本次研究对常规组患者采取拉米夫定进行治疗, 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 分析短期治疗效果可知, 当治疗12周后, 常规组的ALT复常率相比实验组稍高,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经济成本、短期治疗效果可知, 常规组治疗方案适用于短期治疗效果较为优异的药物, 从经济角度分析, 常规组的药物单片价格明显低于实验组, 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可建议采取拉米夫定进行治疗, 便于将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减轻患者的负担,将治疗依从性提高[8]。

目前临床上多数学者认为对CHB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抗病毒治疗, 帮助患者将病毒载量尽快下降, 利于将肝脏损伤情况减少, 且减少耐药性变异株情况[9-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治疗12、24、48周血清 HBV DNA水平分别为 (4.33±1.51)、(4.08±1.50)、(3.58±1.40)log10copies/ml, 实验组患者在上述不同时间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 (3.32±1.48)、(3.51±0.82)、(3.06±0.68)log10copies/ml,实验组患者治疗12、24、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现象。

综上所述,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抗病毒效果, 药物安全性较高, 值得实践推广。

[1] 赵文莉, 贺新祥, 胡勤明.恩替卡韦初始单药与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5):535-537.

[2] 蔡敏, 周慧, 刘娜, 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比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国药房, 2016, 27(27):3814-3817.

[3] 严海明, 陈建华, 叶一农, 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疗效比较.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3, 29(7):508-511.

[4] 张建春.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 5(3):142-144.

[5] 徐建明, 李兵, 游红勇, 等.恩替卡韦联合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比较.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13):1788-1791.

[6] 韦炜, 黄智铭.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22(19):4335-4336.

[7] 王洁, 施军平, 朱梦飞, 等.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与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4周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4, 28(2):82-84.

[8] 桑佩.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作用与安全性的比较分析.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 22(s1):39-41.

[9] 郝爱芹.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和单独用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比较.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3, 30(12):999-1000.

[10] 喻剑华, 施军平, 武静, 等.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1, 19(2):88-92.

[11] 陈仕礼, 宋梅.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作用与安全性的对照研究.医药, 2015(22):160.

Antivir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mivudine and entecavir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ANG Zhen-zhou.Shenyang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enyang 110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ntivir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mivudine and entecavir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HB).Methods A total of 92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envelope randomized grouping metho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4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ntecavir.Comparison were made on treatment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condition in two groups.Results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disease treatment time, hepatitis B virus DNA (HBV DNA) negative rate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BV DNA negative rate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treatment(P>0.05).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current rate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treatment (P>0.05).The conventional group had serum HBV DNA level after 12, 24 and 48 weeks of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s (4.33±1.51), (4.08±1.50) and (3.58±1.40) log10copies/ml, which were(3.32±1.48), (3.51±0.82) and (3.06±0.68) log10copies/m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serum HBV DNA level after 12, 24 and 48 weeks of treatment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appeared after medication in two groups.Conclusion Entecavir shows excellent antiviral effec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high drug safety, and it is worthy of practice and promotion.

Chronic hepatitis B; Antiviral; Lamivudine; Entecavir; Safety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45

2017-08-04]

110000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阿德福拉米夫定卡韦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抗乙肝恩替卡韦 有“三绝”
RP-HPLC法同时测定成人血清中苦参素和阿德福韦酯的浓度方法学研究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应注意什么
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
点击拉米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