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联合检测在肾功能衰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10-14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9期
关键词:肌酐肾小球肾功能

郭 敏

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联合检测在肾功能衰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郭 敏

目的 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与血清肌酐联合检测在肾功能衰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 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检测, 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975、10.6989, P<0.05)。观察组中, 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0%(35/50)、40.0%(20/50), 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肌酐的阳性检出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肾功能衰竭进行早期诊断时, 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和血清肌酐相比较, 血清胱抑素C的应用价值更高, 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 能让临床检出率显著提高。

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肾功能衰竭;早期诊断

慢性肾功能衰竭俗称慢性肾功能不全, 是肾功能遭到破坏的结果, 造成这种破坏的原因众多, 带来的临床症状为新陈代谢缓慢, 全身系统受损, 生命体征逐渐下降直至死亡。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而言, 早期诊断是延长患者生命的主要方法。肾小球滤过率(GFR)是反映肾功能的主要指标, 血清胱抑素C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基本指标之一, 可以正确诊断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中在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测定时, 常用的方法主要为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清肌酐清除率, 然而该方法却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4]。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临床研究显示血清胱抑素C能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有效反映, 同时不会受肿瘤、炎症、摄入饮食、肌肉活动、性别以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5]。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联合检测在肾功能衰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 全部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其中男21例, 女29例;年龄31~74岁, 平均年龄(51.7±10.4)岁;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4例, 女26例;年龄33~72岁, 平均年龄(52.2±10.1)岁。观察组中肾功能代偿期35例,肾功能失代偿期15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早晨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3 ml, 分离出血清;选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对新鲜血清进行检测。所有检查标准参照第2 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执行。选择免疫比浊法来对血清胱抑素C进行检测, 选择酶法来对血清肌酐进行测定;全部检验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和设备的相关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水平进行观察比较;并对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阳性检出率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

2.2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阳性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中, 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0%(35/50)、40.0%(20/50), 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肌酐的阳性检出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较高, 且死亡率较高, 目前依然无明确的治疗方法。依靠早期诊断可以尽早的发现疾病,抑制病情的加重, 提高治疗效率, 延长患者生命。现阶段临床中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诊治时, 基本原则为早期诊断和治疗, 进而来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有效控制, 让患者的预后得以有效改善。临床中在评估肾功能时, 唯一的公认指标为肾小球滤过率, 而在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检查时,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以及尿素等指标均能实现, 但是患者的年龄、身高以及体质量等因素则会对血清肌酐的检查结果造成影响;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变化则会对血清尿素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进而引起漏诊或者误诊[6]。血清胱抑素C作为一种特殊的血清成分, 可在人体内以恒定的速度合成, 并且几乎不产生变动。同时可以利用肾小球滤过膜, 由最近端的肾小管分解并吸收。血清胱抑素C在体内的含量只受肾小球滤过率影响, 因此采用血清胱抑素C检查方法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肾脏的代偿能力较强, 肾小球早期损伤时, 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水平可能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如果肾小球存在严重损伤, 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水平则会显著上升。血清胱抑素作为低分子蛋白质, 是由核细胞所产生, 在机体组织中的表达比较稳定, 甘油三酯、炎症、溶血、年龄以及肌肉量等都不会对其表达稳定性造成影响, 透过肾小球基底膜比较容易, 在近曲小管处完全代谢, 是肾小球滤过率的主要指标[7,8]。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 和健康体检人群相比,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水平显著上升, 所以可以将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指标;另外和血清肌酐的阳性检出率相比较, 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检出率更高, 表明在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 血清胱抑素C的应用价值更高[9]。高血压、糖尿病等常有肾脏病变的缓慢进行性恶化, 因此对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同时还可将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检查作为标准, 另外临床上更多的专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与健康人的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指数进行对比, 显示处于正常期和肾功能储备下降期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指数均高于正常人, 与本研究保持一致, 肾功能储备下降期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阳性检出率显也高于正常人, 可以作为检测指标, 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总之, 在对肾功能衰竭进行早期诊断时, 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和血清肌酐相比较, 血清胱抑素C的应用价值更高, 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能让临床检出率有效提高。

[1] 曹献芹.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在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21):68-70.

[2] 蔡利超.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在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11):2055-2056.

[3] 董彩霞, 云绍丽.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在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2):32-33.

[4] 李燕, 蔡利超.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在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6):74.

[5] 李青.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2(16):2449-2450.

[6] 王一丁, 赵娟, 黄勇, 等.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中的意义.四川医学, 2015, 36(5):719-721.

[7] 霍燕微.血清胱抑素C对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价值.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4):185-187.

[8] 李源斌, 王文祥, 丁锐, 等.血清胱抑素C对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价值.临床医学, 2010, 30(7):87-89.

[9] 刘莹.血液透析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河南医学研究, 2013, 22(4):533-5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30

2017-08-08]

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肌酐肾小球肾功能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